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词写作的角度与创新

2015-11-14陈梓林

心潮诗词评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诗词

陈梓林

韵·海·探·珠

浅谈诗词写作的角度与创新

陈梓林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选择题材的角度与创新的关系。着重从独特视角、别样情怀,突出一点、升华诗旨,突破藩篱、别开生面,淡化本事、借题发挥四个方面说明,只要善于选择角度就能出奇生新,从而成为创新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北京奥运会会歌《北京欢迎你》,没有正面写即将展现的全球健儿龙腾虎跃的竞赛场面和奋勇夺冠的拼搏精神,而是写北京欢迎你,表现东道主对客人满腔诚挚的热情和美好的期待祝愿。这个角度比通常着眼于运动场面要好,要新鲜,因而也更有生命力。这是选好角度的效果。写歌如此,写诗同样如此。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这是清人赵翼以发展的眼光论说中国诗歌传承问题的两句诗。中国历代诗人为了避免“不新鲜”而努力求新求变。当代中华诗词浩如烟海,若不求新,一味沿袭老旧意象,没有融注强烈的个人感情,没有赋予鲜明的时代色彩,虽今人所作,也会因为“不新鲜”而被淘汰。有位诗友写了一首《赤壁怀古》:“曹兵百万压江东,横槊赋诗诗亦雄。不意东风偏作对,千秋伟业恨成空。”杜牧早已言明,“东风不与周郎便”的结果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千多年来,杜氏观点几成定论,再去重复,肯定没有新意。其实曹操失败并非偶然的风助火攻,而是败在吴蜀联盟。若从这个角度去写,就可推陈出新。

当代中华诗词的创新,主要不是形式上的异化、另起炉灶,而是在保留基本格律的基础上,选取新题材,运用新语言,表达新思想,抒发新感情,传达新观念,并适度放宽声韵。这也是广大诗友认可的创新途径。即使同一题材,包括传统题材,从不同角度去写,也可以营造不同意象。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感情,甚至出奇生新。因此选择写作的角度,也是当代诗词一条重要的创新之路。下面谈谈角度选择的基本方法与创新效果。

一、独特视角,别样情怀

依依杨柳,袅娜多姿,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让大地生机勃勃,使人们精神焕发。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也因柳条温婉柔媚而寄寓情思。如灞桥折柳,“柳丝长,玉骢难系”。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杨柳的传统意象。然而,清末著名诗人陈三立笔下的柳树却是另一种形象:“影箯秃树狰狞出”(《雨中去西山二十里至望城冈》),“劫馀处处迷,秃柳迎如鬼”(《春晴携家泛舟秦淮》),“隔墙髡柳留残叶”(《漫兴》)。这些柳树成了“秃柳”“髡柳”,表达了诗人身处晚清社会的颓丧心情。更有甚者:“明灭灯摇驮,狰狞柳攫人。”(《夜出下关候船至九江》)连夜间看到柳树都觉得恐怖,像是张牙舞爪要抓人。这表达了诗人面对险恶社会环境的恐惧心理。陈三立曾说:“雕搜物象写奇情”(《次韵酬曹范青舍人》),这说明他这样写是刻意搜寻怪异物象来表达奇特感情的。记得有位当代人咏竹,他不写壮志凌云,高风亮节,虚怀若谷,却写它们风吹头低,雪压骨折的脆弱形象,变褒为贬了。祝存荣撷取腊梅先花后叶的特点:“敢问三春争艳者,谁能离却护身符。”(《咏梅》)写出梅花特立独行的孤高情操。熊志杨的《泥水匠》:“闯北漂南未有涯,晨霜月夕伴泥沙。短刀一把楼房砌,砌到云霄好望家。”历来登高望远的多为文人雅士,登临多是山、楼、塔等。而此诗则写泥水匠站在他们用亲手砌成的高楼之上。他们不拘限于感叹自己劳作艰苦,却能从中发现某种优势可资利用,这个视角已很新鲜。再加上他们居高望远,也不同于迁客骚人感怀仕途人生,而是切合长年打工在外的身份,因居高而引发的思乡之情,也十分自然。

二、突出一点,升华诗旨

诗词写作的题材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主观世界的精神,而事物和精神都有多个侧面和层次,这使诗词创作的立意丰富多彩。李光前的《神舟颂》:“银河水暖草萋萋,伫看神舟一影移。渔子捕捞归太晚,三更飞棹恨天低。”作者不写太空探秘,也不写约会嫦娥,避免直述其事,避开传统题材,却塑造了一位到银河捕捞的渔子形象,这就有新鲜感了。而且这位渔子小心翼翼,荡桨都怕碰着天,极言神舟飞越之高,太空高远无限,银河水深莫测。作者只突出一个“高”字,其他内容都在不言之中。形象含蓄,给读者留下烙印。也可以运用不同客体事物从多角度来写主体,使主体呈现多种意象。例如写“愁”。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为了写出愁的深重及其对人带来的痛苦煎熬,历代诗人奇思妙想,运用多种物象从不同侧面,突出一点,予以刻画。如李颀写愁的深度:“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清照写愁的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写愁的数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对愁的写法,都只是突出了某一个侧面,却大大加重了愁的份量和感受痛苦的程度,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突破藩篱,别开生面

宋人严有翼《艺苑雌黄》曰:“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对于同一题材,在立意上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或者表达作者特殊感受,或者赋予事物特殊蕴含。常见的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这种写法。毛主席在1961年冬集中读了一些古人写梅花的诗词,其中包括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抗金复国的壮志难酬,处境艰险,如同孤高凄冷的寒梅。他咏梅是以梅花自况,表达抗金的立场和决心,洁身自好的精神。毛主席写同题咏梅词的时代背景是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前苏联领导人向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施压,咏梅是以梅花隐喻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运中坚持原则的形象。词的小序开宗明义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正文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反其意就是绝然不同,大相径庭。从基调上看,陆词是凄梅怜梅,毛主席词是热情豪放,赞梅颂梅。陆词的梅花“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孤独、凄凉。毛主席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胸襟宽广,气魄雄伟,充满自豪。陆词的梅花是“群芳妒”,“香如故”,离群索居,孤芳自赏。毛主席词是“俏也不争春”,“她在丛中笑”,与百花和谐共处,谦逊豁达。

自古写秋,多见感伤,以悲为主。杜甫的《秋兴八首》有伤有泪:“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反映他晚年滞留夔州,战乱多病,壮志难酬,寂寞抑郁的境况。还有很多是通过写秋感怀历史兴替,人事沧桑。唐人包佶《再过金陵》:“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过石城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还有刘长卿托贾谊之口问他:“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但刘禹锡写秋一反常规,辩证看秋,变悲秋为乐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词二首》)作者逆向思维,不是故弄玄虚,说“胜春朝”确是有感而发。当你在秋高气爽时,仰望万里晴空必定浮想联翩,而此时一鹤扶摇直上,让你诗意凌霄,把你的精神带到浩渺无际的天宇,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而在夜间登上高楼,一股清气入怀,让你顿感远离尘俗,人生得到洗礼,灵魂得以净化。他还将秋景与春色相较,认为秋景让人平和安静,而春色让人狂躁不安。他这种清秋赏景的感受,令人信服。所以刘氏《秋词二首》成为独树一帜的名篇。欧阳修也以诘问的口气表达了他未袭悲秋的传统意识写《秋怀》:“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前几年见今人曾恺《秋情》:“秋来谁道起悲思,景物凄清逸兴滋。雁负夕阳添画稿,枫飘红叶好题诗。”也是乐秋情调。

李白在《忆秦娥》词中写残阳:“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凄冷西风,苍茫残照,让人思绪绵绵,穿越时空,遥想千古,似乎还能听到匆匆的历史脚步声。王国维对李词给予高度评价:“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赞扬词中的苍凉气象,是千古绝唱,今后再不会有人去写登临残照了。然而就在王国维说这话几十年后,毛泽东又用同一词牌写了残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比之李词,画面更加沉雄壮阔。境界上,两词还有着重要不同之处。李白是从残照看苍茫历史,回头看。毛泽东是写史无前例的解放事业,向前看,踏苍山,越雄关,一往无前,气盖山河,比李白的气魄更大。我的一位老同事贺葵写夕阳:“纵使黄昏将坠落,温馨一片送人间。”也没有表现逝水流年,迟暮失落的黄昏愁绪,却由衷赞扬了夕阳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情调积极乐观,也有新意。王述道《自述》:“岁月如歌逐水流,莫因年迈叹白头。挥毫漫理平生事,聊付丹怀入唱酬。”(新声韵)全无叹老嗟衰的暮气,让人感受到作者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有些作者不正面写客体事物,而写与之相关的东西,可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还给读者以新鲜感。高适是写边塞诗的高手。他的《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斾逶迤碣石间。校卫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士军前半生死”,“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还有“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他们直接写出了敌人的凶残、战士的英勇、战争的艰险,直接描述了战争情况,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但许多边塞诗并没有正面写战争场面,如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写出了戍边英雄的浪漫情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其一)通过荒凉战场的原野秋风、笛声,引发了边关将士的无限乡情。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让人看到打了胜仗后的边塞异样景观,风平浪静,非常安宁,烟是直直升起,河中落日也是圆圆的,象征敌人已经远遁,因为“都护在燕然”。再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没有写战斗情况,写了战况之外的情景,且带浪漫情调,把暴雪凝树当作梨花盛开,塞外严冬写成中原春景,可谓奇情。他的另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九月本是秋天,而边塞却是夜风狂吼,有多寒冷,可想而知。但这是写的急行军,不是写战场拼杀。好多边塞诗也都没有正面写打仗,而是写了战场之外的相关情况,却让人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战场的艰苦,战士的豪情。换个角度写,同样感人,同样是唐代边塞诗留下的千古名篇。

李白写庐山是正面写他“遥看瀑布挂前川”,而写敬亭山却换了一个手法,既不写山形,也不写与之相关的云雾,即不写形也不写神,鸟飞云散,无声无息,一座孤山。他索性以山拟人,说敬亭山与他默默相视,百看不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独坐》)山是什么模样,不得而知。可它与诗人是神交挚友,能与诗人心灵沟通。读着诗句,我们似乎也从中悟出了敬亭山的形象与精神。一般写山,或直言峭拔险峻,雄浑苍茫,或借助日月云雾,突出神秘高深,烘托山的精神蕴含,如寇准写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登华山》)

比喻手法,一般是用实比虚,给人以具体概念。如宋人石象之的《咏愁》:“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用具体物象“草”和“丝”来比愁的缠绵、纠结和烦乱、困扰。有些作者如宋人韩琦在《柳絮》(其二)中说“乱愁萦困满春晖”,他却以虚喻实,用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令人烦恼的愁思去比漫天飞舞的柳絮,实景虚写。

瞻仰烈士的诗作,大多是缅怀凭吊,追思功绩,歌颂精神,告慰先烈,表达牢记历史,警世律己的主题思想。而涂怀珵的《水调歌头·无名烈士留言》却写法奇特,不是直接赞扬烈士,而是以无名烈士留言的方式忠告后来人:“六万三千士,战死未瞑眸。甘愿无名于世,一事挂心头:‘我为新天而去,换了人间之后,浩气不能休;莫贪身外物,尽瘁为民谋。’重如泰,高如斗,此言留。留作晨钟暮鼓,遗响警千秋。唱了莺歌燕舞,唱了春花冬雪,要唱魏征忧:唯恐鱼离水,载覆岂由舟?”这阕词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时代色彩鲜明,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作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教材。在写作方法上也是创新的典范,堪称当代中华诗词的精品。

四、淡化本事,借题发挥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是直接地、客观地描写大自然景象,壮美大气,是他直观地感觉,当然是千古名篇。有些作者处理题材,既不直接写,正面写,也不侧面写,而是旁及其他,借题发挥。例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他远看、近看、横看、侧看,都是些高高低低的岭和峰。谁看山不是岭和峰呢·其实他什么景都没有写。何以不写?他郑重其事地发表了一个声明:“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他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对于高深莫测的庐山,根本就弄不清它的真实面目。留下了一大片空白,也给读者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从效果上看,是作者无声胜有声,诗中无景胜有景,让你展开想象翅膀去游庐山。同时,包含了一个哲理,给人以启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熊东遨《侍诸公雨中游陆水湖》:“清风吹动一天云,十座山峰九失真。翻喜湖山无世态,四时晴雨不因人。”本世纪初,中华诗词学会在赤壁市召开全国诗词理论研讨会结束时去游陆水湖,不巧遇雨。因云遮雾罩,细雨蒙蒙,看不到湖光山色本是很扫兴的。怎么办?看不清,就干脆不写。但聪明的作者巧妙构思,立马以湖拟人,把陆水湖说成一位坚持以自然规律状态示人,无世故、不媚俗逢迎的君子形象。这种不能游湖观景,却能辩证思维,转忧为喜的心态,虽有点自我解嘲,却又让人们从诗中获得了某种启迪和艺术审美的享受。

“闻道神农住九天,料因本草在新篇。这回采得和平药,带到人间治霸权。”(王振《欢呼杨利伟君航天成功》)航天事业的根本目的是科学研究。作者没有写这个主题,却说是到九天去采新药。这药的功能是平和世界,主治霸权,构思立意真是别出心裁。

求新求变是当代中华诗词的根本出路,而选择角度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角度的空间很大,视点很广。有些题材,经无数诗人从古写到今,因为变换角度,常写常新,且每有佳作。只要肯动脑筋,善于联想,敢于探索,就会精彩纷呈,佳作迭出。要特别提醒的是选择角度,标新立异,也要注意民族的传统的审美接纳度。倘若把臭虫说成英雄,乌鸦写成歌手,那肯定令人捧腹。现实中真还有人疏忽了这一点。有位作者写战士夏夜值勤:“虫叫八方静,风凝地气蒸。飞蚊弹雅曲,伴我到黎明。”诗的语言及其营造的环境,渲染的气氛,颂扬战士坚守尽责的精神,都是不错的,但对令人心烦的蚊子叫声你可以听而不闻,不在乎,若写成雅曲,恐怕多数读者难以共鸣。蚊子从来就是反面角色,是饕餮,是吸血鬼,只宜比群小,喻佞臣,此案难翻。

(作者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世·纪·回·眸

猜你喜欢

诗词
诗词里的节日
诗词里的节日
毛泽东诗词抄录(书法)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猜诗词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