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
2015-11-12常珊王金红
常珊 王金红
摘要:基于当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需求拉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处理和传递机制,论述了其运作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需求拉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闭环处理;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0-517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0.063
Study on the Demand-pull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chain Logistics System
CHANG Shan, WANG Jin-hong
(School of Commerce, Huanggang Normal College, Huanggang 438000,Hube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bout cold-chain logistic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delivering based on the demand-pull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chain logistics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its oper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demand pull;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chain logistics; closed-loo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loud platform
在禽肉、水产和果蔬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流向市场直至被消费整个过程中,由于其易腐烂等特性,要求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以保障生鲜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1]。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据统计每年约有4亿 t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2],然而每年约有1.3亿t的蔬菜和1 200万t果品在运输途中损失,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的基本营养需求,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亟待完善和发展。同时,中国农产品领域存在生产供应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农民或农业生产组织往往没有能力或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出现农产品脱销或过剩,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经济损失严重。为降低由于信息不真实性所导致的流通损失,构建紧密的依靠需求信息拉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传递有效需求信息成为必需。从终端需求出发,构建需求拉动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流动受需求的驱动。
1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现状及问题
中国对农产品冷链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期,随着物流及供应链相关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以及中国对农业的重视,进入21世纪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如火如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对现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江琳琳[3]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当前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有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连锁超市、中介组织和农业合作社等为主导地位的几种模式;郭家德[4]通过分析认为应该着力发展农超对接模式。张磊[5]以精益思想重构农产品供应链。李玉婷[6]引入HACCP体系,以物联网为基础构建了多方联动的一体化模式。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开展。宏观方面主要研究了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整体情况;微观方面主要研究某省市或地区冷链物流发展的情况。综合来看,问题方面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落后,制约了行业发展;行业发展与竞争无序,冷链物流一体化程度低,存在断链与重复建设等,导致流通过程中浪费严重;专业人才匮乏;信息孤岛,流通不畅,供求矛盾突出等。对策方面包括。政府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行业组织应制定相关标准适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注重整体规划,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形成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强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培养满足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强物流信息共享[7,8]。
1.3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选址与路线规划
相关研究进行较多,通过构建影响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指标体系,基于斯坦纳点(Steiner)思想,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应用改进的模拟植物生长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9]。基于时间和成本的角度构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车辆配送路径问题的优化模型[10]。构建了基于人工鱼群-蚁群算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算法[11]。对物流选址通常使用方法进行归纳,介绍了TOPSIS模型及计算过程[12]。构建并研究了带模糊时间窗的冷链物流车辆配送路径多目标优化模型[13]。
1.4 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评价研究
有学者构建了一个基于绿色供应链思想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14]。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活动中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针对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作业成本法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核算进行优化分析[15]。采用专家意见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造了一个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绩效评价体系[16]。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构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17]。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通过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横向比较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从而为发展中国农产冷链物流提供建议;另外,在微观层面,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的的功能进行了设计。
综合来看,中国学者在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时,能够从供应链的视角开展研究,注重对模型的讨论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结构的构建,然而缺少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中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呈现出重方案轻实践,重信息系统构建轻环节有效衔接等特点。农产品冷链物流由于其流通对象的特殊性,对速度和时间有较高的要求,如何保障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传递性,确保终端的需求准确而快速地反映到始端,从而实现易腐农产品的高效快速流通,还需进一步研究。
2 农产品冷链物流结构分析
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结构,学者普遍主张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从供应链的结构来看,主要有农产品的生产方、农产品流通中间商、农产品的需求方。
1)农产品的生产方主要指进行农产品单一生产的农民、小规模生产的农场、大规模生产的农业企业。在中国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出现了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专业合作联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产品生产方的市场地位,提高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2)农产品的流通中间商主要指为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而在适宜的低温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运输、配送、仓储等操作的加工流通企业,包括农产品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具备冷藏冷冻功能的仓储、运输与配送中心。
3)农产品的需求方主要指最终的农产品消耗者,包括个人和团体(包括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等)。对于个人消费者而言,对农产品的需求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征;对于团体而言,由于其具有相对固定的菜单或饮食习惯,且追求规模效益,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具有大批量中品种的特征。
依据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主体不同,农产品冷链物流有5种模式[3,4],分别为,以大型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以中介组织和农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农超对接联盟模式。
上述5种模式,是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普遍存在的主要模式,都注重构建渠道,强调流通。农超对接模式设计之初即是为了缩短农产品与超市间距离,使农产品供应结构呈扁平化特点,有利于通过构建信息网络,发挥需求信息的反馈调节作用。然而仅强调了应注重信息的反馈,对于信息的有效性及对供应链上游农产品的生产和调运的调节作用还未具体涉及。姜雅莉等[18]构建的以果农合作社为协调中心的拉式供应链,果农合作社是生产指导中心、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对苹果供应链进行管理。然而,作为协调中心的果农合作社处于供应链的上游,不论是在环节上,还是在空间方面,离最终消费者都有较大距离,对于真实需求信息的获取,发挥拉动式供应链的运行机制,还有待商榷。
总体来看,各种模式仍是传统的以促进市场流通为目的的推动式供应链结构。推动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牛鞭效应”严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具有更严重的货损情况,流通至终端的农产品要么被消费掉,要么被浪费(腐烂)掉,难以像一般商品有逆向物流,回流到中转中心。因此,不准确的预测、终端及流通过程中的浪费,增加了无效需求,失真需求在供应链上向上游逐级放大。二是物资流通的盲目性。上游供应链主体为达到销售目标或规模而向供应链下游推送,容易导致农产品积压和滞销。因此,基于需求拉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对于明确终端需求,强化供应链环节中的真实需求信息,对于调节农产品的生产和调运具有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
3 基于需求拉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机制
农产品在供应链节点间的流通过程中,由于流通损失和终端浪费,易导致有效需求信息失真。发掘真实需求,并有效传递到供应链上游节点,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分析不难发现,对于供应链中上下游相邻节点,上游节点为满足下游节点的需求所做的物资储备或计划供应,并非是下游节点的真实需求,而应剔除流通损失和浪费部分(包括中间节点和终端未销售出而腐烂掉部分)。
通过信息的闭环处理机制,收集并处理当前供应链节点与紧邻下游供应链节点或最终端的消耗信息,再通过基于云平台的开放式信息平台在供应链节点间流转共享,则供应链成员根据剔除无效信息后的需求数据制定相应的生产与供应计划,确保农产品流通的针对性和高效性,降低流通损耗和终端浪费。对于大中城市和中小城镇而言,由于前者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特殊性和对农产品需求的依耐性,以及市场管理的集约性,且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处理方面有较好优势,更具有成功实施基于信息闭环处理和基于云平台的开放式信息共享平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基础。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几种模式当中,无论是大型加工企业主导还是大型批发市场主导,其市场供应的依据应是经信息闭环处理后在基于云平台的开放式信息共享平台流转的真实消耗数据。因此,基于需求拉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应跨越其模式,关注真实需求信息如何有效驱动供应链的运作,见图1。
对于供应链上下游节点而言,应综合考虑供需关系的一般性、节点的农产品储备量Si、节点i对节点j的计划供给量Si,j、节点j从节点i处获得的有效需求Si,j、农产品从节点i向节点j流通过程中的损耗Li,j。若节点i向终点t供给,则有:
Si,t=Di,t+Li,t(i=s,1,2,…,n)
若节点向非终点节点供给,则有:
Si,j=Di,j+Li,j(i=s,1,2,…,n;j=s,1,2,…,n;且i 节点的计划储备量: Si=Si,t+■Si,j
=Di,t+Li,t+■(Di,j+Li,j)
=■(Di,j+Li,j)(i=s,1,2,…,n;j=s,1,2,…,n;且i 即下游节点的有效需求以及节点间的损耗是上游节点进行供应储备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为保障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应尽可能地降低Li,j,即i,j节点间的流通损耗,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流通效率。 4 基于需求拉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的关键问题 4.1 中间需求和终端需求的区分 信息闭环处理机制的运作应注重对终端需求信息的获取,从而保障需求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城市而言,终端需求的满足主要通过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供应链的中间节点不仅可以满足终端需求,同时也有相互交错的供给关系,例如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向超市供货,农产品批发市场向农贸市场供货等。因此在对终端需求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时需要注意区分开终端需求和中间需求,防止重复收集而导致人为信息失真。随着物联网、可溯源技术等在农产品行业中的应用,对于农产品的流向和来源,均可通过云平台进行集合化统计和分析,从而有利于区分终端需求和中间需求。对于超市,可以最终销售数据为准;对于农贸市场,则应区分购买主体,可统计零售数据和餐饮业批发数据;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可统计面向终端的消费。 4.2 无效信息的闭环处理,真实信息的开放共享 为保障需求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在供应链节点间构建信息的闭环处理机制,对供应链上下游有直接供给关联的节点的供应和需求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处理,有利于发现流通损失和终端浪费发生的环节和规模,使供应链的优化管理更具针对性。对于经过闭环处理后的需求信息,通过基于云平台的开放式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在供应链节点间流转,并以此作为供给或储备计划的依据。在信息闭环处理和开放平台共享时,应注意两者的关系,过度的封闭处理不利于信息的流转和共享,增加了信息处理成本和时间成本;过度的开放共享,将影响信息的质量,也可能给节点成员带来信息风险,因此应协调两者的关系。 4.3 处理好终端需求信息的短期和长期参考价值 对于终端的需求信息,短期来看,虽无法对农产品的生产起到调节作用,但一个城市或地区人口规模相对稳定,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总体上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特点,进行农产品品种的分销和调配。从长期来看,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农产品需求,在总体上会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规律,例如南北方地域消费者的口味差异和季节性的波动。通过获取终端需求信息,可以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可作为供应链始端制定农产品生产决策的依据。 5 结语 本研究综述了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研究,探讨了终端需求拉动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处理和传递机制,然而终端需求的变化是复杂的,影响的因素也是多样的,例如价格、环境污染等,基于复杂变化前提下需求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EB/OL].[2015-06-2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hP2m5HAyQBb71mkJ8jeDciRIeocvU48b1XzKgYJjaFWaS710s3Y8 1vUl4weGnvDwzNDNxNWcuxr5LRB0vo1nd_S0aHGK42i30aHTVx yZrC. [2] 中国冷链产业网.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EB/OL].[2015-4-11].http://www.lenglian.org.cn/news/zixun/1/19343.shtml. [3] 江琳琳.基于需求分析的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4] 郭家德.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5] 张 磊.我国农产品冷链运行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1. [6] 李玉婷.基于HACCP体系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4. [7] 黄利伟.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8] 杨 君.深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9] 张彦玲.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江苏无锡:江南大学,2014. [10] 向金秀.带时间窗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D].辽宁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11] 王 瑞.基于AFA-ACO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河北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4. [12] 何凯峰.青岛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选址研究[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13] 张金凤.带模糊时间窗的冷链物流车辆配送路径优化[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14] 方 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研究——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的实证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15] 陈希昌.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D].西安:长安大学,2014. [16] 罗 蓉.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17] 田 丰.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18] 姜雅莉,张祖庆.陕西苹果供应链构建——以果农合作社为协调中心的拉式供应链管理模式[J].农业经济,2012(1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