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突破信贷管制的效益分析——基于租值消散理论视角

2015-11-12

金融与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管制信贷商业银行

■ 蒋 筠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面临上行趋势,货币政策渐趋保守稳健,宏观调控对银行信贷投放的控制力度不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投放总量等措施,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改善资本市场资金需求走向。为了规避存贷比和信贷规模管制,商业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经由同业代付、同业偿付、买入和卖出返售票据、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操作,同业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为银行创造可观的利润。高收益必然伴随高成本、高风险,为抢占先机赢占市场份额银行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资金联动性易引发流动性风险,由同业业务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已成为威胁银行生存的重要风险之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状况

同业业务指商业银行经营传统存贷款业务外涉足其他金融领域的业务,也即涉足混业经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属于分业经营下的业务交叉,既非严格意义上的分业经营,又非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而是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中间阶段。

(一)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基本情况

2013年,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和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都面临着显著而深刻的变化,“转型”成为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关键词。以贷款利率放开和金融机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健全为标志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速,多层次、跨市场的大资管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型金融媒体和运作方式进入视野,外部监管机构对于经营机构和产品创新监管日趋严格。受到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宏观政策影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在2013年“钱荒”之后转入调整期。

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从规模上看,2009年初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纳入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资产从6.21万亿元增加到21.47万亿元,增长246%,是同期总资产和贷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纳入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负债从5.32万亿元增加到17.87万亿元,增长236%,是同期总负债和存款增幅的1.74倍和1.87倍。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51.35万亿元,负债总额141.18万亿元。纳入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资产余额为21.47万亿元,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为14.19%,较2012年同期下降0.94个百分点;纳入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负债余额为17.87万亿元,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12.66%,较2012年同期下降1.21个百分点。

图1 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规模(单位:亿元)

同业业务快速增长有其客观背景和现实需要,但也存在发展结构不合理、弱化实体经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效果,存在风险隐患。一是同业业务的过度扩张会使资金过度停留在银行体系内做体内循环,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进行自我膨胀,从而弱化了银行本应承担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二是与日俱增的存款压力和盈利能力使得银行过多地将资源投入到同业业务中,传统的贷款业务和经营能力相对弱化,严重影响银行本职职能履行。三是由于同业业务杠杆率较高,一旦资金价格大幅波动,部分银行收益就会面临巨大波动,甚至个别银行出现资金违约现象,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交叉传染,叠加放大,加上同业业务涉及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多个行业和市场,容易诱发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国内外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但各家商业银行对于同业业务的认识还不统一,有的甚至只是将其看作是对其他业务的补充,并没有认识到同业业务发展的巨大前景。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同业业务上,无论是在业务规模还是业务品种上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从经营范围和产品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主要以传统业务为主,集中在代理同业资金清算、同业存放、同业拆借、买入和卖出返售票据等劳动密集型业务上,经营范围不够广,品种设置也较单调,吸引力不足,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债券投资、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抵押贷款、资产返售、金融衍生品等业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对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同业业务种类繁多,打破了分业经营的限制,采用混业经营模式紧紧抓住客户的需求,金融产品涉及的范围较广,对某一业务的依赖性也比较小,主要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

从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的商业银行相差甚远,同业业务仍不能成为银行主导业务之一。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大约为10%,远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占总收入比的30%~40%。

从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方面看,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将同业业务看作是其业务体系中重要环节和利润增长点,而仅仅将其看作是进行资金调剂的补充业务和存贷款业务的“派生业务”,视其为开拓市场、扩大客源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将其看作是能够产生大量利润的重要业务,使得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率很低。由于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管理措施,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对新兴的金融产品与工具运用不足,难以同其他金融产品相联合而导致产品结构单一。

二、租值消散理论分析同业业务发展的成因

(一)信贷管制产生租值消散

“租值消散”中的“租值”是指无主的、没有界定清楚为谁属的收入,在竞争下会消散,在边际上会下降为零。之所以称为租值,是因为权利界定清楚了的会存在,但无主的会消散,在边际上消散为零。由于没有排他性使用权,人人争相使用某项共有财产,会把其租金的价值降为零。换言之,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下,由于没有人享有特别的优势,不具有排他性权利所有者的“奖金”,将会被必须用来赢得这种奖金的其他资源的成本所消散或吸收。

租值消散与资产的属性界定密不可分,银行信贷规模具有私人物品性质,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而政策调控对控制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政策调控攫取了银行和居民的私有产权,信贷管制干扰了银行资产的使用权,银行“有钱不能贷”,争相参与攫取信贷规模,从而增加垄断或界定攫取权的费用,导致可攫取的“租金”被非生产性的用途耗散。近期实行的降息政策适当放松了信贷规模,刺激各银行攫取降息带来的信贷上升空间,从而引起攫取损失,同时攫取损失的现实又刺激租金既得利益者采用某种制度安排来 “保卫”租金不被耗散。

在竞争环境下,银行必然会与管理部门就合意贷款规模讨价还价,管理部门对价格进行人为的管制调整,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存款利率上限控制属于价格管制,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额成为非专有收入(虽然名义上属于银行),从而引来一种新的竞争准则,新的非价格准则更多致使银行过度增设营业网点,大量增加客户经理,加大客户营销力度,必然增加其交易成本,受存款人需求弹性影响的价格准则并没有或没有完全得到相应的利益,从而使租值消散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降低租值消散的活动催生同业业务发展

对于涉及的各方来说,租值消散是一种浪费,无论消散多少租值,消散的肯定是约束条件下的极小化。租值消散的极小化可以通过寻找生产的替代办法或使用资源的替代办法从而使价值下降得最少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形成另外的合约安排使交易成本增加得最少来实现,或者是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最低成本的组合来实现。

信贷管制及价格管制产生了租值消散,为努力减少租值消散获取非专有收入,银行会想法设法绕开信贷规模和存款利率管制,在资产负债项目外寻求新的业务创新。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定价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由于其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受到行政管制少,因此同业资产负债配置就成为大型银行的首选,以达到规避管制、获取廉价资金、降低利率风险及减少租值消散的选择。对中小银行来说,它们也可以通过拆入拆出的方式来做大资产负债表,实现资产负债的高效配置。

在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制的情形下,同业存款和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增加资金来源的重点,这些市场化收益产品是一般存款的替代,共同拓展银行资金池,各银行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分占市场资源,依靠利率优惠及价格战取得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存款利率管制下的租值消散。在信贷规模及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银行需控制贷款业务范围,为合理配置闲置资金及业务创新,银行大力发展同业代付、同业偿付及返售与回购等业务,同业代付、票据转贴现、信贷资产转让等业务规避了信贷规模约束,降低了银行竞争信贷规模指标的意图,也降低了规模控制导致的银行租值下降。2011年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由于调控较为紧张,同业市场收益率快速上升,增加了资金宽裕银行融出资金的动机。也正因为市场流动性和信贷规模的双重紧张,通过同业市场融入资金以及转移信贷规模的银行增多。在同业市场资金供求双方的共同推动下,同业市场业务得到了空前发展。

三、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信贷管制的效益分析

为减少信贷管制产生的租值下降,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同业市场功能由支付清算、现金管理、调剂短期流动性向批发融资、增加业务收益、规避金融管制等方向发展。同业业务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和职能作用,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但也增加了营销费用和监管成本等。

为大力发展同业业务,许多银行均成立了同业市场部或金融市场部,配备了专门人员,利用机构、渠道优势,大量发售理财产品,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维持银行体系的资金来源,并通过与信托、保险、证券机构合作以及购买、承销银行间市场债券,为同业市场和企业融资提供了资金支持,培育了更多的市场投资需求,营销成本、管理费用也相应增加。由于同业业务拓展了银行业务边界和地域边界,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由单纯竞争转为竞争加分工合作,商业银行按照比较优势开展业务,交换业务产品种类,分享业务收益,同时承担相应业务成本。如农村信用社立足当地吸收存款成本较低,但当地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相对有限,一些股份制银行激励机制、管理体制更为灵活,在开展票据业务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方面有成本优势,但资金来源不足,两者通过同业市场资金融通可以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也提升了双方的业务利润。

为规避管制,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同业代付、票据(信贷资产)双买断、投资同业存款的保本理财产品等同业创新业务不断涌现,积极引进外部投资者,改变产品合约结构,增加了交易费用和监管成本。为减少贷款指标占用和增加存款,很多银行引导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甚至以贷款为保证金套做承兑汇票,推动了同业票据市场的繁荣,也大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假定银行行为是理性的且金融市场环境是有效的,在信贷管制前提下银行努力降低租值的消散,同业业务效益分析的均衡点在于同业业务创造的收益高于其耗费的成本,即是同业业务创造的边际贡献大小。当边际贡献较大时,银行持激进态度,加大力度扩张同业业务的发展规模,创造利润的上升空间;当边际贡献较小时,银行持保守态度,适当控制同业业务的发展规模。

四、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策略

当前同业业务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客观上减少了管制产生的租值消散,拓展了银行业务边界,促进了银行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有利于开创新金融业务格局。

一是加大同业业务金融产品的创新。银行应根据转让信贷资产的需求,依靠成熟的市场环境及自身条件,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创新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工具,扩充银行间债券市场主体,提供崭新的融资平台,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促进中小银行批发融资和更好地管理流动性。

二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应适时取消或者弱化贷款规模控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利率市场化定价的空间,健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稳步扩大同业存单发行交易等。不断引导银行存贷款业务和同业业务在价格机制作用下协调健康发展,更多地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业务产品,促进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三是改进存贷比监管,促进银行差异化发展。

同业市场发展为银行拓展了资金来源,应鼓励银行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多渠道筹集信贷资金,避免存贷比限制对银行信贷投放的约束和由此引起的存款过度竞争。逐步调整存贷比指标的政策工具定位,建议从监管指标逐步弱化为监测指标,针对不同类型银行机构可考虑设置差异化监管要求,支持以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银行信贷业务发展。

猜你喜欢

管制信贷商业银行
注意!携带这些当玩具,可能会被拘留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放松美国金融管制的密径?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管制习惯在空中管制中的重要性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