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方法的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
2015-11-12李小健
李小健
摘要: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角度建立三套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平均值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三种权重确定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指数法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经历了很差、较差、中等、良好四个阶段,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尤其是2012年新农村建设水平达到了0.644 1,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与全国、尤其是与东部省份相比仍处于较低层次,还存在较大持续提升的空间和潜力,且其内部各地市间新农村建设水平不太均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城乡统筹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0-5181-08
DIO: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0.06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Multi-method
LI Xiao-ji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 Langfang 065000, Hebei, China)
Abstract:Thre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ere established from angles of the production development,well-off life,civilized local customs,clean village appearance and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based on three weights confirm method of the entropy value method,average method,and the composite method of Delphi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by using two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s of the grey correlation and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the level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Hebei was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and fully.The results show that,in recent three decades,the level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Hebei went through four stages of very poor,poor,medium,benign,presented a benign development trend,especially in 2012 the level reached 0.644 1,entering into an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whole country,especially with provices in eastern China,the current level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Hebei was still fairly low,and the level between various cities within Hebei province was imbalanced.
Key words:new rural construction;grey correlation method;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entropy value method;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城乡统筹发展不是要完全消除城乡差距,而是要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协调问题[1],其重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民主管理”为基本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学界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目标以及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1-3],对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包括徐海英等[4]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王晓丽等[5]、朱瑜馨等[6]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吉林省各市县、山东省17地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郭艳平[7]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李立清等[8]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李树德等[9]利用德尔斐法(Delphi)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综合指数法对天津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刘吉双等[10]运用加权求和法计算我国新农村建设2020年综合发展水平;高明秀等[11]通过Delphi法和层次分析(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对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进行了实证应用。具体到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而言,于红娟等[12]分析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村、特色产业带动、工业企业带动等八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张淑云[13]采用因子分析法从18个指标出发对2008年的河北省多个县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李翠艳[14]利用趋势外推法围绕“二十字”方针从20项指标对2005、2006的石家庄市、保定市、承德市的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了测算;然而,运用多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较长期变动趋势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将从多角度、采用多方法对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即从内容和方法上对现有研究实现以下拓展:第一,从内容看,首先从纵向维度测算和评价近30年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及其演变趋势,然后依次展开横向的省份间、内部各地市间的比较分析,以对一个时期以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第二,从方法看,首先构建了3套评价指标体系以满足上述研究内容的需要,然后基于熵值法、平均值法、Delphi法与变异系数结合法三种权重确定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指数法对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测算数据进行综合加权获得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最终综合评价结果,从而有效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偏颇和不足。
1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和方法
1.1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并结合河北省的具体实际情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动态性等原则,并兼顾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生活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等原则,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五个方面构建内容全面、层次清晰、数据较易获取的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参考指标体系,包含29项指标(表1)。在表1基础上,考虑到各省份大多不统计分项准则层“管理民主”相关指标数据,而这些相关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有代表性的样本统计数据又是不现实的,故河北省与其他省份就新农村建设比较采用的指标体系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四方面,共23项指标(表2);此外,对参考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后仍然从五方面构建专门用于河北省各地市间新农村建设比较的评价体系,共27项指标(表3)。
1.2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方法
1.2.1 灰色关联度 一般的抽象系统,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农业系统、生态系统等都包含有许多种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该系统的发展态势;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都是用来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15]。然而,这些方法都要求有大量数据,要求样本服从某个典型的概率分布等,且计算量大,也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现象,导致系统的关系和规律遭到歪曲和颠倒;特别是统计数据的种类和数量的局限,再加上主客观原因导致的一些数据的变动,使得这些数据不呈现典型的分布规律;因此,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往往难以奏效[15]。灰色系统理论[15]是以灰色关联分析为核心、集评估、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优化等为一体的技术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农业、工业和商业以及经济和管理等众多行业和领域。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数理统计方法的不足。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偏小,高效便捷,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所以,本研究把灰色关联分析作为考量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方法之一。其工作原理和步骤如下[15]。
首先,确定数据行为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设X0={X0(k),k=1,2,…,n}为数据行为参考序列,Xi={Xi(k),k=1,2,…,n}(i=1,2,…,n)为比较序列。
其次,无量纲化。指标有正向、负向之分,正向指标与效果成正相关,指标值越大效果越好,负向指标则相反。因此,无量纲化的变换关系有所不同。对于正向指标序列xi(k), xi′(k)=(xi(k)-■xi(k))/(■xi(k)-■xi(k)),对于负向指标序列xi(k), xi′(k)=(■xi(k)-xi(k))/(■xi(k)-■xi(k))。
然后,求关联系数,令Δi(k)=|x0′(k)- xi′(k)|,Δi=(Δi (1),Δi(2),…,Δi (n)),i=0,1,2,...,m。
M=■■Δi(k),m=■■Δi(k),
则ε0i(k)=■,ρ∈(0,1),k=1,2,...,n;i=0,1,2,...,m。
最后,计算关联度。令P(k)为xi(k)的权重系数,则γ0i=■p(k)ε0i(k);k=1,2,...,n;i=0,1,2,...,q。
1.2.2 综合指数法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其影响因素众多,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比较适合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综合指数法[4]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也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先建立相关多指标评价体系,并参照相关标准确定各指标的理想目标值,然后运用一定的权重确定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再对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标准化值,最后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主要评价模型为:Y=■(■Xk×Rk)Wi,式中,Y为综合评价值,Wi准则层权重,m为准则层个数,n为指标个数,Xk为指标层标准化值,Rk为指标层权重。
1.2.3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直接影响其评价结果。目前,关于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大致可归为三类[16]: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如专家评价法(Delphi)、层次分析法等;另一类为客观赋权法,如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第三类是综合主、客观赋权的组合赋权法。本研究将采用熵值法、平均值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分别对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因而能有效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偏颇和不足。
1.2.4 新农村建设水平测算的具体评价程序 步骤1:将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的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评价指标有正向、负向之分,正向指标与效果成正相关,指标值越大效果越好,负向指标则相反。因此,无量纲化的变换关系有所不同。对于正向指标序列xi(k),xi′(k)=[xi(k)-■xi(k)]/[■xi(k)-■xi(k)],对于负向指标序列xi(k), xi′(k)=[■xi(k)-xi(k)]/[■xi(k)-■xi(k)]。
步骤2:分别用灰色关联度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平均值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三种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及排序。
步骤3:采用协和系数法对不同方法的评价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①。该检验通过反映样本数据中实际符合与最大可能符合之间的分歧程度的指标来考查种评价方法对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是否一致,值介于0和1之间,其值越接近1,则表明不同方法分评价结果越趋向一致。
步骤4:若通过一致性检验,则进入下一步骤;否则,需要详细分析样本特征和评价结果,重新筛选评价方法并开展两两一致性检验,选取具有一致性的方法,再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5:计算新农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值:Pi=■■Rij,其中Rij表示第i年第j种方法的评价结果,Pi表示第i年的新农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值。
1.2.5 新农村建设水平的设计 在与相关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4,8]设计“很差、较差、中等、良好、高级”五个等级来描述不同阶段新农村建设水平,并确定与其对应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0.30、0.30~0.45、0.45~0.60、0.60~0.80、0.80~1.00。显然,在理论上2020年目标年份新农村建设水平对应的综合评价值为1.00。
2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
2.1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测算与趋势分析
根据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查阅近30年典型年份的《河北农村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河北省科技系统统计数据集》等获得原始数据;同时,参照《河北省委关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及到2020年长远规划目标等标准,设计2020年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数值作为目标数据(表1)。按照上述三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各级指标权重(表1),其中,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得到指标权重(1),熵值法得到指标权重(2),平均值法得到指标权重(3)。分别运用灰色关联度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平均值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测算(限于篇幅,测算过程省略),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算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变化趋势完全吻合。借助SPSS.17统计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显示,KENDALL-W协和系数为1,对应的检验统计量Q=33.00,大于95%显著水平的卡方临界值?字■■=?字■■=19.68,一致性检验通过。而后,按照步骤5计算得到近30年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值,并根据上述三种方法及最终综合评价结果绘制出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折线图1。
图1直观地表明,不同方法测算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均呈现出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且三种方法测算的新农村建设水平发展趋势完全一致,即均在1998和2012年出现两个相对的高点,其他时期则表现为比较平滑地增长,这与KENDALL-W的协和系数为1也是相互印证的,在图1中显著地表现为各方法测算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具体来看,熵值法和平均值法的评价结果差距不大,各年份评价结果差距维持在0.007~0.066之间,这说明作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同时也表明,尽管平均值确定权重法在现有文献中不常用,但是在多指标多方法综合评价中,本文把平均值法作为一种相对客观和高效便捷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也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而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和另外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稍有差距,各年份评价结果差距大致维持在0.072~0.128之间;这是因为此种方法包含主观赋权法,而专家在赋权时因诸多原因会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进而较大地影响到最终评价结果,这也再次验证了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结合多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必要性。
从图1的最终综合评价结果可见,近30年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呈现出持续的上升态势,1985-1995年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缓步提升势头,1985-1993年综合评价结果位于0~0.30区间,处于新农村建设“很差”水平阶段,1995-2000年综合评价结果位于0.30~0.45区间,处于“很差”水平阶段,继1998年成为增速最快的年份后,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再次进入缓速增长期,直到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以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又进入较快增长时期,特别是2012年,呈现出1999年以来的新高达到0.644 1,位于0.60~0.80区间,实现了新农村建设质的飞跃而迈入“良好”水平阶段。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各分项准则层指标建设水平及其对于新农村建设目标层综合评价值的贡献度,依据表1指标体系,同样按照上述步骤1-5测算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分项准则层指标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值,并绘制出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值与该系统各分项准则层指标综合评价值的关系折线图2。
图2显示,在统计期间从分项指标建设水平来看,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在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面均实现了持续增长,生活宽裕方面建设水平呈现出现下降(1985-1993年)后持续上升(1994-2000年)再短暂下降(2001-2003年)再持续上升(2004-2012年)的非对称“W”型发展态势;乡风文明分项建设水平经历了先持续上升(1985-1998年)后短暂下降(1999-2000年)再持续上升(2001-2012年)的非对称“N”型的变化趋势。再就分项指标建设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值的关系来看,村容整洁、乡风文明(除去1985-1988年)、管理民主(除去1985-1999年)均高于同期的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值,而生活宽裕(除去1985-1988年)、生产发展(除去2008-2012年)均低于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值。
为更清晰地梳理各分项准则层指标水平对于新农村建设目标层综合评价值的障碍度,本文借助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出了各分项准则层指标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相对于目标层即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值的关联度分别为0.625 8、0.565 1、0.731 5、0.492 4和0.697 8。灰色关联分析[15]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比较序列相对于参考序列的贡献度就越大;反之贡献度就越小即障碍度就越大。可见,近30年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各分项准则层障碍度降序排列为村容整洁、生活宽裕、生产发展、管理民主和乡风文明。
2.2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与其他省份的比较
在前面对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所做初步考察和测算的基础上,将从河北省与其他省份、河北省内部各地市间的新农村建设水平比较入手,以获得本省新农村建设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依据表2的指标体系,查阅2009、2013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获得原始数据,并借鉴目前我国有关部门确定的较具权威性的全面小康社会标准,个别指标也参照了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应标准,设计2020年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数值作为目标数据(表2);按照上述三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各级指标权重(表2)。采用同样的方法和程序对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12年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测算(限于篇幅,测算过程省略)。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算的31个省份新农村建设水平及排序基本吻合。借助SPSS.17统计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显示,KENDALL-W协和系数分别为0.94、0.96,对应的检验统计量分别为Q=83.56、Q=85.98,均大于95%显著水平的卡方临界值43.77(444),一致性检验通过。而后,按照步骤5计算得到2012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值,根据综合上述三种方法后得到新农村建设最终综合评价结果及分项准则层指标建设水平绘制出2012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折线图3。
图3清晰地描述了2012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水平,北京的新农村建设水平最高为0.671 0,浙江次之为0.612 2,上海第三为0.598 3,它们大致属于0.60~0.80区间,已经接近或迈进新农村建设“良好”水平阶段;贵州、宁夏和西藏分列倒数1-3位,其综合评价值处于0.30~0.45区间,还处在新农村建设“较差”水平阶段。河北省的综合评价值为0.459 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第22位,与辽宁、云南水平相当,显著落后于山东、河南。再比较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农村建设分项准则层指标水平,生产发展指标水平的前三名是河南、山东、湖南,后三名是天津、山西、重庆,河北省该指标评价值为0.531 9,排在第11位,处于中上等水平;生活宽裕指标水平的前三位是北京、上海、江苏,排在后三名的是西藏、甘肃、贵州,河北省位列第15位;北京、陕西、四川排在乡风文明指标水平前三位,云南、广东、西藏分列在后三名,河北省排名第14;村容整洁指标水平的前三名是海南、广西、广东,后三名分别是青海、宁夏、陕西,而河北省该指标水平很低,位列第25。
2.3 河北省内部各地市新农村建设水平比较分析
为深入考查河北省内部各地市间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差异,依据表3的指标体系,查阅2013年的《河北农村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各地市相关统计资料等获得原始数据,同时参照相关标准和规划,设计2020年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数值作为目标数据(表3);按照上述三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各级指标权重(表3)。采用同样的方法和程序对2012年河北省各地市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测算(测算过程省略)。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算的河北省各地市新农村建设水平及排序高度一致。借助SPSS.17统计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显示,KENDALL-W协和系数为0.98,对应的检验统计量Q=29.27,大于95%显著水平的卡方临界值?字■■=?字■■=18.31,一致性检验通过。然后,按照步骤5计算得到2012年河北省各地市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综合上述三种方法后得到2012年河北省各地市新农村建设最终综合评价结果及分项准则层指标建设水平绘制出折线图4。
图4直观表明,在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结果方面,唐山、石家庄、衡水、邯郸分列前四名,它们的综合评价值均在0.55左右,秦皇岛、邢台、保定、沧州、廊坊位于第二梯队,它们的综合评价值均在0.45~0.50之间,承德、张家口属于第三层次,其综合评价值均在0.40~0.45之间。在分项准则层指标方面,唐山、石家庄、邯郸的生产发展指标建设水平排在前三名,张家口最低;生活宽裕上,廊坊、保定、石家庄水平偏高,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偏低;在乡风文明上,衡水、承德、石家庄水平分列前三名,保定、廊坊偏低;村容整洁方面,张家口、秦皇岛水平居前列,廊坊较差;管理民主方面,唐山、廊坊水平较高,承德较差。
3 结论
本研究尝试构建3套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平均值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两大类的三种具体方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测算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以及河北省与全国其他省份的比较、河北省内部各地市间的比较。结果如下。
第一,近30年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呈现出持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经过1985-1995年期间的缓速发展,1998年新农村建设水平出现相对发展高点,后又进入1999-2008年的平缓增长期,2009年以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31个省(市、自治区)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26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22位。另外,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分项指标建设水平均获得了明显改善;然而,在村容整洁分项准则层指标方面建设水平偏低,以至于成为本省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障碍因素,其分项指标建设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5位,明显落后于其他各分项准则层指标在全国各省份的所排名次。
第二,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未来还有持续提升的更广阔空间和潜力。2012年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在31个省(市、自治区)排名第22,在东部11省份中排在最后;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河北省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等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河北省在全国31个省份和东部11省份中的排名还会有较大提升。
第三,河北省各地市间新农村建设水平发展并不均衡,还有一定差距。唐山、石家庄、衡水、邯郸水平较高,它们的综合评价值均在0.55左右,处于新农村建设“中等”水平阶段的中后期;秦皇岛、邢台、保定、沧州、廊坊的综合评价值均在0.45~0.50之间,处于新农村建设“中等”水平阶段的中前期;承德、张家口的综合评价值均在0.40~0.45之间,处于新农村建设“中等”水平阶段的早期。
参考文献:
[1] 赵培红.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镇化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4-18.
[2] 王春蕊.对城乡统筹发展中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的解读[J].河北学刊,2011(5):202-204.
[3] 吴 杨,丁家云,杜志雄.基于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J].管理学报,2012,9(3):376-379.
[4] 徐海英,汪修娇.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2):154-160.
[5] 王晓丽,吴 蕾.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分析[J].人口学刊,2009(3):17-23.
[6] 朱瑜馨,张锦宗.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评价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6):311-313.
[7] 郭艳平.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199-204.
[8] 李立清,李明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07(1):45-50.
[9] 李树德,李 瑾.天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6):60-64.
[10] 刘吉双,李 丹,孙 欣.我国新农村建设水平的评价方法探析[J].社科纵横,2008(9):102-104.
[11] 高明秀,王鸿光,于洪福,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方法及其实证[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6-41.
[12] 于红娟,黄长春,刘雪艳.河北省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13(1):58-61.
[13] 张淑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3):203-205.
[14] 李翠艳.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15] 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1-83.
[16] 马丁丑,王文略,马丽荣.甘肃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和制约因素诊断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2):2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