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席翻译官葛浩文是如何炼成的
——析葛浩文对译作《生死疲劳》的操控

2015-11-08马金苗

戏剧之家 2015年22期
关键词:生死疲劳葛浩文译作

马金苗

(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首席翻译官葛浩文是如何炼成的
——析葛浩文对译作《生死疲劳》的操控

马金苗

(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葛浩文被誉为“中国文学首席翻译家”,翻译了五十多部中国文学作品,《生死疲劳》英文版的广泛传播,离不开他的出色翻译。本文运用安德列·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从文化研究角度分析《生死疲劳》英文版成功之处,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方面分析葛浩文对原文的改写和操控,以期对中国文学英译和对外传播有借鉴意义。

《生死疲劳》;改写理论;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

一、前言

中国作家莫言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莫言作品反映中国社会面貌,且被译成英语、瑞典语、等多国语言,其中英语固定译者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比利时翻译学家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翻译即改写”,他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改写主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即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其中,意识形态主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来限制和引导改写者的创作;诗学形态则是改写者进行创作时所处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写者往往会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使其符合改写者所处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以达到使改写的作品被尽可能多的读者接受的目的。[1]其实,西方出版社和媒体对莫言作品的关注,是因其作品反映中国当代社会现实,随着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上升,西方世界需要了解中国。

二、翻译即改写

葛浩文认为中国小说一大缺点就是太爱叙事和描述,文章冗长。中国句式是“话题加说明”,围绕一个话题,大量说明和描述,典型的“ABCDEF”写作模式,句子间结构松散;英语国家写作模式是“ABBCCD”,句子间衔接紧凑。葛浩文说:“西方小说经过长期的演变到了二十世纪基本定型,怎么写才算是好作品,大多都有不成文的约定,市场也会决定一部小说该怎么写,这是很现实的,尤其在世界各地阅读大众日益减少的现在”。也就是说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时,对原作再创造,使译作符合英语世界小说写作规范;同时,他还考虑市场需求,即意识形态(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最后,读者也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由于汉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译者需根据目标读者群对译作改写,使译作被读者接受。

改写就是对文学原作进行一系列加工和调整,使译文被目标读者接受。葛浩文说过:“作者是为中国人写作,而我是为外国人翻译。翻译是个重新写作的过程。”他在翻译《生死疲劳》时,大量删减原作内容。《生死疲劳》是一部45万字的长篇小说,英语世界读者没有耐心读完小说,更倾向阅读短篇小说。另一方面,中国小说长于叙事,内容冗长,因此,他在翻译时,删减原文中过于叙事、描述的部分,使其简洁,句子之间衔接紧密。当然,他对原文的删减也是有规范的,即删去不重要、重复的内容,且不影响译作流畅性。鉴于英语国家写作模式是“ABBCCD”,葛浩文通常删去两个B之间的内容。刘克强学者借助平行语料库研究《生死疲劳》英译版发现,译者大量删减正文,据统计,全文共有270处删译,共达58346字,占整个小说的14.94%。那么,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操控和改写原文?

三、改写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一:意识形态

译作形象受两种因素制约:译者的思想意识和当时在接受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诗学。意识形态就是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意识形态决定了译者应该对原作进行何种程度的改写。意识形态形成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系,即基于当时的社会状况。比如嘎斯51型大卡车,葛浩文译为the truck。嘎斯51是苏联生产的卡车,由于当时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苏关系友好,所以,中国对其卡车进行技术引进和批量生产。但是,美苏两国因社会制度不同,处于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状态。葛浩文考虑到英语世界读者感受,省略卡车生产国家,只译为卡车。所以,译者翻译时需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水平,才能使译文更好地被英语世界国家读者所接受。

(二)影响因素二:诗学

诗学指当时的文学体系是什么样子,决定译者对原作进行何种程度改写。汉语常使用四字成语,汉语成语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中完全不存在,为符合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译者不能将汉语的四字成语也翻译成英语的四字词语,会和英语写作模式有冲突。例如:“六亲不认”葛浩文译为“turn his back on his own family”,采用英语固定短语,虽形式不同,但意思相同,这就是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概念,尽管语言在表层结构不同,但它们在深层结构表达意思相同,这也是世界上讲不同语言国家的人民能够交流的原因。例如藏语“扎西德勒”,汉语意思是祝你好运,了解其深层含义后,可将它转换成任一种语言,如英语的“Good luck to you all”。这种将语言表层结构转换成深层结构的表达方式可以让使用不同语言之间的人们进行交流。

(三)影响因素三:赞助人

译者与赞助人的关系中,译者若想使翻译的作品出版,其享有的自由度很小。赞助人可以是个别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如宗教集团、政党、皇室、出版商以及报纸、杂志和电视公司。赞助人一般更重视文学的思想意识,而不是文学的诗学。可以这么说,赞助人对改写者(译者)施加权威的影响,而改写者(译者)更重视诗学。[2](P162)翻译是选择,包括译者译前对翻译材料的选择以及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选择。因为译者翻译的书想要出版,必须通过赞助人审核,所以,赞助人也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因素。

葛浩文选择翻译材料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翻译的作品能不能找到出版商,其次是译作有没有预期读者。由于近年来中国综合实力以及地位在国际上的提升,西方人急需了解中国,而《生死疲劳》记述了1950-2000年中国农村50年间的发展进程,符合赞助人胃口,所以能找到出版商,又因为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仅译出原文而没有读者的翻译作品,不能称之为翻译。西方人对中国发展的关注使得《生死疲劳》的英文版有了读者的保障。再次,葛浩文翻译大量中国文学作品,也是《生死疲劳》英文版有读者保障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勒菲弗尔的“翻译即改写”,有实践指导性,是翻译研究又一大进步。翻译即改写,翻译即对原文操控,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是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三大因素。葛浩文在翻译《生死疲劳》时,没有逐字逐句翻译,而是根据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动,使译文被更多英语读者接受。译作要面向读者群,所以,葛浩文考虑到中外读者阅读习惯差异,改写译作,是《生死疲劳》英文版获得人们肯定的重要因素。

[1]Lefevere A. 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fame[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赵明娟.改写理论视角下《生死疲劳》英译本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莫言.生死疲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5]McCool Matthew. Writing around the world[M]. British: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09.

[6]Goldblatt H.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M]. 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08.

H059

A

1007-0125(2015)11-0240-02

马金苗(1990-),女,汉族,咸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3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生死疲劳葛浩文译作
例析初中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
what用法大搜索
省译策略指导下的葛浩文《狼图腾》英译本研究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葛浩文的“隐”与“不隐”——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SOME汉译初探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