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山石林

2015-11-10裴洪斌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达坂石林

裴洪斌

天山山脉中的高山石林

奎克乌苏石林位于天山西部,距和静县巴音布鲁克乡63公里,奎克乌苏石林长约9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 202米,石林相对高度30米。据国家地质学家考察论证,奎克乌苏石林为风蚀半沙泺岩层结构,是由200万年前天山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是天山山脉中罕见的高山石林。

奎克乌苏石林深藏西天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去石林要从217国道穿越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进入巴音布鲁克乡后下国道朝西方向,进入风光旖旎的高山草原,翻过奎克乌苏达坂,就是石林。2004年的9月,我第一次来到石林,这里已是深秋,满目秋色,一片金黄。连绵的秋雨,当时还是简易的山区公路,道路崎岖泥泞,车如大海行舟,摇来晃去、蹒跚而行。过河涉水,跋陡坡过山梁,道路十分险峻。草原上成群的骏马嘶鸣奔驰,一群群的白羊连着天边的白云。当我站在敖包山上远望石林,这似林非林的石林,层层叠叠,库克苏河从石林中奔腾而出,把石林分为东西两半。石林之上,云卷云舒,一片片、一缕缕的白云从蓝蓝的天上缓缓飘过,好似嫦娥当空舞袖;雪山之下的石林,各种各样的造型,千姿百态,仿佛各路神仙下凡。那一排排的石柱,仰天而立,犹如长龙昂首腾飞,似猛虎舞爪下山,像雄狮仰天长啸,宛若捷豹迅疾向前。夕阳洒在石林、落日映在峰尖,峰侧拉下长长的影子,层叠的光影构成各色线条,石林甚为壮观。远山雪峰之下的石林,云雾为它披上一层薄薄的面纱,半遮半掩,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这大自然天工造就的奇观,鬼斧神工般的雕琢,让人叹为观止。

六月飞雪观石林

六月才是石林的春天,这里绿草如茵,满目青翠。每年六月,这里要下几场大雪,大雪覆盖绿草,云缭雾绕石林的景色更为壮观。看好天气预报,我们提前来到石林,选好位置扎好帐篷,大雪不期而至,由于这里海拔高,下着的雨很快就变成了雪。

气温下降到零下,穿上冬天的衣服还觉得有点冷。夜幕降临了,雪越下越大,我们为能遇到如此特殊的天气而庆幸。雪声伴着风声,犹如一曲美妙歌曲,把我带入了梦乡。

天蒙蒙亮了,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地上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大雾笼罩着整个天空,十米之外什么也看不见,我们等待着风雪过后的阳光,只有在这特殊的天气变化过程中,才有可能出现奇迹。快到中午时间,雾慢慢在褪,一阵风过后石林若隐若现,这朦朦胧胧的感觉另有一番情味。瞬间的变化之后,大雾弥漫笼罩着整个石林,黑色的浓雾又从山下升起,一天却又过去了,等待着新的一天开始。周而复始,终于在第4天迎来了雪停。来时的满目青翠已变成了白茫茫的银色世界,地上的绿草被盖在雪里面,石林笼罩在雾里边。日出之前的微风特别冷,太阳从东边慢慢升起,云雾在不断的变幻,这日出、云开、雾散、雪融,白雪里露出的青草,千变万化的美景,让人应接不暇。太阳升起气温马上回升,石林在云缭雾绕中显现,雪山露出了峰顶。这光怪陆离、形态各异的造型,如妖魔鬼怪面色狰狞,似猛禽野兽面目凶恶,又像神仙下凡降落人间。这神奇无比、地造天就的大自然雕琢,浑然天成,太让人不可思议,这般美妙是如何生成,这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它们都有生命的灵动。虽然它们没有像人一样流淌着鲜红的血液,但它们更有定力而不易善变。

站在石林南边的山顶,近看石林之上披挂的白雪,雪为这些造型勾勒出分明的线条,更凸显视角的立体感。远看雪峰银光闪闪,近看谷底云海翻腾,顿觉置身仙境,让人有飘飘欲仙之感。

再探石林

山花烂漫的七月里,石林到处开满山花。粉红的柳兰、紫的野葱,还有叫不上名的蓝花、黄花和白色的花,竞相怒放;野生的党参、贝母等名贵药材遍布山坡沟底。在石林之下的库克苏河畔,有一居住着蒙古族牧民的小牧村,他们是200多年前吐尔扈特部落东归的后裔来此游牧。村里的木屋、毡房保持着原始的神秘和幽静,让人感觉来到了世外桃源。这里是冬草场,牧民转场到夏牧场放牧去了,只有几户看护草场的牧民。我们在牧民旁艾的蒙古包里住下,虽是七月天,但夜晚间房子还要生火炉。这里温差大,夜晚只有零上几度,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旁艾是一位勤劳朴实的牧民,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这是有一对儿女的四口之家,女儿在镇上读小学三年级,小儿子只有四岁,已经能骑在马背上奔跑了,全家人都能用汉语和我们沟通。石林七月的天说变就变,上午还是大晴天,下午雷鸣电闪,下起了冰雹,铺天盖地。只一会儿,绿草中雪白的圆球在滚动,快盖住了地上的小草。在山里跑了一天,回到蒙古包已经是晚上了,主人端上大盘的手抓肉,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这里的羊是纯天然牧草放养、真正的绿色食品,美味的大块羊肉真诱人呀。

天刚东方放白,我们开始备马,今天准备从外围绕石林一圈,一探究竟石林的真容。绕石林一圈要骑马行走9个小时以上,路程70多公里,绕过数十道沟和梁,马驮上器材和足够的水及食品,早上6点就出发。骑马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技巧加力气的活,腿和腰都要用劲,脚要踩好马镫,两腿紧扣马鞍,腰板挺直,手抓缰绳,目视前方。我们沿河而上,河边没有路,两边是陡峭的石崖,马在湍流的河水中绕东绕西的穿行,时而跋上河东岸的石崖下,时而绕到河西的岸边,马艰难地蹒跚而行,约行了7公里左右,河东的石林中碎石不断滚下,顺着落石声望去,原来是一群30多只的北山羊在峭壁上奔跑,北山羊在如此陡峭的悬崖上穿行,真是太绝了。天生万物,各有本能。这一带有北山羊、天山盘羊,还有狼、雪豹等野兽,再往里走雪山之下野生动物更多。那里很少有人类活动,人迹罕至,相对给野生动物留下了较大的生存空间。

这里经常野兽出没,我们相互紧跟着,不敢拉开距离,防止出现危险。快到库克苏河的源头,前边出现了大片草滩和湿地,要沿湿地一侧的草坡爬上达坂。突然眼前出现了十几头骆驼,向我们奔跑过来,鼻孔里喷着白沫,怒目圆睁,好像要攻击我们似的,向导掉转马头,挥舞着马鞭将骆驼驱跑。骆驼在这里长期见不到人们,见到生人会攻击的。向导一边招呼我们继续前行,一边打着口哨,骆驼在口哨声中远离我们而去。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翻上达坂的途中草有齐腰深,到处是沼泽很难过去。马累得大汗淋漓,为了保持马的体力,我们下马步行。汗湿透了衣服,草上的露水打湿了整个裤子。今年雨水好,加之这里又是湿地,山边的花争奇斗艳,尤为显眼的是野葱花,紫红色的花朵连成一片,看那间距和密度,好像人工种植的一样。

到了达坂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由于海拔达3 200多米,用鼻子呼吸已不够用,张大嘴喘气,在这天然氧吧里,能感到氧气中一丝甜甜的味道,平时对这空气没有在意,只有在这高海拔的地方才感到氧气的弥足珍贵,大口地呼吸太舒服了。日已过午,该休息吃点午餐了。我们卸下马驮的行李器材,向导用绳子绊好马腿,放开马让去吃草休息。马虽然放开了,但它绊上腿不能跑,只能慢慢走动。遍地嫩绿的青草,马迫不及待地大口咀嚼着这美味的青草,狼吞虎咽的感觉是那么的香美。这后山没有污染,这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对它们来说也是难得一见的。

休息近一个小时,吃了点带的干粮,该继续启程了,这达坂之上的石林阴影下的积雪还没有融化,雪映石林如板画般勾勒出一道道线条,如一座座城堡,似一座座宫殿。从达坂往下走全是下坡。老马识途,骑着的马知道是该回家的路,加之下坡不费力气,一路小跑,不听使唤。下坡的路陡,我紧盯前方两手抓牢马鞍,只听耳旁风声,两边的风景雪山自顾不暇,马一心只想回家,这马可能知道我不是它的主人,所以它根本不听我指挥,一直不停地向前跑。

夕阳照射石林之上,石柱拉起长“之”字的影子,雪山红了,脚下的山花分外妖娆,这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夕阳无限好。天黑之前我们返回了驻地,结束了一天13个小时骑行,整整绕了石林一圈。

从2004年第一次来石林,至今的十余年间,在春夏秋冬里十余次往返于石林,从过去简易的牧道到现在的柏油路面,行程万余公里,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春来山花烂漫,夏来满目青翠,秋来遍野金色,冬来童话般的世界。放眼秀色,令人目酣神醉,这仙境般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endprint

猜你喜欢

达坂石林
我想记下这个夜晚的风(三首)
峥嵘向上石林峰
穿越狼塔C线 挑战中国最艰苦的徒步线
沉寂的布喀达坂“魔鬼城堡”上的青海第一高峰
厚重与雄奇的天山古道:车师古道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通往伊犁盆地的达坂
路南石林
过冰达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