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戏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2015-11-08吕云
吕 云
(连云港市淮海剧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淮海戏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吕 云
(连云港市淮海剧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淮海戏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省地方戏曲。淮海戏流行于江苏淮阴地区,包括盐城、徐州、连云港的城市和乡镇,以及安徽省北部地区的扬州部分地区。海州、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由于用三弦伴奏,又称为“三括调”,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淮海戏;艺术特征;发展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要能够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涓涓流淌,离不开传承人这个重要载体。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源自于民间且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动态文化。传统戏曲只有依托于传承人的表演,才能够被传承下来。2008年,淮海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淮海戏的抢救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一、淮海戏的唱腔
在很早之前,淮海戏就有“五字夺”“花腔八句”“扬了”等曲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步形成了包括基本曲调、辅助曲调和其他曲调的唱腔体系。女腔的基本曲调为“好风光”(见谱例一),男腔的基本曲调为“东方调”(见谱例二)。它们风格性强、较易发展,有各自的表现功能,并为多种行当演唱。
淮海戏唱腔起源于说唱,是由自然音腔逐渐形成的曲调,表达方式以诉说较多,说唱性较强。男腔粗而有力,没有多大改变;女腔在歌唱艺术中注意发音的吞、吐、放。在发音的练腔中,有“空语音千次”之说,都具有很强的艺术风格,更容易传承和发展。
“好风光”主题分为四个乐句,是由起、承、转、合形式构成的一段体结构。作品旋律优美、节奏流畅,有很强的表现力,演员们在演唱中根据唱词格律、剧情需要运用“死腔活唱”的办法,运用节奏的变化进行艺术创作。
“东方调”是谷广发吸收传统男腔,揉进京剧的西皮慢板,以老艺人演唱的唱腔作为基调,主题分为四个乐句,由起、承、转、合形式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二、淮海戏现有的发展条件
从淮海戏的创作环境研究的角度,继续继承和发扬淮海戏,主要需要以下条件:
首先,是淮海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淮海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植根于苏北大地,是典型的民间戏曲,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它承载着苏北地区自古以来的许多历史和文化信息,从而诠释传播民间历史文化故事,表演艺术形式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充满了江苏北部地区的风俗和审美情趣。最重要的是淮海戏唱腔用当地方言演唱,这种方言在旋律风格和演唱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形成了方言的独特音乐风格,对当地人来说是亲切和容易理解的。因此,淮海戏是当地人民的最爱,这是其继续传承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其次,是现有淮海戏国家保护政策。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善,生活的提高和文化意识的逐渐觉醒,人们开始重新发现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淮海戏不仅是一些民间小调,它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研究资料。2008年,淮海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清单,得到政府和专家的支持,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保护支持鼓励政策措施,让我相信淮海戏将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再次,是现代传媒的发展。淮海戏的现代媒介的传播优势效应是有双重作用的,有它的优点和缺点,积极的方面会更明显,主要表现在它对淮海戏的传承和发展的有利影响。淮海戏作为一种古老珍贵的文化艺术,最怕后继无人,因此,要多途径培育艺术传承人。众所周知,淮海戏艺术传承人对淮海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对艺术传承人进行认定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传承人认定可以传达一定信息,接受信息后,政府应强化教育宣传作用,鼓励传承人为淮海戏发展终身奉献:二是政府或者文化部门应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激励,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育理念,提升继承人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感;三是扩大淮海戏艺术的影响力;四是提供制度支撑,使继承人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与接受。
2008年6月14日,淮海戏正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二批名录,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正式进入国家视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与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在江苏,作为江苏北部地区的代表性剧种,淮海戏在文学、语言学、音乐、科学等方面体现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特别是音乐中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流行的唱腔、独特的伴奏,突出了地方音乐特色,体现了地域声调语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淮海戏音乐作品,应用于音乐的教育领域之中,将可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开发的更有效保护。
[1]江苏戏曲志编辑委员会.江苏戏曲志·淮海戏志[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9.6.
[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M].中国ISBN出版社,1995.
[3]王琦.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性和功能[J].音乐时空,2015,(01):1-13.
[4]于春生.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M].大舞台,2012,(04):20.
[5]弓俭鸽.谈戏剧表演的张力[M]群文天地,2011(05).
J825
A
1007-0125(2015)11-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