APP下载

丹心报国,“铿锵玫瑰”播撒天使之爱
——记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妇产中心护士长王新华

2015-11-15文图中国当代医药凌寒黄显斌洪建国张芸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新华传染病护士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记者 凌寒 特约记者 黄显斌 洪建国 张芸

丹心报国,“铿锵玫瑰”播撒天使之爱
——记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妇产中心护士长王新华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记者 凌寒 特约记者 黄显斌 洪建国 张芸

1988年9月入伍,1991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总后军医学院,同年分配到三〇二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从那以后,朝朝暮暮,春秋更迭,她在病毒窝子里一呆就是24年。

24年来,她每天要面对无数的传染病患者,每天接触大量的传染性物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感染;无论是在平时默默无闻的护理岗位,还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的特殊战场,她都恪尽护士天职,用充满爱心的善举、精湛过硬的技术、大义担当的行动,诠释着圣洁的“南丁格尔”精神,从未动摇过对护理职业的选择,从未发生过护理差错;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首都十大白衣天使、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她叫王新华,现任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妇产中心护士长。2015年“5·12”国际护士节来临前夕,本刊记者走访了这位把大好年华奉献给传染病护理事业的白衣天使。

业精于勤,三个月完成“三级跳”

1991年,从小就梦想着做一名白衣天使的王新华在解放军总后军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传染病医院——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当护士难,当传染病医院的护士更难。在这里,护士们要护理60种感染性疾病、39种法定传染病患者。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王新华用心学习钻研,认真总结经验。靠着在护理方面天生的灵性及后天的勤奋和耐心,她很快从科室护理队伍中脱颖而出,入职第二年,护士长就把带教护士的重任放心地交给了她。

时光就这样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8年后,王新华奉命调到小儿肝病科工作。护士们常说,当儿科护士难,而当传染病儿科护士更是难上加难。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王新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内功。为了尽快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她在兔子身上练习扎针、体会针感。每当遇到疑难病例及新开展的业务,她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医生虚心求教,向护理前辈谦虚学习,将病情了解清楚,确保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新华很快练就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尤其是对那些凝血机制差、采血难、不能采取股静脉及颈外静脉取血的患儿,采用头皮针在手足浅表静脉加压的方法取血标本,从根本上解决了肝炎患儿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行肝穿术对患儿的病因能作出快速明确的诊断,对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配合医生做肝穿手术,王新华总结出“术前解除患儿及家长的思想包袱,做耐心细致的疏导、解释工作;术中讲趣味故事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术后细心观察、精心护理”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消除患儿的紧张和疼痛。这套方法在小儿肝病科推广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王新华还经常主动到病房征求患儿及家长的意见,和患儿聊天,针对不同类型的患儿探究不同的护理方法。凭着过硬的技术和精湛的业务,她在科室连续多年的护士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在全院的护理业务考核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10年,三〇二医院成立妇产中心。面对一个全新学科,王新华勇挑重担,出任妇产中心护士长。中心成立之初,她就树立了以中心为家的思想,大到病房设计、建章立制,小到物品定位、科室美化,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为尽快掌握国内外最新妇产护理知识和管理理念,王新华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妇产护理资料,还到多家大医院参观学习,正是靠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和拼劲,短短3个月内,她就完成了由单一儿科护理到妇产科护理、由普通护士到护理管理者、由专业“门外汉”到“业内精”的“三级跳”。

王新华坚持带好一支队伍,创造一流服务,使这支年轻的护理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在王新华的带领下,这支年轻护士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传染病医院的妇产中心,收容合并乙肝、丙肝、性病等各类传染病多达30余种,为了确保医护人员安全,王新华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杜绝交叉感染。同时,她在全院叫响“思

想感情尽全心,医疗服务尽全责,救治生命尽全力,呵护健康尽全职”的口号,带领队伍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中心成立5年来收治患者近万名,几乎涵盖了所有妇产科病种。然而,就是在这样高强度、高风险的环境下,妇产中心没有发生一例院内感染,没有一起投诉,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来三〇二医院小儿肝病科住院的患者,常常是母婴同室、父子同室,甚至有的一家人全都感染上肝炎病毒,患者家长因此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此,心细如发的王新华除做好患者病体的护理外,特别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护理。“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王新华总是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尊重人家,人家才会尊重你,你对人家好,人家才会信任你。”于是,她始终坚持追求一种“感染护理”理念:在她这里,坚决要让传染病患者远离“病毒感染”,更要让传染病患者深受“真情感染”。这些年来,王新华不仅用精湛的护理技术尽量减轻患者的病痛,还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并与近千位“问题产妇”成为了好朋友,这些“问题产妇”也都习惯地叫王新华为“知心大姐”。

丹心报国,危难关头尽显巾帼本色

和平年代也会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比如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然而,每当有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身体柔弱的王新华总能冲到防治传染病疫情的第一线。

2003年3月5日,三〇二医院收治了北京市第一批输入性“非典”患者,随即打响了首都抗击“非典”的第一枪。在收治患者人数不断增多、部分医护人员相继被感染的情况下,正在休假中的王新华临危不惧、主动请缨,撇下年幼的孩子和正在住院的老人,义无反顾地奔赴“非典”病房。

数据显示,传染病患者的0.000 004毫升的血就会引起传染。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王新华不但每天要为症状稍轻的“非典”患者发药、抽血、打针、测体温,给危重患者洗漱、喂饭、喂水、擦身、倒大小便,还要完成大量的消毒、保洁、清洗工作。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虽然明知可能被染病,甚至还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但她从未动摇、退缩过,把个人的安危抛在脑后。曾经为抢救一位危重患者,王新华冒着被感染的极大风险,果断采取反复开放气管插管吸痰的办法,为抢救患者赢得了第一时间。超负荷、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和过度的精神疲劳,使她的体重一下子降了10斤。

有位年轻女重症患者持续高烧,血容量不足造成血管萎缩,几位护士给她扎针输液都没成功。王新华隔着手套也根本感觉不到血管在哪儿。看到患者弥留之际还在牵挂着儿子,嘴里还呼唤着儿子的姓名,那一刻,王新华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决定摘掉手套为患者扎针。身边的同事提醒她:“这要是扎到手,就完了!”但王新华却镇定自若,一手握着患者的手,一手在患者手背上仔细寻找血管,紧接着她屏住呼吸一针下去,“一针见血”,抗病毒药物缓缓输入患者体内,女患者病情也随之逐渐稳定。脱离危险后,女患者痛哭流涕。王新华安慰她说:“我儿子和你儿子差不多大,他也在焦急地等我回家。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病魔,争取早日看到自己的儿子。”患难见真情。那名女患者出院时,特意将一束康乃馨送给了王新华。

与“非典”激战106个日夜,王新华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经常替班加班,有时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经她亲手护理的30多位重症“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最终全部康复出院。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21日,王新华随医院防治队踏上征程。经过40多小时的长途奔波,他们于23日抵达震中汶川,担负起救灾部队的卫生防疫任务。此后的每一天,王新华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帽子、口罩和手套,冒着40多度的高温,指导救灾官兵们对营区周围的几十个厕所和垃圾堆进行消杀灭,与战士一起喷洒消毒药水。在做好救灾部队卫生防疫工作的同时,根据上级命令,王新华所在的防治队还承担着克枯乡所属5个自然村村民的巡诊巡治任务。当地的藏族、羌族百姓大多居住在高山上,崎岖的山路多处塌方,道路中断,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每天,身体娇小的王新华毫不示弱地和男队员一样,背着十几公斤重的消毒药水和急需药品,手脚并用像壁虎一样,攀爬60度的陡峭山坡,翻越海拔3000米的高山,冒着山石滚落的危险,进村入户开展卫生防疫指导,消毒杀虫,发放宣传手册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累了,爬不动了,她就抠着岩石歇一会儿。稍不留神,就会有跌落山崖,摔个粉身碎骨的危险。“说实话,每次执行任务,到底还能不能回来,还能不能再见到战友和亲人,我心里都没底儿。”王新华说。

在灾区奋战的69个日日夜夜,王新华挑战体力、生理、精神极限,顶烈日、战高温、冒酷暑、斗余震、迎恶臭,与队员们一道出色地完成了医疗救治、现场防疫作业指导、卫生防病知识培训与宣教、监督检查与评估、水源检测和传染病监控等任务,所保障的灾区群众和救灾官兵没有发生一起疫情。在救灾前线,王新华这个美丽的“铿锵

玫瑰”被救灾官兵和灾区群众亲切地誉为“生命的守护神”!

2009年,“甲流”肆虐全球,在疫情爆发最为严重的时候,王新华毅然冲到“阵地”最前沿——“甲流”病房,默默地一干又是三个月。经她精心护理的20多位“甲流”患者最终全部康复出院,为医院在“甲流”防控任务中实现“工作人员零感染、来院病人零漏诊、确诊病人零死亡、疑似病人早诊断”的工作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爱无疆,在西非创造“小汤山速度”

超越了多少次生命极限的挑战,经过了多少次重大任务的历练,王新华已成为全军唯一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和三〇二医院应急医疗队的主力队员。

2011年3月,王新华作为三〇二医院精心选拔的唯一妇产业务骨干,奔赴印度尼西亚万鸦老执行东盟地区论坛救灾演练医疗救助行动任务。演练中,王新华克服高温潮湿、蚊虫肆虐的恶劣环境,不怕疲劳、连续奋战,参与演练了多国协同合作国际救援的组织、流程展开、卫勤保障等科目,还与意大利、新加坡、法国和印尼医疗队进行了观摩交流,切磋了护技,建立了友谊。期间,王新华针对当地医疗条件落后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为国家和军队树立了良好形象。作为全队唯一的护理队员,王新华除完成护理工作外,还协助各诊室专家开展诊疗工作,做好诊疗物资的准备补充等后勤保障工作,这为成功完成重大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长年超负荷工作,王新华积劳成疾。2013年,王新华刚做了一个大手术,身体稍好些,她就接到跟随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去救治受强台风“海燕”重创的菲律宾受伤群众的命令。几天后,王新华虚弱的身影出现在和平方舟上。前来医院船就诊的儿童很多,医院船接诊的第一位婴儿患有严重新生儿黄疸,出生仅7天,曾在小儿科工作过的王新华一针扎下去找准血管,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新生儿获救了。从此,她包揽了医院船所有患儿抽血输液的活儿。一双纤纤手,一副柔柔肩,每天她都穿行在各个病房里,测量体温、抽血输液、留取标本、消毒……忙得像不停旋转的陀螺,托起的却是受伤灾民早日康复的希望!

2014年,一种叫埃博拉的超级病毒肆虐非洲,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一方有难,万里驰援。9月16日,奉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紧急抽组全军首支援塞医疗队,王新华主动请缨,踏上了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征途。

谁也不知道,在当时,王新华年过7旬的妈妈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准备接受心脏手术。得知女儿一身戎装随医疗队踏上异国他乡的领土,老妈妈热泪盈眶,这已经是女儿第三次走出国门执行任务了。老人心中知道,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生性倔强的女儿也会挺起胸膛站排头。

“妈妈,非常对不起!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您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在您身边尽孝。您一定等女儿凯旋的好消息!”这是去年10月王新华在塞拉利昂时发给病重母亲的短信。

在极度危险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下,王新华俨然成为一条“女汉子”,卸载、整理物资,培训当地医务人员,还积极参与对医院原有结构的详细了解和勘察,并按照传染病病区“三区两线”的设置要求提出改造建议……经过夜以继日的施工,一个星期后,就将这所综合性医院改建成具备收治烈性传染病埃博拉的专科医院,在西非又一次创造了“小汤山速度”。

面对致死率高达50%至90%的埃博拉病毒,王新华无所畏惧,直面生死,进入一线负责消毒保障,她要背负几十斤重的消杀器具,进入病区喷洒消毒液;对工作人员缓冲间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对复用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和清洗。由于掌握了专业的防护知识,采取了科学的防护措施,执行了规范的操作流程,没有任何中塞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在工作中感染埃博拉病毒。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击埃博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王新华与队友并肩作战60个日日夜夜,收治了近300名埃博拉留观患者,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实现了中塞医护人员“零感染”。爱心无国界,护理无国界。王新华像南丁格尔那样,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中国护士精湛的技术、过硬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

专家简介

王新华,女,1988年9月入伍,1991年7月于解放军总后军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现任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妇产中心护士长。至今服务传染病患者数十万,从未发生过护理纠纷和差错,被广大传染病患者誉为“美丽天使”。先后出色完成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甲流”、执行东盟地区论坛救灾演练、菲律宾受强台风“海燕”灾后医疗救助行动、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13次受嘉奖,5次被评为“优秀护士”,被北京市评为“首都十大白衣天使”,被总后勤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原卫生部和全国妇联、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新华传染病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乱发脾气的小熊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