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枚地雷20元,清除它需要6000元

2015-11-12

南方周末 2015-11-12
关键词:边民文波雷区

南方周末记者 于冬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江彦军 黄巧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绮琳 文

南方周末记者 于冬

发自广西凭祥、云南麻栗坡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江彦军 黄巧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绮琳 文/图

几乎每天,广西凭祥边民梁文波都会从“雷区”的警示牌旁走过,战时的埋雷,就如同荆棘树,竖起了一道“铁篱笆墙”。“在这些雷区里,既有中国军队和民兵埋下的地雷,也有越南军队偷偷越过边境线埋下的地雷。”梁文波说。

行走在中越边境线上,高山耸立,道路弯曲,偶尔能看到种有香蕉等作物的农田。青山绿水间,更多的却是标有骷髅头的“雷区”。

1979年后数年间,梁文波也曾随着村里的民兵参与埋雷。1999年,梁文波的儿子梁勇上山砍柴途中触雷,失去了右腿。如今,他只能借助假肢“咯吱咯吱”地行走。

谁敢越雷池一步?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边境云南段埋设约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形成大小不等、断续分布的161个混乱雷场,面积约289平方公里。

2015年11月3日下午,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在马关县举行誓师大会后,四百多名排雷兵走进雷场。中越边境第三轮大规模排雷行动开始了。

一片地势相对平缓的雷场上,几名官兵遥控指挥清障车缓缓开进,对地雷等各类爆炸物进行排除。紧随其后,一部机器人沿着清障车走过的路线向前探排。

“雷的种类多,密度大,这是中越边境扫雷面临的困难之一。”一名排雷指挥员介绍说,不同种类的地雷引发原理不一样,排爆手段也不同。

这些由多型号地雷组成的混合型雷场,颇让工兵头疼。曾参与埋雷的梁文波记忆犹新,“有中国制造的58式防步兵压发雷,59式防步兵绊发雷,69式防步兵跳雷,72式防步兵压发雷,72式防步兵跳雷。越南的地雷大多是自己制造的,杀伤力很大,不容易控制,有PPM2型地雷、MN9地雷,土制木壳雷,也就是棺材雷。”

它们或深埋地下,或藏在石缝里,或掩于溪边,甚至还被挂在树上。三十多年后,山河依旧,地雷却已遁形。由于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原因,不仅地雷本身的性能发生了改变,埋设的位置也向深层移动,甚至被植被根须包裹,排雷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增大。

这些“会跑的地雷”曾把扫雷兵傅秀堂吓出冷汗。一次作业时,爆破组炸开了地表上面30厘米的浮土层,工兵手持探雷针上前一探,大吃一惊:就在刚刚炸开浮土的地方,下面一层一层地累积了几十颗地雷。

后来经过分析,这些地雷的移动轨迹得以展现,先是被雨水冲刷,紧接着一枚枚地雷顺着山沟随水流而下。恰巧有一块大岩石横亘水沟之中,像把筛子一样,把一枚枚地雷拦了下来。日积月累,最终堆积成密密麻麻的“地雷山”。

据有关数据显示,一枚地雷成本20元,清除它需要6000元。

1994年至2008年间,中国政府先后组织两次排雷和一次勘界排雷,把口岸、通道和生产生活区、耕作地的雷场大致排除干净。然而,部分遗留的雷场以及勘界新划入的地区中,仍存在地雷和其他爆炸物。

仅云南段尚有48片雷区、95个雷场,涉及面积七十多平方公里。初步估算,这些雷场中约有地雷47万余枚、其它爆炸物15.7万余枚(发)。

两支“拆弹部队”

“由于雷区地势相对复杂,大部分工作还需要人工完成。”扫雷指挥部指挥长陈安游介绍,为最大程度地降低排雷作业本身的风险,除采取人工搜排、火箭弹爆破扫雷、扫雷弹爆破排雷、纵火毁雷等传统排雷方式外,云南省军区扫雷部队还采取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等科技手段,防护服、小铁锹、小剪刀、小红旗、探雷针、金属双频探雷器,依然是常见的扫雷装备。新晋装备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虽可部分地替代人工,却只适合植被较矮、较稀疏、地势平缓的区域。排雷兵的风险依然很大。扫雷机器人和喷火枪无法解决深埋在土里的地雷。扫雷作业中,人员精神高度紧张集中,通常30分钟一次轮换。

他们要在2017年底前,一劳永逸地解决边境雷患。

随着沿边开发开放的深入以及人口的增加,边民需要更多的良田。但边境雷区带来惊人的伤亡,多年来仅云南省文山州就发生触雷事件81起,致伤致残76人,致死12人。

枯燥的统计数字背后,却是边民们血淋淋的记忆。一场惨烈的爆炸发生在1984年春天,卡凤村村民马振民、农有生一行11人,结伴上山挖钨矿砂,而对面山坡就是一片雷场。那天晌午,他们在山坡底下架锅烧饭,边吃边聊,锅底突然爆炸。

“一锅牛肉被炸飞上了天,11个人中也只剩下9条腿。”梁文波说。

从广西凭祥,到云南麻栗坡、文山等地,一个个凄惨的爆炸案流传在中越边境线上。麻栗坡县杨万地区者阴山下的村落中,没了手掌的杨成光自称是“废人”。上世纪90年代,26岁的杨成光到者阴山上放牧,牛却闯入了一片灌木丛中。那是家中最为珍贵的财产,杨成光跟了过去。“轰”的一声,牛触雷后炸死了,杨成光也永远地失去手掌。

文山州八里河村仅有54户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被地雷炸过的经历,平均每户都少了一条腿。

生计的艰难,这里的边民曾自发组织“拆弹部队”,开垦雷区。过去20年间,王清树等三位村民组成的“拆弹部队”就挖出两万多枚地雷。不过,当地政府不鼓励村民们冒险上山排雷,毕竟生命安全最重要。

“排雷要靠细腻与科技,也需要些运气。”一名排雷士兵说,在开展扫雷行动前,四百余名扫雷兵已经过近两个月的训练。

参与中越边境第三次扫雷行动的这四百余人,分别来自云南省军区,还包括第13集团军、第14集团军和西藏军区部队的部分排雷骨干,由成都军区指导云南省军区组建扫雷指挥部负责实施。

猜你喜欢

边民文波雷区
谨防“勾股”中的“雷区”
你要避开的 “雷区”
世界上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制而成
世界上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制而成
因式分解八大“雷区”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ized Cities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
巧过雷区
欢欢的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