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丝路遗迹

2015-11-10吴幼平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佛寺龟兹女儿国

吴幼平

曾经女儿国

苏巴什古城,也称苏巴什佛寺遗址,是阿克苏库车县境内的一个旅游景点。

遗址位于库车城郊的北山龙口,古城前方三山对峙,地势险要,并有山泉由龙口喷薄而出,汇入蜿蜒曲折的库车河。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可以想象当初这里肯定是山泉流淌,不然,古时人们怎样生活,逐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原则。

那天我们到苏巴什古城时,有20多个日本旅客在参观。

苏巴什古城傍山而建,面积约5 000平方米。虽历尽沧桑,但旧城堡的墙垛、烽火台、瞭望孔仍依稀可辨。城堡之上,视野开阔,龙口喷泉,层叠山峦,一切尽收眼帘。身临其境,不难想象当年苏巴什的雄伟气派。

古代,苏巴什是有名的女儿国。相传女儿国由于水质原因,历代只育女不生男,绝无男丁。当地的姑娘从不外嫁,外地小伙只有入赘女儿国,做上门女婿,才能和她们结婚。但婚后也尽生女孩,世代如此。女儿国属母系社会,国王、文武官员以至卫队长,掌权者均是女性。宫廷杂役、生产劳动、守卫城堡等等,全属入赘女婿职责。

女儿国曾经显赫一时。当时,山上的游牧部落,垂涎这块风水宝地,曾多次入侵。他们举着马刀、骑上战马,把城堡围得水泄不通,企图威逼国王献地投降。但女儿国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誓死守城。所有官兵皆走上城堡,用匕首、弓箭、长茅、石块,坚守国土。加上城内粮食充足,饮水方便,后勤供应均有保障。特别是头上插着羽毛,肩上披着纱巾,身着战袍的女卫队长,昼夜到城头巡视,部队士气大振。她们趁入侵者久攻不下,人困马乏,军心涣散之际,女卫队长率领全体战士,连夜冲出城堡,奋勇投出手中的长矛,犹如万箭齐发,打得敌军人仰马翻,最后不得不狼狈逃窜。

历史无情,一度称雄的女儿国,后来还是消亡了。据说,女儿国的覆没,并非外敌入侵所致,而是由于一次地震引起的山洪暴发,一夜之间,滔滔洪水即将城堡吞没,女儿国也随之消亡。

苏巴什佛寺

苏巴什佛寺建于魏晋时期,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讲经。该寺在隋唐时兴盛至极,唐玄奘也曾在此逗留两个多月。7世纪中叶(公元658年)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云集,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晚唐(9世纪)渐趋衰落,13至14世纪被遗弃。现墙体大部分存在,佛寺分东西两寺,东寺有佛殿、佛塔、佛像,西寺的佛殿规模宏大,方形土塔保存完好,北部有17个禅窟,造型奇特,禅窟内残存部分壁画和石刻古龟兹文字。据有关资料记载,苏巴什佛寺遗址正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屈支》中记载的昭怙厘大寺。“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相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白,状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迹,长尺有八寸,广余六寸矣。或有斋日,照烛光明。”这是玄奘西去印度取经路过这里时龟兹佛教鼎盛时期的写照。

在此之前,佛教已经由西域东传我国,而西域诸国古德名僧亦入我国传译经典。自西元二世纪至五世纪,西域教派多属小乘,彼时盛行小乘者有疏勒、罽宾、犍陀罗;大小乘思想混合,而仍以小乘为主流者有安息、康居、龟玆,惟信大乘者为子合(即大唐西域记所载斫句迦,当今葱岭以东瓦罕山谷一带),盛行大乘者另有高昌、于阗等。5世纪以后,犍陀罗因无著(梵 Asam!ga)、世亲(梵 Vasubandhu)二大乘学僧之出世,大乘佛教遂有流行北印度之趋势。随着佛教之流布,佛塔、雕刻、绘画等佛教艺术亦因而发达,佛像多以泥土、漆灰为原料,佛画以壁画为主,样式则多为融合希腊、罗马、印度三种精神之犍陀罗系统,此外亦有回鹘式(多于吐鲁番附近)、喇嘛式。7世纪以后,中国美术色彩渐浓,遗物多在吐鲁番一带。至于其取材范围,则佛像主要有佛陀及观音、文殊等菩萨,绘画以贤愚经、六度集经等之故事为对象。经典之编纂、书写、翻译亦极盛行,仅高昌、于阗二地,即有中阿含(优婆利经)、小部经藏(法句经数叶)、般若(大品般若十数叶、金刚般若)、秘密(无量门陀罗尼、大白伞盖咒)、大积(月藏分、宝幢、日藏分、贤护分)等20余种为后人发现。

隋唐之际(7世纪),穆罕默德创回教于大食,以兵力行教,马蹄所至,佛教尽为所灭,安息、大月氏、康居、迦湿弥罗、犍陀罗、疏勒、于阗、龟玆、高昌等国佛教,先后于佛入灭后700年至2 100年(三国至明代)间,为祆教、回教浸淫吞并,西域佛教从此绝迹。

1903年,日本大谷探险队在这里挖出了一个木制舍利盒,盒盖上绘有四个奏乐裸体童子,盒身上绘有一队形象生动的乐舞图,那可是极为罕见的记录龟兹乐舞的珍贵文物啊。现在就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里。1906年,法国的伯希和又在这里盗走了7个精装的舍利盒。1958年,国家对于这座古刹开始保护性的发掘,北京大学教授黄文弼先生曾带人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铁器、陶器、壁画、泥塑、木简等文物,光铜钱就有500多枚。

古城疑迷

从大殿出来,沿坡西上,是寺群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尊佛塔。佛塔建筑风格以唐代为主,土坯加沙层的建筑结构,显得更加稳固。前室已经坍塌,后室保存尚好,按照佛教的习惯左进右出,墙壁上用纯植物染料绘制的壁画痕迹依稀可见。1978年,库车县文管所的同志在佛塔发现了一个洪水冲刷的洞穴,里面有一个彩绘木棺,棺内葬有一个青年女子,腹中还有一个婴儿,现陈列在库车文物馆里。此女额骨扁平,与《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古龟兹人生子“以木压头欲其扁”的习俗相吻合。由此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古龟兹人的墓葬。随葬品还有一件最为引人注目的东西,是一个木雕龙头,说明墓主是个有一定身份的人,很可能与龟兹王室有关。但一个身孕女子为何葬于佛寺,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如今,我站在这个曾经西域的佛教中心,虽然佛像没了,但幸运的是历经2 000年,古城尚在,佛寺遗迹依旧,我心足矣。endprint

猜你喜欢

佛寺龟兹女儿国
Mosuo on the move
俄罗斯是“女儿国”吗?
龟兹石窟寺院中的连通建筑
唐代佛寺壁画研究
龟兹壁画“杀犊取皮”
龟兹弥陀净土信仰流播初探
抒海本生及其在吐峪沟壁画中的呈现
『女儿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