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新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启示

2015-11-14王海娇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3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规模经济

王海娇

摘 要: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开始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型。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我国更多和国际接轨,那么国际贸易就成了一大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当代新国际贸易理论对开放型经济有何参考作用。本文以克鲁格曼的贸易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国情,讨论分析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途径,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方式。

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开放型经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

一、国际贸易新理论

1.产生背景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用经济模型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贸易利益分配的问题,阐述贸易往来行为中,利益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贸易理论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使其能够更加贴合当代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战发生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往来的模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大大增加,同类商品之间也有了明显的贸易行为,飞机贸易在跨国贸易中突起的贸易形式。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解释的是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多是研究了宗主国和殖民国之间的贸易现象。所以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经济行为,新的贸易理论就有了一定的研究价值。

在20世纪80年代,各种国际贸易新理论不断涌现,其中最为代表的任务是克鲁格曼。本文也将以克鲁格曼的理论为基础,进行相应的研究。

2.基本观点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市场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前提之上,而克鲁格曼的新理论则是打破了这两个关键的假设,将国际贸易理论拓宽了思考的思路,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克鲁格曼的新理论中,认为很多国际贸易行为,并不是由于产品的比较优势,而是在于国际分工,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两个经济发展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因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下,经济的分配不可能是一种完美的形式,所以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建立在次优状态下的,所以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主要原因在于使规模报酬递增。

在这个理论中,率先提出了每个国家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观点。所以促使产生贸易的原因是为了在贸易过程有达成互利互惠,合理的分配国内的生产资源,从而发展自身。举例来说,苹果公司的相关产品之所以会在中国代工,是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充足,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苹果公司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又保持了自己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优势。中国代工的工厂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代理费用,实现双赢的目的。

除此之外,克鲁格曼也还利用数据模型论证了,一个国家要确认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并且创新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

3.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

(1)假设前提不同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他是古典经济下的产物,阐述的是一种比较理想状态下的经济贸易模式。而新的理论则是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并且存在规模经济。

(2)贸易动机不同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生产力和需求度是一样的,所以产生贸易的决定条件是价格优势。而新的贸易理论否定了这一种假设,认为即便两个国家的要素秉赋相同的情况也可能产生贸易行为,因为产生贸易行为的因素有很多。

(3)需求偏好不同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模式都是出口本国富有的,进口本国稀缺的。但是在新的贸易理论中则是认为,贸易的商品模式是会根据历史发展或者偶然的因素而存在一定变化的,是有不确定性在的。这样就导致了后续贸易多样化。

(4)贸易利益不同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利益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率的高低,所以要提高贸易利益,就应该提高生产效率。新贸易理论则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市场结构下,所有的经济只能在次优的状态下进行,所以贸易的利益并不是表现在单方面的获取,而是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提高各国的利益。

(5)贸易政策不同

传统的国际贸易认为政府干预贸易行为会对国民利益造成损失,例如关税,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等政策,所以传统理论中提倡自由贸易政策。而在新贸易理论中,论证了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主张政府的战略性干预,凸显本国的贸易优势,增加国家利益。

二、开放型经济

1.开放型经济的含义

开放型经济体制模式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大市场联系起来,充分参加国际分工,并且发挥出比较优势。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下,充分优化和配置资源,顺应科学发展观,形成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

2.与其他经济模式的区别

(1)与封闭型经济的区别

两者是一个对立的概念,开放型经济强调是国家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家内部或者地区内部的经济行为和生产要素要与外界产生联系。而封闭型经济则是一种内向型经济,是拒绝和外接有经济往来,所有经济活动都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2)与外向型经济的区别

外向型经济主导是出口行为,以此来提高本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开放型经济注重的是进出口双向流动,提倡在国际市场中的适当竞争和合作,以此来实现经济发展。

3.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特征

开放型经济在各国的具体表现都有所差异,需要结合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来定制发展策略。根据我国的发展国情,开放型经济发展有着双边与多边经贸关系全面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日益显著,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也愈加明显,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也已经基本和国际大国接轨等几个重要的基本特征。

三、新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启示

1.加大政府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支持

这里所说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指的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经济产业发展进步的策略,是一种政府适度干预的策略。符合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背景。所以政府应该对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扶持,对于一些有发展前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优惠政策,利于这类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取得竞争优势,获得更高的收益。这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除了一些高科技高创新的企业需要扶持之外,对于一些劳动密集产业,也应该做好保护,增强这类产业的竞争力,鼓励创新。对于一些发展价值低,甚至有着高污染的产业,不仅不能保护和扶持,还应该从宏观上进行限制甚至取缔。

2.做好国家的创新工作,增加竞争优势

在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中有提到,创新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保持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所以我国想在贸易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收益,势必要进行创新。我认为创新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管理体制创新

我国现有的一些大型企业,受到之前的计划型经济发展的影响,现今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经济的发展。所以创新工作首先要从进出口管理体制上入手,需要建立完善的反倾销、反垄断的政策法规。其次在企业用人方面,也应该有管理上的创新,形成一定的激励培训政策,培养高素质高专业的人才。

(2)科学技术创新

科技的发展创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先决性的作用,也是建立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所以国家和企业都应该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生产技术,都应该有一定的改善和变革。不断的生产出高价值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以此建立竞争优势。

(3)营销策略创新

如何占据国际市场,营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这要求我国在产品营销方面,更需要把握国外市场的需求变动,及时的做出反应。同时在营销方案上,如何做到低成本高效率也是一直要研究优化的方面。此外,在销售渠道上,也应该尽量缩短环节,减少成本。

3.重视企业的规模经营,形成规模经济

重视规模经济这一个贸易基础,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建立良好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贸易理论和经济模型,我们不难知道,当市场需求增多的时候,如果扩大这类产业的生产规模,可以使这类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这点有利于我们建立国际竞争的相对优势。但是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很多有出口贸易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生产成本就自然提高,这不利于我国在出口中的相对优势。所以国家应该重视出口企业的规模经济。

4.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更加贴合贸易规律

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是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需求的变动,只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才能适应现今的贸易规律。各国的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且快速的调整着,可以明显地从进出口商品的密集程度,和多样化中看出来。就我国来说,存在一些整体竞争力不强,但是有一定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对于这类企业,政府更应该大力发展,适当合理的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其优化产业结构。当一些产业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时候,政府也应该出手干预,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去。

四、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贸易市场进入了急速发展的阶段,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往的国际贸易理论难以解释一些经济行为,也不再适应于现今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新经济环境下,新国际贸易理论也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更符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指导,对国际贸易的发展,甚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启发是巨大且深远的。我国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策略下,更应该注重发展国际贸易,合理和有效地配置生产资源,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国家对国际贸易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战略措施,适度的对贸易往来做出干预和调整,在国内大力发展创新企业,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扶持有前景的企业,促进企业多样化发展,充分体现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从而增强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并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纯安,王书军.国际贸易新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创新[J].当代经济,2007,07:146-148.

[2]吴建强.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战略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8,12:154-155.

[3]于水群,杨增雄.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31-33.

[4]蔡爱军,朱传耿,仇方道.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02:6-11.

[5]裴长洪,郑文.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04:8-17.

[6]张睿.当代新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178.

[7]袁志田,刘厚俊.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时代性与实践性——兼论中国开放型经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02:22-28.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规模经济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
浅谈国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浅议成都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必要性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程及成效评价
高校规模经济探析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
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动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