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书香班级 搭建写作平台

2015-11-10贺亚峰

甘肃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写作语文教学

贺亚峰

【关键词】 语文教学;写作;书香班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80—01

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当前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的农村一线教师,认为打造书香班级,为学生搭建写作平台是十分可行的做法。

一、利用班级墙壁,展现书香的空间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学校最好的氛围。在这种办学宗旨的引领下,在布置教室时,笔者尽力让班级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如,在四周雪白的墙壁上粘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置身于浓浓的阅读氛围之中。这些名人名言有的揭示阅读的意义,有的阐述读书的方法,试想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学生耳闻目染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丰富学生的阅读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营造读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起着重大作用。教师应使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有书可读,引导和鼓励每一位学生都把自己喜爱的书和杂志贡献出来,建立班级图书角,令教室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与诗意氛围。充分利用书籍,能够为学生打开通往智慧和精神殿堂的大门。通过一年多的尝试,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每到中午,便三五成群地阅读、讨论。建立班级图书角后,管理员会有秩序地分发图书供全班学生阅读,学生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谈论书籍的现象多了,渐渐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三、注重生活体验,采撷鲜活的素材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言就有多么广阔。”笔者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最广阔的生活体验中学好语文,并在班级文化长廊里增添采撷鲜活素材的精彩。瓜棚里的笑声,实践通车的事例,社区服务活动的登记,本周当家成长的感悟,活动日记日思的记录,在这些栏目里,教师会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会读到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能悟到他们不一样的生活感悟。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写出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观察和体验生活的机会,丰富了写作素材。源于生活的语文读写训练让学生学得深刻、学得轻松。

四、开展特色活动,营造书香之“途”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营造书香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班级(教室)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探究知识、发展潜能和拓展技能的场所,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师生教学智慧得以充分展现的场所。开展丰富的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共同的读书兴趣,形成价值认同,能把学生的读书热情推向高潮。如,举办漫谈性质的“走近大师,启迪智慧——暑假读书感悟交流会”;举办“好书大家看”活动,每人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感觉不错的书,先向班里的同学介绍这本书,然后将书放进班里的“小小图书角”。这些活动都能营造出书香之“途”,让学生热爱阅读。

五、重视经典阅读,丰盈学生的心田

笔者曾申报市级个人课题《如何提升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研究》,至此,阅读课成了笔者所在学校每个班级的必修课。开学初,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根据本班的实际阅读水平,制定本班的学期读书计划,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供学生选择,如,《红楼梦》《水浒传》《子夜》等。这些书籍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像一块干海绵掉进大海,像一颗种子投入肥沃的土地,像一颗小苗沐浴着阵阵春雨,在传统经典的滋润中伸腰展臂,茁壮成长。

六、善用“角角落落”,彰显收获的果实

1.积极增设展示栏。如,“书画作品展”、“优秀作业栏”、“阅读驿站”等栏目,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从而使他们的个性不断得到发展,心理素质不断得到锻炼,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受到自我激励和对比激励,最终实现现有水平的超越。

2.编辑班级习作集。为了让学生共同分享读书中的收获,笔者在班中开展了“星星点灯”的征集活动,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张贴出来,并把每名学生的读书数目标注出来,这样可以看到学生读书的过程及成果。

当然,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只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践行,努力营造书香氛围,通过各种渠道促进学生多读多写,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提高就不再是难题。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写作语文教学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