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劳动诗的起源和发展(下)

2015-11-14李辉耀

心潮诗词评论 2015年5期
关键词:诗词劳动诗人

李辉耀

试论我国劳动诗的起源和发展(下)

李辉耀

(接上期)停锄不觉手挥汗,物理难通心自焦。”苗草相间,良莠并存,这是自然现象;护苗锄草,这是自然之理;锄草伤苗,往往难以两全,其中的智慧、方法,奥妙无穷,寓意深刻,话外有音。再如臧克家的格律诗代表作《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这首诗寄意遥深,它既是写辛勤劳作的老黄牛,也是写像老黄牛一样辛勤劳作的农民大众。当然,它也是诗人自身精神状态和人生命运的一种隐喻。他在深翻细作的老黄牛身上看到了自己——“老牛亦解韶光贵”,年过花甲的诗人也不想懈怠人生,消磨时光,老黄牛那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风貌正是晚年臧克家的人生写照。诗人托物言志,体现了乐观奉献、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和精神境界,赞颂了那种不计名利得失、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亦有人将后两句改为“老牛已知夕阳近,不用扬鞭自奋蹄”。这些诗句早已成了老同志的口头禅和座右铭,使用率特别高。这类劳动哲理诗包含了诗人们对许多平凡的劳动生活所作的深入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作者一种乐观豁达的积极人生态度。这些诗人不断探求人生的真谛和劳动的意义,以一种博大的情怀去拥抱生活,引导人们捐弃“小我”的喜怒悲戚、恩怨情仇,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劳动创造的美好。读这些诗作,不但使人增智慧、长见识,而且会使人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涤,获得一种超越生命的精神启迪。这不仅仅是一种诗艺的超越,更是一种生命境界的升华。古人写的劳动诗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

(6)热情歌颂劳动的意义。高尔基曾经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生命,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激发出生命的力量。聂绀弩的《北大荒歌》:“共产党,日东方,经万战,获全胜,人民把家当。向龙王要水,向地藏要矿,向土地要粮…….开辟北大荒,优秀儿女齐响应,懦夫懒汉尽惊慌……田间青年皆俊秀,陌上少女皆红装……何等英雄何模样,首开北大荒。不奇巧,太平常。一群小儿女,几多少年郎,跟党走,干劲外,无他长。一切荣誉归于党,政策不误,领导有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广,岂仅开辟北大荒。”(《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聂绀弩被错划为右派而下到北大荒八五〇农场第五队“劳动改造”,但他不是诅咒劳动,而是歌颂劳动,歌颂劳动的意义。聂绀弩更是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在厕所里掏大粪,是臭不可闻的劳作,但他却敢以此题材为诗,你看他的《清厕》诗:“君自舀来仆自挑,燕昭台畔雨潇潇。高低深浅两双手,香臭稠稀一把瓢。白雪阳春同掩鼻,苍蝇盛夏共弯腰。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秽成坑便肯饶?”诗中并没有阵阵臭气朴面而来,而是避实就虚,先避开肮脏景象,选择优美的一面加以描绘:两双手、一把瓢,通过对劳作的刻画,劳动工具的使用,代替对具体劳动情景的描绘;其次是一语双关,“燕昭台畔雨潇潇”,抓住清厕劳动远景做文章,渲染出一个细雨潇潇、诗意迷朦的背景。粪堆——黄金台——燕昭王礼贤下士,转移对污秽场面的联想;“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秽成坑便肯饶?”既突显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纯洁、正气凛然的形象,又歌颂了劳动的神圣和光荣。无独有偶,身在江南向阳湖五七干校劳动的臧克家也写有《挑粪灌园》的诗:“闻臭捂鼻过,见粪欲翻肠。洁白旧时手,难掩脏内囊。肩挑屎尿水,不怕溅衣裳。涓滴灌菜园,视之若琼浆。”还有高昶写的《今天变朋友》:“从前见大粪,掩鼻又扭头,今天看大粪,宝贝贵如油……莴笋有了它,节节上高楼;茄子有了它,个个象足球;黄瓜有了它,条条赛车轴……保证菜自给,全靠粪加油。往日死对头,今天变朋友。不是粪不脏,不是粪不臭;改造世界观,劳动尝甜头。感情起变化,甘为孺子牛。”这些诗写出了大粪的本质特征,歌颂了清厕、挑粪等劳动的重要意义。

编辑家王以铸也创作了《记傍山筑房》、《记采橡子》、《记购花鸭》等劳动诗,其中《记小戴垦土种菜》“庭前横土坡,芜杂无人治。之子有余暇,挥锄理荒秽。时时献殷勤,施肥兼灌溉……长椒最佐餐,青韭成异味。假日试为炊,园蔬可略备。自给常有余,邻人亦快慰。”这比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要生动、真实得多;“披星刈早稻,作息黄湖边。经月诚劳苦,其中固有甜。新稻实仓廪,高歌被管弦。归来寻纸笔,赋诗志凯旋。民食为大本,岁功理居先。自愧疏农务,但求心无愆。”(《记赴校部劳动基地支援刈稻》)还有臧克家的诗句“脸上汗珠成串落,镰刀底下拾黄金。”(《割稻》)等等诗句,反映出这些诗人对劳动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点。正因为他们亲自参加了劳动,享受到了劳动的喜悦,收获了劳动成果,有了成就感,因而其劳动感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及“惟歌生民病”的呼声就有本质的不同了。

(7)大大拓展了劳动诗创作的新领域。聂绀弩和臧克家等人是长期参加过劳动锻炼的诗人,他们创作的劳动诗,无论是内容或形式,与封建社会士大夫们写的旧劳动诗都有本质的不同。此外,还有许多战斗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知识分子,还有一些农民诗人、工人诗人,他们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工人、农民,例如湖南的伍锡学,高中毕业后就回乡当了18年农民,他写了许多劳动诗词,如《踏莎行·插秧》:“……鸦鬓花斜,轻衣汗透,小姑紧赶情哥后。此时传意有谁知,只因凭手非凭口。”再如《踏莎行·晒谷》:“……赤脚姑娘,背娃大嫂,争言栽种杂优好。为看谷粒晒干无,轻拈两颗银牙咬。”皆是写前人所未写。又如湖北的廖国华,15岁初中毕业后就进了弥市砖瓦厂做工,曾干过各种工种,1997年因单位破产而失业。他说:“至于文化程度,当然是我人生一大遗憾,可有什么法呢!先严见背,弟们尚幼,长子赚钱养家,天然责任。做工不等于不能爱诗吧?在劳作之暇学习,写作,几十年就这样过来了。”他也写了不少劳动诗词。其《建猪栏口号》:“并不钻营也中标,工程虽小一肩挑。撇开诗稿劳些动,照着葫芦画个瓢。遮日恰邻君子竹,分肥近沃美人蕉。瓦刀在手如云板,猪自哼哼仆自敲。”似学聂绀弩诗的风格。这些劳动者的诗词充满了泥土味,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劳动诗”,他们对我国劳动诗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现在,由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环境变迁,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事物认识的深化,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提供的知识和方法,基本结束了农耕生活,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到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的转变,跨进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社会,城市实行大批量生产,农村实行大面积耕种,这一切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仅就农村而言,现在农民的从业方式由“只能种地”发展到多样化就业;创业范围由“出不了村”延伸到五湖四海;生活方式由单调的“种田吃饭”变得多姿多彩。因此,劳动诗的创作已不再仅限于悯农或传统的田园牧歌、小桥流水、牧童横笛、茅屋炊烟、姑嫂浣纱这些审美意象,而是因时而异,与时俱进了。当代,人们创作出了一批前无古人的新劳动诗。除了一般诗词评论所说的什么“题材新、语言新、意境新、感情新……”之类的特点外,从内容来分析,这些新劳动诗还反映出以下“五新”:

一是新式的劳动工具。四十年前臧克家写的《月夜拖拉机翻地》,从诗题就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的影子;现在许多新农村更是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养殖业的机械化,日常生活的电气化,有些领域的生产还使用了电脑、机器人等等,这些都是产生新劳动诗的源泉。例如张沛家的《西江月·春播》:“机织町畦万顷,犁梳垄亩千条”(机耕机播);邹积慧的《现代农业》:“银鹰播雾虫灾杳,高炮穿云密雨斜”(飞机灭虫、人工降雨);刘沛然的《农业现代化》:“喷灌抛虹彩,撒药银鹰旋。育秧全自动,塑棚远遮天……”(喷灌、全自动育秧、塑料大棚);黄新贤的《鹧鸪天·收稻忙》:“机直刈,紧奔忙,车来车往进新粮。快收快运快扬尽,金谷如珠盛满仓”(自动收割机)等等,都反映了新型劳动工具的使用,并带给劳动者更多春播的希望和丰收的喜悦。这是古代那些“锄禾”、“畲田”刀耕火种式的劳动诗所不可比拟的。

二是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赵海宝的《西江月·水稻育苗棚》:“组组钢条架好,张张塑膜遮严。铲来熟土布秧盘,黄绿芽儿伸展。”刘沛然的《垦区水稻自动化智能浸种育秧基地》:“漫剪徐风香细细,轻扬微雨雾淋淋……”大棚育秧、自动化智能浸种等等,不仅是科学在农业上的应用,也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另外,在一些劳动诗中还反映了新的劳动组织形式,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例如专业生产合作社,公司+农户,产、供、销一条龙模式的出现等等。

三是崭新的劳动对象。例如刘沛然写的《竹枝·山林养野猪》别有一番趣味:“天蓬元帅子孙多,啸聚山林任快活。唿哨一声兵阵演,携儿带女竞出窝。”李文朝写的《海林农场音乐取奶》:“清音妙曲对牛弹,列队轻松下奶欢。”还有易行的诗句“牛听音乐田听话”、“高山流水对牛弹”,杨逸明的诗句“妙音催出奶如泉”、“始知琴可对牛弹”等,确实颠覆了“对牛弹琴”这一成语的原意,而是笑话成真。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从未想到、更是从未吟咏的劳动题材。

四是新型的劳动者。他们具有的新的特点和素质,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加之手机、电脑在农民中的普遍使用及网上购销等等,新农民的形象就经常出现在劳动诗中。例如江乐山写的《女大学生养蚕》:“进屋犹闻雨洒莲,层层满架夏蚕鲜。科研论证铺新绿,次次蚕眠人未眠。”多么勤奋可亲的有文化、有技能的一代新农民!王利金写的《养猪少妇》:“早料添完出舍栏,汗珠挂满两眉间。更衣又进微机室,千里营销网上谈。”多么精明干练的一代新农民!易行的《今日农村风景》:“机种机收北大荒,金秋闲话忆农忙。村民今日皆白领,自驾名车走四方。”黄心培的《花果专业户》:“谈业务,坐飞机,名花引自法兰西。”描写了新型劳动者的潇洒、富裕。现在又出现了“农民工”这一新的劳动者群体,因而又有许多描写农民工的诗词。何斌然的《老农》:“霜催鬓发白头吟,举盏飞拳邀月斟。千载难逢尧舜日,耕夫也领退休金。”这也是歌颂劳动者的劳动诗,它新就新在唱出了我国享有新农村养老保险的农民们的心声。

五是全新的写作手法。例如,刘征的《八声甘州·嫦娥工程老总们的眼泪》:“……一箭嫦娥飞去,啊,绕起来了,古梦今圆。扬眉望目,热泪洒征衫。合一滴如海卷飞澜。流不尽,滔滔滚滚,大爱弥天……”用到口即化的现代语言,描写我国的探月工程,奔放雄奇,摄人心魄;再看蔡世平的《汉宫春·南园》的上半阕:“搭个山棚,引顽藤束束,跃跃攀爬。移栽野果,而今又蹿新芽。锄他几遍,就知道,地结金瓜。乡里汉,城中久住,亲昵还是泥巴。”又如曾少立的《西江月·砍柴人》的上片:“腰上柴刀藤挂,肩上柴火藤缠。砍山人歇响山泉,一捧清凉照脸。”还有《菩萨蛮》的上片:“楼梯岭下清溪畔,柔条舞得东风暖。磨罢砍柴刀,出门云在腰。”再看他写的《童年》:“山娃九岁即扶锄,红土营生种菜蔬。最忆那年初识字,衣兜犹带小人书。”这些都是以新诗的语言和意象经营旧体诗词,他们是顺着聂绀弩和启功的部分诗词的路子走来,又另辟蹊径且走得更远;说它是旧体,是因为在格律和用韵上是旧的;至于意象和风格则分明是新诗。他们的创作显然是突破多于继承,对当代语境的尊重高于诗词传统,开始打破新旧诗的界限,把旧体诗词的形式,传统诗词语言和当代人的语言交相措置,组合、安排,用“颠覆词语”的审美追求,以及与“新诗对接”的尝试手法,赋予旧体诗词特殊的审美效应,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视觉和“文本的愉悦”,“让读者大吃一惊:话还可以这么说,词还可以这么写。”(蔡世平《南园词话》)

三、劳动诗的创作和发展,是摆在中华诗坛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毛泽东指出,诗歌的内容要“反映民众生活”“适合大众需要”(刘汉民编著《毛泽东诗话词话书话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最大的人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诗人“是人民的代言人”(毛泽东语),是人民的儿子,工农大众是诗人的衣食父母。最近,中宣部王世明副部长在全国楹联工作会上的讲话中说:“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时候,请大家务必注意一个问题,弘扬‘善’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歌颂劳动、歌颂勤劳的这些年我发现少了一些,现在日子好过了,对劳动的赞美,把劳动当做第一品德,越来越少。今后要请各位多书写劳动之美,多写那些流汗的人,出力的人,为他们唱赞歌,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够永远生生不息。”诗人的天职和使命就是当好人民的歌者,当好人民的代言人,描写、歌颂他们的活动理所当然;诗人如果不歌颂他们的劳动过程、劳动艰苦、劳动成果和精神风貌,如果不创作更多更好的劳动诗,某种程度上就是诗人的失职。纵观现状,我国劳动诗的创作数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劳动诗的质量不是较高,而是较低;乐于写且善于写劳动诗的诗人不是更多了,而是更少了。因此,我认为,如何重视当代劳动诗的创作和发展,这是中华诗坛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诗人们应该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创作原则,树立劳动光荣、劳动神圣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可以说,一切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人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写出好劳动诗的。只有你热爱劳动,并亲自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有了对劳动的深厚、真挚的热情,有了劳动生活的蕴蓄,到了一定火候,具备了一定的积累,你无意去寻诗,诗却会来撩你;诗情就会像汹涌的潮水,你无法遏制它的倾泄,好的劳动诗就会“自有源头活水来”了。

写劳动诗,还必须不断创新,以全新的观察视域、全新的创作思维,不断挖掘新题材,反映新时代,多咏新事物、抒写新内容,开辟新领域,要有新突破。把旧体诗词的“旧”写“新”,把“新”写“活”。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现在创作的工业领域的劳动诗非常少。湖北省诗词学会2009年在孝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采风后创作了一批工业劳动诗,如陈梓林的《参观湖北风机厂有感》:“危机未敢侵华夏,总向人间鼓劲风。”侯孝琼教授在参观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写了一首《临江仙》词:“董事三三好汉,员工八百精良。五湖四海又何妨?扬帆同济远,遇事共商量。吃苦耐劳奉献,自信果敢坚强。言行自律有规章。倾心承大禹,戮力铸辉煌。”赞扬了大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大禹精神”,诗人们的探索也为工业诗词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还有周笃文2011年在曹妃甸考察时曾作了一首《齐天乐·曹妃甸放歌》:“……造地吹沙,深洋筑港,伟矣中遗愿。百年梦醒,正龙起沧溟,浪腾天半。牧海耕滩,钢城州里顿时现。如山巨轮泊岸,看长波摆荡,暾旭红满。构厦云连,喷油浪涌,井架天高涛远……”这也是对诗词如何时歌颂现代化大生产和工业劳动的一种有益尝试。

迄今为止,我国的劳动诗创作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工业劳动诗以及歌颂工人的诗词更是寥若晨星。但愿当代诗人担负起作为诗人的社会责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自觉地面向工农大众,用手中的诗笔,创作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工农的劳动诗!

(作者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心潮诗词评论》执行主编)

猜你喜欢

诗词劳动诗人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诗词书法作品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诗词篇】
“诗人”老爸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愤怒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