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导识系统战略新论

2015-11-10吴国欣李文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形象

吴国欣 李文杰

摘要: 城市导识系统是一个由城市导识信息组成的信息系统,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生命体的话,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就是其血脉,城市导识系统就是其“经络”。当今城市导识系统不仅将城市的交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紧密联系起来,更赋予它们有序运作的引导信息。从城市导识系统的功能出发,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层次,称为城市导识系统战略有机进化论:第一层次为基本层,要求城市导识系统应满足城市的导向需求,以实现城市“可识读”化;第二层次为拓展层,要求城市导识系统应扩充城市的形象载体,实现城市“可归属”化;第三层次为动力层,要求城市导识系统应催动城市的文化产业,实现城市“可持续”化。这三个层次逐级递进而又相承一脉,最终融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文章通过分析上海五角场区域的城市导识系统构建策略,明确了城市导识系统有机进化论的主要目标和实施步骤,以期达到理论联系并指导实践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城市导识系统;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05306

引 言

城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生命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而趋向有序化,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前拓力;另一方面又因为无度的资源耗费和能量释放而坠向无序化,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后滞力。城市的未来,取决于有序化与无序化这两种孪生命运之间的持续角力。城市导识系统作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城市的有序度、维持城市的有序运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导识系统是一个由城市导识信息组成的信息系统,它与城市交通系统密不可分,但二者的意义却又迥然不同。如果把城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看作城市的“血脉”,城市导识系统就是城市的“经络”,因为城市导识系统不仅将城市的交通系统与城市的其他系统紧密联系起来,更赋予它们有序运作的引导信息。一旦城市导识系统发生紊乱,城市交通系统必定因失去引导信息而陷入停滞或无序运作的危险状态。随着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导识系统的意义日益凸显,它必将在全球化的城市竞争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城市导识系统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应秉持全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从我国的国情和全球化的进程出发,从整体上进行长远规划,以避免世界各地的城市发展中屡见不鲜的先错后改甚至将错就错的历史教训。从城市导识系统的功能出发,根据城市导识系统对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可以将其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称为城市导识系统战略有机进化论:第一层次为基本层,要求城市导识系统应满足城市的导向需求,以实现城市“可识读”化;第二层次为拓展层,要求城市导识系统应扩充城市的形象载体,实现城市“可归属”化;第三层次为动力层,要求城市导识系统应催动城市的文化产业,实现城市“可持续”化。这三个层次逐级递进又相承一脉,最终融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

一、 满足城市导向需求,实现城市“可识读”化

导向是城市导识系统的基本功能,也是城市导识系统战略有机进化理论的第一层次。合理高效的城市导识系统必须与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其他城市设施紧密有效地配合,能够便捷地向尽可能多的人们传达准确、高效、安全的导向信息,使身处城市中的人们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感受到城市魅力的呼唤,感受到这座城市是友好的,是不会迷路的,是可亲可爱的,是可以慢慢品读的。城市导识系统在完成它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也帮助城市实现了自身的“可识读”化。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生地和集聚地,是人类自诞生以来世世代代努力奋斗与创造的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智慧最直接和最辉煌的体现。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了的人类文明发展史。自最初的城市诞生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建造日益复杂的道路、广场、建筑物、景观、各种基础设施等等,以匹配多样化的城市生活。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宏大,城市的形态越来越多样,城市生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城市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系统。现代化的大城市,每天都有数百万人穿行于其中,其中有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也有观光浏览的过客游人,有踌躇满志的富商巨贾,也有背井离乡的打工兄弟,有负笈求学的莘莘学子,也有步履匆匆的职场精英,有徐步说笑的青年情侣,也有蹒跚扶持的花甲老人……人们从城市的一个角落去往城市的另一个角落,或者从另一个城市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又或者阔别多年后再次回到曾经熟悉的城市,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无论城市中人的角色和目的如何不同,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时时刻刻与城市亲密接触,都与城市中的其他人紧密联系,每个人都试图认识和了解所在的城市,并经过与城市和他人的相处,形成对城市的内心感受。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借助于城市导识系统进行导向,以确定自己和他人所处的位置以及目的地的位置,需要明确往返目的地的路线以及如何做出安全、便捷的运动选择。这一过程,就是人们对城市的识读过程。

一座城市的魅力,必须首先通过有效的识读进入人们的内心,然后才会在人们的内心留下印象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当你兴致勃勃地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却因为无法找到下榻之处而拖着沉重的行李箱流浪街头,你对城市夜景的审美程序可能很快就会因劳累和焦虑而关闭;当你满怀期待地赶往机场迎接朋友,却因找不到正确的乘客出口而迟迟未能现身,你的朋友可能会比你更觉得尴尬。相反,当你初次到访一座城市就能便捷地去往你想去的地方,看到你向往多年的景致,品尝到你垂涎已久的美食,你对这座城市的好感就会油然而生。城市的“可识读”性是一种富有情感特征的城市属性,是城市作为人类精神居所的原因所在。城市这本“打开的书”内容丰富、五彩缤纷,城市里高耸的楼群、低矮的平房、笔直的大道、幽深的小巷、开放的广场、安静的庭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润着城市的气息。这些信息,一部分成为城市的背景而等待敏感的人们去发掘,大部分则是通过城市导识系统主动地传达给了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

二、 扩充城市形象载体,实现城市“可归属”化

城市导识系统在充分满足城市导向功能的前提下,因其自身的文化负载能力而对城市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进行诠释,发挥出其作为城市形象载体的作用。城市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大系统,城市的方方面面又各成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又由各种各样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就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构成城市形象的最终形式。城市导识系统战略有机进化理论的第二层次,就是承担城市形象载体的使命,使城市形象深入人心,使人们产生由衷的归属感。

城市形象属于城市文化的子系统,表现为多类型、多层次、多方式和多视角,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城市的意识形态、行为规范、视觉形象等三大内容。其中,城市的意识形态包括城市的整体定位、城市管理定位和市民的精神追求等;城市的行为规范包括市民日常行为的种种习惯和规约以及城市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城市的视觉形象是城市形象的最直接表象,包括城市标志、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及城市景观、城市道路、城市广场与公园、城市雕塑与装置、城市纪念物、城市代表符号、市树、市花、城市色彩、城市吉祥物等标志性形象,政府办公环境及其相关的礼仪用品、服饰、交通工具、建筑及室内风格等办公化形象,城市的自然资源如山石水体、晨烟暮霭、畜牧矿产等资源形象,城市的商业会展、贸易往来等经济形象,以及城市的体育运动、娱乐演艺等休闲形象,等等。这些要素之间通过复杂的交通联系起来,又通过相应的导识系统而变得清晰。现在,几乎每一个有抱负的城市都在致力于城市形象工程,但是,要做好城市形象工程需要全局观念,综合考虑各项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巧妙处理各方利益。城市导识系统因为自身涉及形式、色彩、材料、质地等造型因素和人机工程、人与环境、人的心理与行为等其他综合因素,因此在城市形象工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城市导识系统不只是起着穿针引线的辅助作用,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例如,一座城市的交通枢纽,通常是这座城市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的前沿,承担着城市迎来送往的吐纳功能。城市交通枢纽的导识系统如果在功能上非常地高效合理,则能保证交通的顺畅与便捷,即满足城市导识系统战略的第一层次;同时,如果该导识系统又能反映城市的内涵与气质,将城市的文化积淀和精神追求反映出来,则会给城市增添更加动人的韵味,使人们对城市产生无限的向往和依恋之情。

当城市导识系统的组成要素,比如建筑物的名称,街道两旁的路牌、门牌,公共交通候车厅、卫生间的符号标牌,地铁站的出入口方向箭头,商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的电梯方位符号,各种宣传栏、公告栏、禁止吸烟或安全警示的标识,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说明,等等,所有的这些要素都能够在完全满足导识功能的基础上,将城市文化烙印于自身的造型与使用语境之中,此时,城市导识系统就完成了从基本层次向拓展层次的跨越。也只有当城市导识系统作为城市形象载体的角色在城市生活中发挥作用时,城市的日常运作才会使人感到亲切,人们才会对生活于其中感到无限幸福与自豪,并时刻把自己与城市相融合,形成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城市,归根结底还是生活的艺术。

①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十年见证文化产业腾飞——我国文化产业10年发展对比分析报告》,载《光明日报》,2015年2月12日。

三、 催动城市文化产业,实现城市“可持续”化

城市导识系统不仅担负着城市的导向功能,也代表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也是城市中几乎一切活动都不能忽视的环节,因此它既是城市物质基础的组成部分,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常态”下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产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导识系统的发展也必须与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步调相一致,才能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催动力。

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城市文化产业主要以城市文化资源为原材料、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为目标进行文化意义上的创作和销售,其发展要针对城市文化的不同形态区别进行,而城市导识系统则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适应于城市多样化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条件。

我国的文化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在市场经济中成长壮大,成为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和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对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初步分析发现,十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成倍增长的态势,法人单位增加了近2倍,从业人员增加了1倍,资产总额增加了近5倍,主营收入增加了4倍,增加值增加了近5倍,尤其在2010年以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量超过2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①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提出和强化了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为未来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力支点。例如,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以旅游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相关文化产业不仅带来旅游本身的繁荣,同时也刺激了各种高规格会议、大型会展、商务洽谈、学术交流、娱乐选秀、体育赛事、文艺汇演、传统庙会、节日庆典等活动,促进了整体经济和文化环境的持续活跃。这种繁荣既是城市发展的大好机遇也是对城市管理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依靠健全的城市导识系统给以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才能消除行业壁垒,打通文化产业战略结构的各个环节,实现城市的真正的和谐发展。再如,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调度系统已经逐渐倾向于智能化,可通过车载装置采集车辆运行状态和其他相关信息,然后将其发回信息中心进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调度指令,同时还可以将一些重要的信息通过车载或车站内的显示系统进行传达。这种信息化的处理过程十分高效,不仅为乘客提供了极大的导识便利,同时也会为科普宣传和商业广告等创造了机会。

对于现在的城市而言,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刺激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未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资源的大整合时期,文化与科技将更加密切地彼此借力并不断加快相互融合的步伐,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将会逐渐模糊甚至消失,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从自发转向自觉。此时的城市导识系统不再只是作为城市文化产业的基础服务设施而存在,其本身也将成为城市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并密切联通各行各业,促使城市的文化传承、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各个环节的配合更加默契,使城市发展逐渐驶入可持续化轨道。

四、 案例研究

下文将以分析上海杨浦区五角场这一城市区域为例,解析何为城市导识系统的有机进化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道路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凯文·林奇的著作《城市意向》中,作者强调说:“人们正是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其他的环境元素也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因此与之密切相关的……它是城市中的绝对主导元素。”[美]凯文·林奇:《城市意向》,方益萍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35、37页。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中道路的数量成几何倍数增长,为了将数量众多的道路区分开来,每条道路都拥有了其特定的名字,如“四平路”、“邯郸路”等等,同时,为了区分道路所在的方位,也常常会使用如“国定东路”、“中山北一路”、“中山北二路”等命名方式,在城市高架环路体系的发展下,还出现了诸如“内环路”、“中环路”、“外环路”等命名形式。在以道路为基础的城市网络结构体系下,确定了以“道路名称+数字序列”为基础的城市导向系统,比如同济大学正校门的位置是“四平路1239号”,人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一栋陌生建筑的位置和寻路 的。为了更方便地表示一个特定的区域,人们又命名了一系列重要的城市节点,如“五角场”、“大柏树”等等。以这种方式来建立的城市导向体系能准确地表达建筑的具体位置,满足了寻路的功能需求,实现了城市的“可识读”化,是为城市导识系统的第一层次。(图1)

以“路名+号码”为基础的城市导识系统具有逻辑清晰、定位准确等优点,是一种“纯理性思维”的导向体系,但城市并不只是居住的机器,人文精神也是城市应体现的重要一面。城市导识系统应扩充城市的形象载体,实现城市“可归属”化。城市导识系统的第二层次是建立在第一层次基础之上的拓展层,它与前者是一脉相承的。

要实现城市导识系统的“可归属”化,就是要使人们在城市中产生“归属感”。归属感是人们的一种情感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对城市产生“归属感”也是恋地情结的一种表现,也是城市生活的必然需求。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归属感”日益成为现代大都市的短板,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也将是世界任何大都市都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建立“可归属”化的城市导识系统就需要在“路名+号码”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城市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与文化设施,如医院、学校、地铁站、邮局、银行及ATM服务点、公交车站、停车场、博物馆、图书馆、社区服务中心等,帮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方便快捷地到达这些场所,增强社区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图2)

城市导识系统的第三层次是实现城市发展“可持续”化的动力层次,其核心目的是推进环境的可持续、文化的可持续和信息的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城市导识系统时,有意识地发展以下这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城市自行车+步行”导识系统,并与城市地铁体系和公交体系相结合,强化绿色出行理念,降低碳排放量,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化。如果说城市机动车与轨道交通体系是城市主动脉的话,“城市自行车+步行”交通体系就是保持城市活力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它既能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也能推进更加健康的都市人生活新模式。(图3)

其次,建立城市文化产业链,并与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相结合,在城市更新中,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城市历史文脉与文化遗产,并在城市导识系统中予以强调,实现城市文化的可持续。

再次,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城市导识系统,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使交通体系运转更加顺畅,完善城市公共安全预警和人群疏导机制,这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的有效途径。

结 语

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至今而生机蓬勃的国家,中国的城市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一度遥遥领先。但是,近代以来的内忧外患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饱受疮痍之痛,一座座伟大的古城在现代化的轰鸣声中黯然颓败,而一座座被外来文化淘洗过的失去独立精神的躯壳般的新城又招摇而起。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早知早觉,以城市文化自觉者和城市主人翁的意识,承担起推动城市发展的责任。城市导识系统战略是城市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可以被人们识读、让人们产生归属感并维持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要完成的战略举措。在全球化城市竞争日益加剧和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城市要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城市导识系统战略纳入到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整体规划之中,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世界化的机遇和挑战。

城市导识系统战略的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于城市发展中的导向需求、形象需求和产业需求,逐级发挥其基本功能、拓展功能和动力功能,服务于城市生存与发展中的可识读化、可归属化和可持续化三大属性。这一战略的三个层次既逐级递进又三位一体,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律,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功能需求,若能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充分理解和实施这一战略,将会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共同繁荣,促进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张鸿雁. 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美]伯杰. 导向标识[M]. 谢琳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 刘士林. 中国城市科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4] 沈山,安宇. 和谐社会的城市文化战略[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5] [加]贝淡宁,[以]艾维纳. 城市的精神[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2.

[6] 叶辛,剻大申. 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视点[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7] 田根胜,黄中顺. 城市文化评论[M]. 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9.

Abstract: The city guiding system is an information system made up of city guiding information. It not only connects the traffic system with other systems in the city but also gives them guidance information, which guarantees the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city. As far as the function is concerned, the strategy of the city guiding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the basic level, which meets the guiding requirements of the city and makes the city more readable; the expanding level, which enriches the carrier of the city image and makes the citizen more sensebelonged; and the power level, which boosts the cultural industry of the city and makes the city more sustainable.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Shanghais subcenter of the city—Wujiaochang area, the main objectiv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e city guiding system are proposed.

Key words: city guiding system; city image; city culture; city cultural industry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城市形象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小议衡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文化性表达
我国城市形象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