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
2015-11-12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一小学
文/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一小学 江 力
新课标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
文/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一小学 江 力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新课标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也强调以知识为基点,以活动为主线,以广州文化作引导,改变以往单纯按计算机知识体系建构教科书的做法,把知识技能融入到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当中,以主题活动贯穿学习过程,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因此,新课标下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尤为重要。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而教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一个导体。教师的工作是“授之于渔而非鱼”,只能做引路人,而路只能靠学生自己去走。一直以来,众人都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给学生知识,但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思想已经落伍了。我们应该认识到时代的紧迫感,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教师要善于引导,例如:在学习电脑绘画时,先让学生熟悉各种绘图工具,再要求学生画一朵美丽的白云,看谁使用的方法最好。此时,学生都会认真地思考:到底用什么工具画好呢?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所用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学生用铅笔工具来画;有的学生用曲线工具来画;还有的学生用椭圆工具来画(多个椭圆相交,把多余的线条擦掉,剩下一朵美丽的白云)。虽然他们的画图方法都不尽一样,但也完成了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既掌握了电脑绘画的多种方法,又懂得了电脑绘画如世间万物,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通过努力,不断地钻研和探索,必定能够得到惊喜的回报。
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知识层面、和个人思维方式等不同,学生之间总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应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提出任务,小组合作学习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在教学中提出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任务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接着让学生单独尝试操作,面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请求小组成员的帮助;最后,完成任务的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2.作品展览,小组互评
作品完成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及各方面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互评,如:这个作品好不好?好在哪里?还可以怎样去改进?通过小组互评,不仅可以让被评价对象分享到自己的得意之处,还在小组互评中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3.小组竞赛,提高合作能力
开展小组竞赛,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小组合作的能力。教师要明确任务的具体要求,及完成任务的标准;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竞赛合作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注意不能帮别人做,只能教别人做;最后教师评选出完成得最好、最快的小组。
三、优化手段,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坚持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学习、研究运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情境导入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导入环节,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极强的求知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达到让学生乐学的目的。情境导入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课件播放、故事引入、创设竞争性情境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情景导入,既可以冲击学生视觉感受,把学生从故事带到学习中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提出任务时要面向全体,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接着提出一些拓展任务让部分已经完成基本任务的同学去完成,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精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个课时,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尽可能较好地把知识点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上机学习。例如:在教学生使用“绘图”工具时,应教给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剩下的时间交由学生去练习,在基本掌握操作技巧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自由创作,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设疑引导
教师应精心设计学生活动。设置认知疑问,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并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如:我们已经画出一朵美丽的花朵了,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再画出两朵美丽的花朵呢?修改文档格式时,不小心把整段文字误删了,怎么办?是不是要重新输文字。
5.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科学合理的任务,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公园乐悠悠—图像的复制》,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及知识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任务:任务一,在广场上复制出一辆单人自行车,并改变单人自行车的颜色(颜料盒里没有的颜色);任务二,把骑自行车的人物放在单人自行车上;任务三,在广场上复制出一辆三人自行车(素材库里没有三人自行车,要自己利用单人自行车来组合);任务四,把人物放在三人自行车上,并根据三人自行车的大小调整人物大小。通过这四个任务,一节课既有连续性,又能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学以致用,让学生乐学活用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通过学习OfficeWord 2007的文档编辑可以让学生去写信、写作文、设计课程表、设计小报等;学习画图软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它来设计贺片,送给他人;学习计算器,学生可以利用它计算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题;学习录音机,可以让学生利用它录制自已喜欢的乐曲;学上网浏览、搜集信息,可以让学生利用它搜索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其次,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应用,有了应用的可能,应用的需求,才会来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信息技术科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