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漠神山,塔克拉玛干最佳观景台

2015-11-10徐纯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白山沙海沙丘

徐纯

塔克拉玛干大漠纵横数千里,浩瀚无垠。其间,沙漠无疑最大,占去总面积的绝大部分。于是,走不尽看不完的沙峰漠谷,踏浪前行的沙漠之舟,成为这里的绝对主角和主要看点。而当你走进塔克拉玛干后会发现,除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月圆”的沙漠,在这人迹罕见的死亡之海中,还有穿越腹地的河流,两岸郁郁葱葱的胡杨植被,以及被风沙淹没了的神秘古道等特有景观。只是,死亡之海浩瀚干渴,漫漫黄沙行进艰辛,沙峰漠谷危机四伏,以至于无数行者有进无出,葬身沙海。于是,欲一次进入,在短时间内一饱诸多景观眼福的愿望似乎极不现实,过于奢望。

然而上帝在创造这里的天地时,似乎就想到了这点,特意将大漠间的诸多景观一个不落地集中到了一处,以使游人不必过于劳顿,即可登临突兀于沙海间的山脉,俯瞰穿越塔克拉玛干腹地之大河及两岸胡杨及浩瀚沙海,走进神秘城堡遥想古战场刀光剑影殊死厮杀之血腥场景,漫步大漠古道追寻前人的踪迹,饱览瀚海奇山的多姿多彩,享受玛瑙摊俯拾各色玛瑙的乐趣,更能够近距离看到“漂浮”于瀚海波峰浪谷间之油气田奇观……

这里即是塔克拉玛干诸景观荟萃之地,大漠腹地、和田河畔,被誉为神山和通圣山的红白山、麻扎塔格山。

红白双龙探水,鸟瞰大漠玉河

但凡与“神”相联系的东西,都难免涉嫌迷信。但就这条横亘于塔克拉玛干腹地的山体而言,称其神山,则完全是因为它的神奇功能,和它身上太多的奇异景观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红白山、麻扎塔格、神山、通圣山。

单凭此山这诸多称谓,就让人无限好奇,顿一探究竟之欲念。

认识这条大漠奇山,首先应从其地质和地貌入手,故先以红白山称之。

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漠中,红白山是唯一一列横亘其间的绵长山体。位于和田河中上游,墨玉县的喀瓦克乡境内的和田河西岸,至和田市直线距离180公里。近东西走向,东起和田河,西向延伸140余公里。由三段山脉组成,自西而东依次为罗斯塔格山、古董山和红白山(麻扎塔格山)。由于南北宽不过1~3余公里,山体狭长,又被形象地称为雁列式条带状山脉。红白山不高,最高峰海拔1 635米,而相对高度不过100~300米。尽管不甚高大,但突兀在茫茫沙海的它,依然给人以格外醒目和雄伟之感。

成因类型上,该山属折褶断块单面山。第四纪以来,昆仑山、天山迅速隆起,塔里木地台相对下沉,红白山所在区域发生深大断裂,断裂一侧抬升隆起成山,经风化剥蚀,形成漠海奇山之景观。

红白两山的格局,由其不同的构成组分、岩性造就。南列山体,主要由红色泥岩、砂岩构成,呈现红色,故名红山。而北列山体主要构成组分为富含石膏的白云岩,整体黄白,故曰白山。红山南面,是断裂上升面,直起陡立,临近河岸之东端,层理和向斜背斜相邻的褶皱构造十分清晰,一览无余。白山头东端,由于河水切割造成不断崩塌,十分陡峭。

在盛水的夏季,滔滔洪水在山下河床奔腾而过,红白两山山首浸没于水中,远远望去,宛若两条卧于河岸的巨龙,在探首豪饮。

此刻,登临山顶俯瞰,只见宽阔的和田河波涛汹涌浊浪滔天,由南而北滚滚而来,两岸一望无际,茂密的胡杨,林涛起伏,波澜壮阔,一派盎然生机。

当你腾然回首,举目北望,则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和世界。沿白山西行,眼前呈现的却是一望无际的死亡之地,茫茫荒漠。在北来的风力推动下,一排排状若鳞片的沙丘宛若大海的汹涌波涛,由南向北滚滚而来。接下来更让人惊诧的是,横亘东西的红白山却如同峭立的崖岸,使汹涌的“波涛”戛然而止。横亘东西的红白山,在这里成为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西北、东北风造成的流沙南侵,减缓了南面和田和墨玉一线的沙侵灾害。同时造成了山体南北两侧,一边浩瀚死寂沙海,一边却是平原绿地,截然不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绝无仅有的奇特景观。

一列山,居然就挡住了滚滚沙海的南侵,保护了南部广大的绿洲免于沙祸,堪称无比神奇。作为大漠绿洲的和田人的保护神,自然被人感激、敬畏、膜拜。于是,在唐代文献中,此山就有了“神山”之美名。

深入大漠的游人,特别是摄影者,最扫兴的窘况莫过于缺乏足够的高差,能够俯瞰纵深之制高点。而红白山大漠景区一面是坡缓好爬的山,一面是沙海,无疑是观赏、拍摄大漠的最佳去处。而且,红白山北的沙海,大都积覆于高低起伏的山丘上,小环境形成的不同方向的风力,塑造出多姿多彩的沙丘形态。状若巨龙的沙垄,环环相扣的沙丘链,新月、鱼鳞,海浪形的复合沙丘,几十、上百米的高大沙塔,一一呈现,蔚为壮观,如同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在山巅低谷奔流回旋。再配以有利地势,可谓俯瞰成海近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远景全景近景特写想看即看想拍就拍,不落遗憾。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这无垠的沙海下,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距红白山头45公里处,有一条柏油公路。沿公路北行不远,会见到一处石油人建造的人文景观——和田河气田处理厂。驱车来到这里,拐过一道沙梁,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由油罐、铁塔、输油管道和厂房构成的油气处理厂区赫然呈现在面前。登高望去,这片蓝色的“漂浮”在茫茫沙海中的石油设施十分醒目,就宛若航行在茫茫沙海中的一艘巨轮,虚幻而真实。特别是在夕阳普照下,沙海一片金黄,油气厂区越显湛蓝,是人都会为此奇观而激动而兴奋而雀跃。

亦让人惊喜的和难以置信的是,“白山”山口两侧的崖边,竟蕴藏着盛产化石的地层。地质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下第三纪地层内的海相古生物软体类化石, 有腹足类、软体类、介形类等多种。这一发现表明,距今2 000万年前的下第三纪的塔里木中部,还是一片浩渺的汪洋大海。后经地质构造的演变,周边的古地槽剧烈隆起为昆仑和天山,封闭干旱的这里连同塔里木地台,最终被漫漫黄沙覆盖,成为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曾经的海底红白山,为我们还原了远古的环境,展示了沧海桑田的自然巨变。

麻扎塔格、通圣山之称谓,述说着这里曾经的故事

endprint

红白山除了自然之妙之奇,更留下令人回味省思的历史故事。

沿红山东端北坡而上,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被木栏围护,各色布条飘扬的穆斯林古墓。穆斯林中的大人物、名人、地位较高的宗教人士、参加圣战之殉难者的坟墓,被称为麻扎。红山上的这座穆斯林古墓被称为麻扎,源自一个古老的故事。

传说,这里曾发生过喀拉汗王朝的穆斯林征讨于阗国佛教徒的惨烈战争。于阗国一方有一个叫玛江汗的人,偷偷皈依了伊斯兰教。为助穆斯林一方,玛江汗装扮成牧羊人,想混过红山哨卡,去传递情报,结果被守卡的于阗官兵识破,将其处死在古堡旁。喀拉汗王朝的军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征战,终于全面征服了于阗国,为了缅怀祭祀先烈,便在玛江汗殉难的地方建起了这座麻扎。在维吾尔语中,山为“塔格”,于是,红白山就有了麻扎塔格之称谓。作为两军对垒,殊死厮杀的战场,这里必然还会埋葬无数死难的穆斯林,因此,麻扎塔格的准确定义当为“圣徒墓山”。

红白山所以变成战争殉难者的麻扎塔格,是由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所决定。历史上,从麻扎塔格山前通过的和田河沿岸,是沟通大漠南北诸国(南于阗、北姑墨、龟兹)的唯一通道。此外,在安迪尔、尼雅、克里雅、墨玉河下游古河道间,还曾有一条由且末经红白山至疏勒、莎车的东西古道,无疑,这里绝对是丝路中道之咽喉。张骞当年正是通过这条古道,联系于阗诸国之兵,攻破亲龟兹的莎车国。而距该地50余公里的玉龙喀什河东岸,在现在洛浦县境内的沙漠中,有一个叫做阿克斯皮力的古城遗址(有专家认为这里应该是古于阗国的国都)。遗址中高大的城墙、残垣断壁述说着曾经的辉煌。于是可以推断,兴盛的阿克斯皮力古城,会辐射出向下游延伸的广阔绿洲。而当时阿克斯皮力古城绿洲中的人,会沿着玉龙喀什河畔的胡杨林里牧羊、狩猎,直至到麻扎塔格上的寺院(曾有寺院)听经念佛,寺院僧人亦会去绿洲国中购买生活和公务用品。

显然,当年麻扎塔格一带绝不似如今这般荒凉寂静,而是商队、行人南来北往,歇脚易物的十字路口,交通驿站,物丰民众,非常热闹之地。而作为十字路口上的高地,麻扎塔格自然就成为扼守交通的咽喉,驻扎军队的兵营和据点,兵家必争之地。于是,在麻扎塔格东端的山崖上,我们就会看到一座古城堡的遗留。

从平面上看,古城堡由两个长方形构成,约1 100平方米。城墙最高处16米,墙厚1.5米以上。里外三重:第一重为复合型,由主墙和女墙(里壁与外壁)构成;第二重在第一重基础上扩建,由土坯和生泥块构成;第三重亦由土坯构成,属于附属建筑。三重墙的土坯大小不一,表明建于不同时期。古堡的西部不远处,有圆形烽火台一座,高10余米,面积36平方米。现古堡上部已全部塌陷,只残留墙体。建造时就地取材,用树枝、芦苇作筋骨,辅以红色泥巴夹制,故城堡和烽燧一律棕红,与脚下的红山融为一体,颇为绮丽。 古堡位置最高,四周之河流、道路等尽收眼底,一切均在监控之中,易守难攻。

古堡最早建于何时,专家尚未达成共识。有汉代西域都护府时期所建,为保护和田绿洲免遭匈奴侵犯说;有唐代西域四镇时之军事哨所,兼具烽火台和前线防御阵地说。又因为古堡中曾出土过藏文文书,也有人认为该堡是吐蕃人于公元九世纪占领新疆南部时期,其军队驻扎之地。但无论何人在何时所建,可以确定的是:此地作为和田绿洲的咽喉要地,历代都有军队把守是不争的事实。且直至1949年的10月,当解放大军从这里经过解放和田时,尚有军装褴褛的国民党官兵在古堡和山下的营房里把守。

除了麻扎塔格与古城堡有证可考之外,被唐代等文献称谓的“通圣山”,就显得十分玄奥了。

据说,《魏书》中有过老子曾到中国西部的某个山上与释迦牟尼辩论,且驳得老子哑口无言之记载。时值现在,亦有专家坚持,红白山确实是老子与释迦牟尼曾经坐而论道的地方。尽管此说论据不足,但和田一些人还是深信不疑。

说来可以理解,热爱故土的人,莫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是一块神奇的热土,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旅游业强劲发展的当下,炒作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历史由头、故事完全可以理解。如果《魏书》所记属实的话,这个“中国西部的某个山上”非常可能就是红白山。于阗古国曾系佛教盛行的国度,红白山亦是香烟袅袅,僧人咏经拜佛之地。这里奇异的自然景观,一定会让道首佛祖深受启示,顿悟出新的道理和玄识,思绪万千,灵感大发,于是坐在山头,面对滔滔河水各抒己见,辩论人生与自然之道,合情合理。于是,“通圣山”称谓的来由,也就有了一个较为贴切的解释。

踏行古道,饱览奇观

离开红白山东端,沿山前南麓西行,一路依旧奇景不断。

由于山体的庇护,红白山南麓地势平坦,或许曾经有过的古河道,孕育出大漠腹地东西走向的绿色生命通道,将和田与喀什地区的莎车、巴楚连接了起来。历史上,两地商贾、居民正是通过此道穿越大漠腹地而东来西往。

这里,更成为各朝代军队奔袭敌国的通道。据史书载,东汉班超在移驻疏勒槃橐城之前,先驻兵于阗。其间,匈奴所立龟兹王王建,“倚恃虏威,具有北道。攻破疏勒,杀其王,而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明年(公元74年),超从间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槃橐城九十里,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文中“间道”,即红白山南古道。后来,莎车王降龟兹,疏勒都尉潘辰亦复反叛。“会徐干适至,超逐与干击潘辰,大破之”。次年,东汉朝廷“复遣假司马和恭等四人将兵八百诣超”。此时已移驻疏勒的班超,即发疏勒和于阗两地军队南北夹击,莎车(未破)。四年后,班超又“发于阗诸国兵二万五千人,复击莎车,莎车隧降”。这两次,于阗军队均取红白山南古道奔袭敌方。

国都喀什葛尔(疏勒)的喀喇汗王朝,进攻于阗佛国,大战麻扎塔格等战斗,其穆斯林军队无疑也是抄的这条近道(攻取麻扎塔格,更是唯一近道)。

数百年的风尘,早已掩去战马的蹄印,迭起的杀声随风飘去,曾经的喧闹,亦被荒芜和寂静所取代。但沿途奇异的景观,依旧会让人幻觉出当年轻骑抄古道奔袭敌国的情景。endprint

沿山前古道西行几十公里,山体降低,出现一处处鞍状山凹,挡沙屏障减弱,黄沙由此翻过。山南古道两侧,开始堆积一丛丛一列列沙丘。不同的是, 这里的沙丘颜色呈现数种不同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灰白,还有金黄乃至极其少见的土红色。此地的金黄沙丘,并非早晚的低色温造成,即使在骄阳当空的中午,它亦是金黄金黄,直接就能拍出黄灿灿,色泽浓艳的照片。而土红色的沙丘无疑就更加罕见。这些“红沙丘”的形成,得益于南侧的红山。在风化和剥蚀等自然力的作用下,红山上的红色泥岩、砂岩脱离母体,渐渐成为同母体同色的沙粒,融入其他成分构成沙体,于是,富集红沙的沙丘,就被“染上”母体的颜色,造就了我们见到的“红沙丘”。

而在红沙丘上,则稀稀疏疏地分布着垂死的古胡杨,以及倒伏于地,半埋沙丘,状若白骨的胡杨躯干。这是在古河流干涸之后,少有水分滋润这些大漠生命,极度的干渴使它们相继死去或濒临死亡,给人一种强烈的肃杀惨烈之感。于是,让人不由地将沙丘的红与鲜血联系在了一起。于是,抄路奔袭的马蹄声,催促战马的皮鞭声,刀枪相互撞击声便在耳边隐约响起,金戈铁马,疾驰奔腾的队伍亦闪现在眼前。于是怀古抚今,万千感慨即油然而生。

除了引人怀古的景物,沿途还有与佛国相连的“建筑”。在抵达红沙丘之前,你会看到天然的“千佛山”景观。绵延数公里的红山山体,在重力、风化剥蚀作用下,被塑造成两列颇具韵律感的土林。一个个彼此相连,尖顶龛状的岩体,形似千百座依序而建的“庙宇”、佛窟。仿佛是上天为提醒人们,这里曾系佛国净土而特意造化。若不是红白山头已有更好的佛寺环境,没准这里还就真被僧人、佛众开辟成另一处“千佛洞”、“千佛山”盛景呢。

接下来的发现,会让人更加兴奋。在奇石、珍玩世界,玛瑙滩不失为人们宠爱之珍品,获得者无不珍藏呵护,爱抚把玩。而当你来到“千佛山”前后绵延几十千米的戈壁上,会惊喜地发现,被人珍爱的玛瑙,在这里却成了随意抛洒的石子,大小不一色泽各异的玛瑙石、蛋白石、鸡血石和各种奇石,一望无际,俯拾即是。有一段,索性就延伸过便道,成为“铺路石”,让过往车辆肆意碾压。更有一段,玛瑙就铺撒在与山北沙海相连的山坡上。一边是干净巨大的金色沙丘,一边是各色玛瑙洒落的山体,对比强烈、奇特。据说,再往西去几十公里,会有规模更大,成色品相更佳的玛瑙滩呢。据去过那里的人说,刚一到达兴奋异常,会拼命地往口袋里装着拣到的玛瑙石。结果越往深处走,发现玛瑙石越发地又大又好,只好把口袋里原本的收获倒在地上,装新拣到的。就这样一边走一边倒,到回来时,沿途一路都是一堆堆被丢弃的“劣品”。

红白山诸多的玛瑙滩,让红山的神奇、魔力在这里得到再次显现。

玛瑙的成分主要是硅质,有各种成因。有的是富含硅质的液态,填充岩隙岩洞等空间“生长”而成;有的是硅质渗入古树干,替换原有木质纤维改造而形成(如硅化木);有的则是直接是由富含硅质的岩体,风化、剥蚀而来。红白山玛瑙滩的成因,属于最后一种。在这里的山体中,出露着富含硅质的第三纪砾岩层。那些被风化、剥离母体的岩块岩屑,被风力“搬运”下山,洒落于周围的坡地、戈壁,被风蚀和风沙的进一步“打磨”,棱角渐失,成为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的玛瑙石。

被淹埋了的古道

红白山的富有、奇异还不止于此,20世纪80年代,有人还在山上开采过金矿,收获颇丰。而红白山中段的古董山,绝对又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地方。此山段以古董山命名,绝不会是平白无故的。或许,这里因发现大量古物而得名。作为曾经的佛国之地,神秘通道,被人秘密埋藏些许古董或宝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么,其中的故事,就留给别的文友去挖掘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山沙海沙丘
沙丘移动的奥秘
流沙之谜
视觉
美丽乡村行之白山街村
凶器哪儿去了
死去或重生
上海统战部部长:统战被污名化
孤独的跋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