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Seminar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5-11-10张永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贸易教学模式服务

张永梅

改良Seminar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张永梅

Seminar教学法是国外大学课堂上广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学生为了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而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和实践性强,同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导,不能突出该课程的实用性,也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改良Seminar建立在经典Seminar教学模式基础上,其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的实践,能有效解决该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Seminar;国际服务贸易;教学

一、Seminar教学模式介绍

(一)Seminar的内涵

Seminar在英文中有“研讨班”“学术研讨会”等含义。简单来讲,Seminar是一种由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共同对某一论题或问题进行分析及研讨的教学方法[1],所以有些学者称之为“讨论式”或“研讨式”教学法。Seminar通常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继而在老师指导下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获取”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Seminar教学典型模式

Seminar教学典型模式一般可分为教学准备、课堂实施和成绩评价等三个主要阶段。教学准备阶段:先由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关本课程的内容选题以及一定范围的参考书目或文献,然后由事先分好的学生Seminar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课下完成老师指导下的资料查阅、调查研究和讲演内容;课堂实施阶段:Seminar课上先由教师做简短主题导言,后由学生小组做展示,完毕后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答辩,最后由教师梳理、点评、总结、拓展及引申,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点评、课堂讨论和问题答辩情况,课下完善主题报告;成绩评价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展示情况、讨论参与积极性、问题答辩质量、报告内容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三)改良Seminar教学模式

Seminar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则可以通过旁敲侧击,以一种非权威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其自学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软件、硬件的要求比较“苛刻”,在实用性方面受到很大挑战,所以,有必要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定位、结合学生培养目标、结合目前实际教学条件进行改良。本人根据近两年采用改良Seminar在教学实施中的情况,将改良Seminar与传统教学模式、经典Seminar对比总结如下:

表1传统教学模式、经典Seminar模式、改良Seminar之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改良Seminar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学校的软硬件实际条件,在现有教学条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Seminar教学模式的作用,真正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学习中去。

二、传统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本专业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延伸,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国际服务贸易基础知识、服务贸易相关理论、政策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前沿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国际服务贸易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和世界服务贸易相关问题[2]。目前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3]。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为新课程,开设的时间不长,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还相当陌生,没有像国际贸易实务(主要侧重货物贸易)那样,对课程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同时在学分上也区别于国际贸易其他课程,所以学习起来不积极、不主动,这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想方设法提升学生对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重视和参与非常重要。

第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落后。国际服务贸易本是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同时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教学中教师的课堂仅强调理论教学的内容,从而忽视了实践教学,或者有的虽然有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有名无实。教学方法上往往还是教师一言堂,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课程知识,类似于所谓的“知识接收器”,对一些服务贸易理论、基础知识缺乏透彻的理解,对服务贸易实务缺乏模拟操作,不能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成绩考核方式单一。国际服务贸易这门课程操作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是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而目前的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考核仍然比较单一,这与该门课程的特点不甚符,为真实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需要建立以考核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和保障学习效果为导向,提高平时成绩比重,增加小组成绩、课堂表现成绩的考核,从而建立一套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堂参与、书面与展示表现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体系。

三、改良Seminar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下面以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第二单元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理论中的 “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及竞争力”论题、以一个50人班级为例,阐述改良Seminar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首先根据班级人数情况,将全班学生按5-8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选组长一名,负责本组人员任务安排及与教师的沟通联系。教师事先给出任务主题,较Seminar上课时间提前两周通知学生,告知数据资料搜集方法和渠道,并在此过程中引导、释疑。比如关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的论题,要求学生围绕此论题去WTO和世界银行等网站获取最新数据、利用图书馆和学术搜索等查询资料并提炼小组观点。

2.学生准备:学生以每个Seminar小组为单位,课下分工协作,根据自己选择的论题,搜集相关资料及数据,由组长统筹并通过小组讨论方式,从各组员分工查找的文献数据中提取出合适材料,各尽所能,完成本组书面发言报告和脉络清晰、生动形象的PPT,以备课堂展示时与口头表达一道提升效果。

与经典Seminar不同的是,改良Seminar中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将来每个组都要派出代表上台展示。因为任务已分解,所以每个学生的课下负担并不会像经典Seminar中的展示组成员那样繁重,这样能改善经典Seminar中展示组 “一劳永逸”(一次展示完,后面轮不上了,所以就什么都不用做了)的情况,更能调动每位学生的每一堂课的积极性。

(二)课堂演练

以一个90分钟课堂的改良Seminar为例,其基本教学流程如下:

1.教师导言(5分钟左右):先由教师简单介绍本次Seminar主题及小组展示要求。如针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评价”主题,此时只做有关此主题的宏观性介绍,不做出评价、也不得出结论,已备下面学生展示后的讨论与发言;对小组展示的时间限制与安排、展示流程的要求、听众学生的任务等做以布置,然后指定一个展示秘书,记录疑难问题,最后宣布小组展示开始。

2.小组展示、讨论与答辩(80分钟左右):这个环节的基本流程是,依据抽签顺序,第一个小组的展示代表先上台展示,总时间为16分钟,其中展示10分钟、答辩与讨论5分钟、教师简评1分钟,然后第二个小组上台,循环往复,直至5个小组全部展示完毕。详细过程如下:

(1)展示。展示小组代表结合PPT,就该组在准备阶段形成的主要观点做主题发言,其余组员可就某个方面做有益补充。每个小组的展示代表在做发言时,如有表述不当或解释不清晰等问题,教师应及时纠正。同时,下面其他组同学需要对该展示组展示的内容和观点进行思考,准备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待展示组展示完后提问。教师在注意纠正的同时,还对展示组的表现进行初步打分,打分的依据主要有展示内容、PPT制作、展示表现、展示效果等几个方面。

(2)答辩与讨论。小组展示完毕后,其他组同学包括教师均可针对刚才展示组代表的展示内容,展开积极提问和讨论,畅所欲言的发表不同见解。教师也可根据情况,围绕本次Seminar主题,引导学生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发言。如果展示组成员就某个问题未能阐释清楚或没能回答上来大家的提问,由展示秘书记下,可以等下次课前再补充回答。此环节是Seminar教学最具魅力的地方,学生们可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任何人均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个人智慧充分展示独立思考或合作成果。这个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性思维,又能实现学生从简单知识再现型学习向知识应用与创造型学习的飞跃。

(3)教师简评。教师简单点评展示组的展示,主要从展示内容、PPT制作、展示表现等几个方面点评,同时宣布初步打分情况。这样做可以及时的传递对展示的评价,让后面展示的各组有所参照。这部分,教师一定要注意言简意赅。

第一组展示完后,第二组一直到最后一组都是同样的程序。等全部5组展示完毕后进入下个环节。

3.教师评价和总结(5分钟左右):由教师对本次Seminar课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对课堂上讨论的问题进行概括归纳,亦可对展示同学给予恰当评价,点评学生们的表现,或对个别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引申和拓展。

(三)课后评分

改良Seminar下,学生成绩评定不必局限于传统的期末一考定分数的考核方法,而是把学生的成绩评定落实到每一堂Seminar课的表现中,考核方式可以实现多元化。学生成绩可由课堂展示、书面报告、个人发言及对集体讨论的贡献度、出勤等四部分组成[4]。其中,课堂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并借助幻灯片提升效果,这是引发听众展开Seminar讨论的基础,教师可结合上述初步打分以及后来的补充回答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书面报告既体现展示组课下的努力成果,又能体现出小组成员分工,方便教师依据每位成员对本次Seminar课的贡献情况评分,实现多劳多得;个人发言及对集体讨论的贡献度,可以衡量听众学生Seminar的参与情况,给予适当分值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综上分析,建议上述四部分在Seminar成绩中的占比为4:3:2:1。同时建议Seminar成绩占到学生该门课程综合成绩评定的五成以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依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其在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改良Seminar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具体的开课学时、实训占比、学生情况等灵活掌握,改Seminar原有的重研究特色为重讨论和实践应用,以便使这种国外普遍流行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的适用于应用型大学定位下的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实践。

[1]雷化雨.本科教学中构建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102.

[2]张唯实.《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发展,2009(3):90.

[3]陈秀莲.《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的研究[J].商业文化,201108):241.

[4]张永梅.Seminar教学法在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4(12):140.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2

A

1671-6531(2015)23-0103-03

张永梅/南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河南南阳473004)。

猜你喜欢

贸易教学模式服务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统计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