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二一”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2015-11-10贾恩彦薛罡

甘肃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高中运用

贾恩彦+薛罡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五二一教学法;基本思想;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90—01

新课程在甘肃实施的四年,是我校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尝试用“五二一”教学模式指导新高考的四年。当我校高考连续两年突破建校以来新高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五二一”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角色的转变,不得不承认“五二一”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一、“五二一”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简称“五二一”教学法。“五”指课内五步,即“自主学习”、“基础检测”、“合作探究”、“拓展练习”、“新课导学”;“二”指课外两段,即“完成作业”、“新课预习”;“一”指一体,即每节课将课内外一体化安排设计;“循环”,即前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新课导学”是后一节课的开始,每两节课之间均相互衔接循环;“穿插”,即五步两段七个环节不一定绝对分离,可根据实际需要相互穿插进行。

二、 “五二一循环”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五二一循环”概述

“五二一循环”指的是:前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新课导学”是后一节课的开始,每两节课之间均相互衔接循环。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以“时间”为抓手,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新课预习”作为系统有机结合起来,课外学生在“新课导学”指导下“自主学习”,课内开展有的放矢的“基础检测”进行知识梳理,通过“合作探究”达到能力提升。“五二一循环”无疑提醒了教师不仅要将学期课内课外时间一体化安排,而且引导教师将寒暑假、节假日时间也纳入学习计划一体化安排。政治教材中设计了好多“合作探究”内容,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假期“自主学习”课本的机会,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五二一循环周期”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五二一循环周期”指的是怎样应用“五个步段”的循环,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1. 探讨如何依据“三维目标”确定“五二一循环周期”

(1)三维目标侧重知识型的课,一“框”内容为一个循环周期。

所谓一框为一个循环周期,指的是在一节课里“五二一”教学流程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般情况下对于知识型的课,从层面角度讲,主要反映的问题是“是什么”的角度,“是什么”指向的内容难度不大,理解识记要求高,能力要求低。教师通过充分运用“五二一”流程,即“新课导学”明确教学目标和预习目标。“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60%的预习任务,“当堂检测”使学生突破10%的重难点知识,“合作探究、拓展练习”能实现课标指向的三维目标,后面“新课导学”任务的布置,联系课内外、联系新旧课,突出了知识逻辑上的联系。“五二一”倡导的教学流程在这种知识型的课堂内得到了全面应用。

(2)三维目标侧重“能力型”且“框”之间逻辑关系紧密,因此,教师就要着眼整体,优化教学流程,以“多框”、“多课时”为“一个循环周期”。

一般来说,能力要求较高的课,包涵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容量大,难度大,要求也高。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为例,本课设两框共四目,“两框”一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是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看上去两框四目,内容不多,课标安排了两个课时。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设置两课时的两框,让学生达成掌握12个知识目标、5个能力目标、体现3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五课时的时间都不够用。并且本课隐藏了许多理论知识,且两框内容逻辑关系严密。对类似的“课”,我不是按照以往以“框”为单位小循环去授课,而是以“课”为单位进行了大循环达成了授课任务,学生接受很好,感受到了政治课不是被动地死记硬背,而是建立在一定理论体系和知识逻辑上需要理解掌握的课。

2. 探讨如何依据考纲确定“五二一循环周期”

基础年级的新授课和高三复习课有很大的不同,最关键的是三维目标的不同。高考复习对教学的要求已经从平面化上升到了立体化,在体现知识广度、深度的同时最终指向了政治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要做到这些:一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二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目前普遍采用“三轮复习法”。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政治教学高中运用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的改革思路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