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小说《红字》及其思想解读
2015-11-12王凡
王凡
摘 要:《红字》是19世纪美国小说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位为了爱情宁愿牺牲自己,并勇于与传统腐朽的思想势力作斗争的女性,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由与理性的尊崇,展现出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与愿望。笔者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地解读作者在《红字》中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霍桑;《红字》;女权;自然神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45-02
《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霍桑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上寄托着作者霍桑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海丝特对爱情的忠贞,对男权主义的挑战,对女性自由、平等与尊严的争取,这些都表明了霍桑对女性的尊重,也渗透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理性的思考。《红字》自然也就成了作者思想感情表达的一个渠道。
一、霍桑小说《红字》的创作背景
经过17、18世纪的自然神论运动的洗礼,19世纪的美国掀起了一股宗教运动的狂潮,生活于19世纪的霍桑,受自然神论运动的影响,在《红字》的字里行间透漏出对理性与自由的渴望,当时美国最崇尚的哲学理论是“唯一神论”,但就其本质而言与自然神论差异并不大。正是由于18世纪有很多文人墨客将这种自然神论思想融入其作品中,自然神论的思想才在美国得以传播,霍桑才有机会接受自然神论思想的洗礼。自然神论所以对霍桑的影响如此至深,还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在霍桑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他9岁那年,他又患了足疾,寄住在舅舅家。他喜欢一个人看书,精心研读了美国殖民地时期的那段历史,了解新英格兰的风土人情,时时洞察时事,分析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他的心目中有两位对他至关重要的女性——母亲与妻子。母亲对自由、平等以及尊严的理解,妻子对自己工作的无限支持,让霍桑对女性产生了不同一般的认识。在《红字》中,海丝特勇敢追求爱情,誓死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并最终取得胜利,这些都反映出作者霍桑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但是对海丝特的爱人丁梅斯代尔内心的痛苦挣扎、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等则反映出作者对女性得到解放的怀疑,并由此产生的痛苦与煎熬。
二、《红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一)海丝特的圣母形象
在小说中,新殖民地开拓者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理想国后第一时间修建了监狱,这表明在文明社会中的美好往往伴随着被掩盖的邪恶。监狱边的荒草也被同化成昏暗凄凉的色调,然而在这一片死寂的环境之下,还有一朵绚烂的花朵为人类道德带来希望。在《红字》中,海丝特是以年轻妇人的形象出现的,作为婴儿的母亲,她的体态、身姿甚至一言一行都透露出她大方优雅的气质。从她的衣着看,在海丝特的长裙胸前有一个红布做成并用金色丝线勾勒的A形字母,十分耀眼,充分显示她精益求精的精神及不屈服现实的意志。A字还是罪恶的象征,这反映出海丝特的反抗精神。她的气质、服饰特点及怀抱婴儿等使她看起来有如圣母。霍桑希望通过海丝特的圣母形象表达对社会道德文明追求。
(二)珠儿的天使形象
虽然红字是罪恶的象征代表,但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共同的孩子珠儿却是一种具有生命的鲜活的红字。珠儿被认为是罪恶的产物,与海丝特胸前的红字相照应。而海丝特又将珠儿打扮的光鲜亮丽。通过将珠儿的美丽光鲜与地板的阴暗相对比,更加突显出珠儿的纯洁美好。珠儿的天使形象与齐灵渥斯的丑恶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中一家三口共同站在行刑台上时,他们心中一直以来所期盼的梦想终于实现:代表着父权制度秩序终于被打破,而牧师对自身的忏悔也从侧面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已经出现了难以弥补的分裂。对于海丝特来说,珠儿是她痛苦的传递者、继承者,而在珠儿找到真正父亲的同时,也证明珠儿终于完成了使命。小说作者霍桑由于受其母亲的影响,对女性为争取自由、平等和尊重的行为极为支持。因此,霍桑将珠儿这个罪恶产物塑造成一个天使形象,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喜欢上珠儿并产生同情,借此启发人们对男权社会的反思。
三、《红字》中现代主义思想的解读
(一)爱情离不开自由
在《红字》的社会背景中,女性是没有地位可言的,她们没有发言的权利,只能接受男权社会下被安排的生活。她们除了生孩子、做家务和接受一切不顺心的事情,没有别的选择。在《红字》里,女主人公海丝特并非出于爱情嫁给了以医生为职业的齐灵渥斯。然而,当海丝特遇见了自己的真爱丁梅斯代尔时,尽管她心里充满了对触犯教会教条与法律所可能造成的后果的恐惧,还是抑制不住对这份爱情的渴望。最终,海丝特与身为牧师的丁梅斯代尔相爱相恋并诞下了珠儿。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她的“恶劣行为”被发现了。可是,即便自己被强制戴上“通奸”的红字A并被当众羞辱与惩戒时,她勇敢地面对众人的异样目光和言辞攻击,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之后,她还要同传统的教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这个孩子是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爱情的结晶,争取自己孩子的抚养权,同样也是在捍卫自己和丁梅斯代尔的爱情。她的这一举动,不仅感动了丁梅斯代尔一起来捍卫他们的爱情,还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很大触动。即便丁梅斯代尔死后,海丝特一个人承受所有人对她的谩骂与蔑视,她仍然佩戴着红字A,坚守在丁梅斯代尔生前所居住的教区,守护着他们的爱情。在传统的教义中,海丝特佩戴的红字是一种耻辱,是一种“通奸”的标志,甚至是一种罪恶的象征。但是在海丝特心里,这是她与丁梅斯代尔矢志不渝爱情的见证。不管是女主人公还是作者霍桑,他们都坚定地认为爱情是自由的,爱情并不应该被传统的观念及教义所束缚。
(二)捍卫女性权利
在19世纪,即霍桑生活的时代,女性是没有女权可言的。在霍桑的小说《红字》里,在传统思想与教义的束缚下,女性生活在男权的阴影中。由于作者霍桑对自由、平等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女权的充分尊重,他赋予了女主人公海丝特一颗勇敢追逐自由与平等的心。海丝特生活在女性没有半点权利与尊严的社会,她却敢于追求爱情,积极争取自己孩子的抚养权,即便她为此也付出了惨痛代价也在所不惜。起初,海丝特对爱情的追求恐惧、担心多于欣喜与快乐,直到她诞下她和丁梅斯代尔的孩子,她才勇敢起来,始终不肯“供出”孩子的父亲。或许她此时并没有意识到她所捍卫的正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但是她的行动在客观上推动了女权主义的发展。她誓死也要从教会的手里夺回孩子的抚养权,也是在捍卫了女权。这或许是作者的安排,但是终有一天女性是会拥有女权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丁梅斯代尔死后,海丝特毅然选择守候在她爱人的身边,这不仅是她的归宿,也是她的选择,更是她作为女性所应享受的选择权利。除此之外,海丝特的前任丈夫齐灵渥斯在临死之前,将其所有财产留给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女儿珠儿,这也是对海丝特选择和丁梅斯代尔的尊重,更象征着男权主义向女权的一种妥协,是女权主义获得的一次胜利。作者霍桑坚信妇女会得到解放,社会会实现平等,这一天最终会到来的。
(三)自然神论的转向
自然神论是不相信有奇迹发生的,它暗示著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现状。自然神论主义者首先相信世界上是有上帝存在的,并且相信上帝是仁慈的,上帝对每一个有罪之人都会挽救的。而清教思想则认为每一个触犯教条的人都是不可饶恕的,即便是那个有罪最终肯改过自新之人。在《红字》这篇小说中,作者霍桑让女主人公在爱情与女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这或多或少是受自然神论的影响。女主人公背叛婚姻,和其他男子有私情,这样的行为严重触犯了清教教义,她必须要受到惩罚。但是,自然神论者又是尊重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的,所以,作者又让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内心受到煎熬,不断忏悔。这应该是给上帝一个宽恕他们的理由,亦或是给他们一个赎罪的机会。最终,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思想都得到了救赎,这说明了自然神论中的上帝是仁慈的。例如,在小说中,海丝特所待的监狱前,居然长出了野玫瑰,这不管是上天对海斯特的同情还是对海斯特的宽容,这都说明了上帝是仁慈的,它是能够宽恕罪孽深重之人的。如果海丝特所处的不是男权至上社会,海丝特会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自己所爱之人,与他共度此生。除此之外,自然神论也相信人们在诱惑之下会变坏,所以,齐灵渥斯从一个外表冷酷内心却很善良的人沦落成清教主义思想的奴隶,在他将自己的罪恶发挥到极致时,他还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赎罪。这也说明作者是推崇自然神论的,自然神论中的上帝会对每一个有罪之人进行拯救。
参考文献:
〔1〕孙颖.霍桑《红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解读——基于历史社会背景视角[J].海外英语(上),2014,(5):127-128.
〔2〕汪怡.从美国小说《红字》男女主人公的信仰和命运看霍桑的道德观、宗教观[J].青春岁月,2015,(2):123-124.
〔3〕娄立国.失衡世界中的永恒希望——论霍桑作品中的女性光辉形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6):140-141.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