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2015-11-07占尹永刚

食药用菌 2015年6期
关键词:金针菇培养料工厂化

马 红 冯 占尹永刚

(北京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211)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马 红 冯 占*尹永刚

(北京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211)

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竞争性病害:木霉、青霉、根霉、毛霉、链孢霉、细菌;病原性病害:细菌性斑点病、绵腐病、黑根病;生理性病害:针头菇、连体菇、疲软菇等的症状和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简述培养期、出菇期及采收后3个时间段可应用的综合防治措施。

金针菇;病害;防治措施

金针菇又名金钱菌、朴菇、榎菇、冬菇、毛柄金钱菌、增智菇等,属菌物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膨瑚菌科[1]。金针菇富含氨基酸、糖类、矿质元素、维生素和粗纤维,具有调节体内胆固醇代谢,降低血浆中胆固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等多重作用[2]。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有关栽培的记载最早见于我国唐代[1]。20世纪30年代,裘维蕃、潘志农等即开始金针菇瓶栽试验,而金针菇工厂化周年栽培模式起源于日本,随后传到我国台湾和韩国,1991年引进大陆[3]。本文综述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竞争性病害

1.1 木霉

(1)发生特点。木霉又称绿霉(图1),发生初期菌丝为灰白色、纤细而致密,不久产生大量的孢子,从菌落中心至边缘逐渐变为浅绿色粉状,经过2~4天逐渐变为绿色或墨绿色的霉状物[4]。

木霉喜欢高温、高湿、偏酸性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5%左右,pH 4.0~8.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为5.5[5]。孢子萌发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6]。培养料C/N比为22~23/1时特别适合其生长。南方如上海、福建、广东等地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的城市,如通风不良,则很容易滋生木霉。

(2)防治方法。在金针菇生产中,木霉的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应及早采取防护措施,包括:①严格配制培养料,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无结块的原料,拌料时麸皮或米糠的用量控制在10%以内。②接种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接种室及接种工具要彻底灭菌。③做好培养室清洁卫生,培养期间要避免高温高湿,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④发现病害,应及时去掉周围一层培养料,然后喷洒500倍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或撒一层石灰粉,并及时处理废料。⑤适当提高拌料时pH,加1%~3%的生石灰或喷2%的石灰水,能有效抑制木霉生长。

图1 木霉侵染瓶栽金针菇

1.2 青霉

(1)发生特点。青霉(图2)种类多,菌落呈灰绿色、黄绿色或蓝色粉状霉层[7],外围有狭窄或较宽的白色菌丝生长带[8]。

青霉可侵染各种食用菌培养基(料)。除了侵害菌种和培养料,还会引起幼小菇蕾的腐烂。青霉菌多腐生于土壤及各种有机物上,适应性强,分布广,其分生孢子随空气传播扩散,酸性基质更适合其生长。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5 ℃,在31 ℃、pH 2~3、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生长快速[9]。

图2 青霉侵染瓶栽金针菇

(2)防治方法。绝不使用带病菌种;注意培养室和接种室的环境卫生,保持菇房通气良好,避免高温高湿。发生此病时,要及时去除周围一层培养料,再喷洒500倍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或撒一层石灰粉。采收后要及时处理残存的废料,杜绝病源。工厂化生产企业,发现污染更要即刻清除,严防蔓延。

1.3 根霉

(1)发生特点。根霉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白色透明无隔膜的菌丝,在培养基内成匍匐状,每隔一段距离长出根状菌丝,称为假根[1]。根霉在培养基上可迅速生长,交织成疏松的絮状菌落,蔓延覆盖整个表面。金针菇栽培瓶外壁上菌落,呈现一片林立的大头针,这是其发生的明显症状(图3)。

根霉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以及各用具表面都有。根霉喜中温、高湿、偏酸性基质条件,30 ℃下生长良好;不耐高温,在37 ℃时,便不能生长;湿度高于65%,通风不良时极易发生,在pH 4.0~7.0范围内生长较快[1,10]。

(2)防治方法。生产菌种要严格无菌操作。创造金针菇生长的适温条件,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发生根霉的培养料,要注射5%石灰水。保持培养室、出菇室卫生条件良好。

图3 金针菇根霉污染

1.4 毛霉

(1)发生特点。毛霉为浅黄褐色,薄棉絮状(图4),菌丝无横隔[1]。菌丝在基物内或基物上能迅速蔓延,无假根和匍匐菌丝。栽培种一旦感染毛霉,表面就会长出粗糙、疏松而发达的营养菌丝,初期为白色,后期变为灰色、棕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一周内培养料内外就会布满毛霉菌丝,料面变黑,导致不能出菇[11]。

毛霉喜高湿高温,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粪便、陈稻草及植物残体上。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生长迅速,产生的孢子数量多。孢子靠气流或水滴等媒介传播侵染。金针菇一旦感染毛霉,成品率降低,严重影响产量。

图4 金针菇毛霉污染

(2)防治方法。培养料要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米糠或麸皮,其比例应控制在10%以内。其他措施与防治根霉方法相同。

1.5 链孢霉

(1)发生特点。链孢霉俗称红粉病,红面包霉病[7]。其菌落最初为白色,成丛,粉粒状,很快变为淡黄色,绒毛状。菌落成熟后,上层覆盖成团的淡鱿色到橙红色的分生孢子。

链孢霉菌丝25~36 ℃生长最快,4 ℃以下停止生长。在培养基含水量为50%~70%时生长最快,低于40%或高于80%生长受阻。培养基pH 3~9时都能生长,最适pH 5~7.5。链孢霉好氧氧气充足时,分生孢子形成快,无氧或缺氧,菌丝不能生长,孢子不能形成[12,13]。

(2)防治方法。链孢霉一旦大面积发生,很难控制。应根据其发生流行规律,在成片发生前进行预防和综合防治。预防措施,是指消灭或切断链孢霉菌的初次侵染源,包括未经彻底消毒的各种培养基质,未及时处理的栽培下脚料,有链孢霉菌发生史的菇场的土壤、地面、墙壁、屋顶、菇架和空气等。综合防治主要是指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和农业等各项措施,而不是单一使用某种方法。

1.6 细菌

(1)发生特点。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个体小,形态简单。以形态分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3种;以耐温程度分有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3种[1]。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条件适宜时,从污染到形成菌落仅需几小时。食用菌栽培中细菌主要由空气和原料传播;接种工具、培养基(料)灭菌不彻底,菌种有污染,培养基(料)pH呈中性接种操作不当,培养料含水量高等均有利于细菌的污染发生。若在菌丝培养阶段被感染,培养料表面会出现“湿斑”,使瓶壁培养料变软,颜色加深,或呈现黏液状,散发出酸臭味,严重时培养料变质腐败,影响金针菇菌丝的生长。

(2)防治方法。①母种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料要彻底灭菌。灭菌温度、压力、时间、高压锅内的冷气排放量都要达标。②接种工具要用牛皮纸和聚丙烯袋包裹后随培养基一起彻底灭菌,接种钩(铲)进入试管的部分要用火焰彻底灼烧。严格进行无菌操作。③培养料要选用无霉变、含水量适宜的原料。

2 病原性病害

2.1 细菌性斑点病

(1)发生特点。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托拉氏假单孢杆菌[1]。病斑外圈颜色较深,呈深褐色,条件适宜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使菌柄菌盖呈黑褐色,质软,有粘液,最后整朵腐烂[14]。发病初期在菇盖上产生黄色或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斑点,中央稍凹陷(图5),产品进入超市后发展尤其迅速;后期病斑成棕褐色,分泌有臭味的黏液。

发病诱因主要为菇房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工厂化栽培蒸发器、加湿器等设备漏水,滴溅到菇盖上也会引起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

图5 金针菇细菌性斑点病

(2)防治方法。栽培过程中注意控制菇房湿度,不要将冷水直接喷到菌盖上。此病虽不影响产量,但会降低商品价值。

2.2 绵腐病

(1)发生特点。绵腐病是由异形葡枝霉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也称软腐病。主要危害菌柄基部,也可危害菌盖。发病初期先在菌柄上形成白色的较稀疏的菌丝,逐渐扩展,两天后就可在发病处见有较浓密的似霜霉的霉层,基部出现深褐色水浸状小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并迅速向上蔓延,使子实体软腐变质,倒伏[15]。在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受感染的栽培瓶,发病轻时子实体被棉絮状菌丝覆盖(图6),严重时绵腐病菌丝布满整个料面,导致不能出菇。该病发病没有规律的时间和固定的位置。

绵腐病在pH为6.0、温度20 ℃条件下菌丝生长极快,菌丝圈的直径3天就可达到7厘米。

(2)防治方法。绵腐病难以控制,只能前期做好房间的清洁工作进行预防。出菇阶段须保持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可喷洒500倍多菌灵溶液或1%漂白粉溶液,抑制绵腐病菌生长。对已发病的栽培瓶,应立即清除,烧毁废料,并对栽培瓶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2.3 黑根病

(1)发生特点。黑根霉病菌菌丝白色透明,在基物表面形成匍匐丝,每隔一定距离长出根系状的菌丝(假根),从基质中吸取营养和水分[16,17]。寄主范围广泛,适应性强,孢囊孢子在温度25 ℃以上、湿度大于65%,pH 4~6.5时生长较快[16]。金针菇菇房空间湿度大,湿气遇冷凝结成水珠黏贴在栽培瓶的瓶壁上,或者由于搔菌时的喷水导致中心孔洞积水和搔菌刀头交叉感染,极易在生育阶段感染黑根病。黑根病有两种,一种发生在菇体外围根部(图7),黑褐色,严重时引起腐烂,有臭味;另一种发生在中心部位,外部没有表现。经观察,黑根病一般发生在栽培2年以上的菇房,催蕾期菇房湿度大,尤易发生。

(2)防治方法。①催蕾期间控制湿度使料面不出现积水是预防黑根病的主要手段。②菌种不能带有杂菌。③搞好菇房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清理消毒工作。④一旦发病,菇房适当通风,停止喷水。⑤金针菇采收后要及时处理废料。

图6 金针菇绵腐病

图7 金针菇黑根病

图8 生长不良产生的针头菇

3 生理性病害

3.1 针头菇

(1)发生特点。菇体呈胡须状,无菌盖或菌盖很小,顶端尖细,中下部稍粗,形似针头(图8),故称针头菇[15,18,19]。发病原因:菇房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超过金针菇的生长所需[20]。

(2)防治方法。针头病发生后应立即加强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工厂化栽培生育室的部分区域容易发生该病,发现后应迅即加强内循环,待菌盖发育正常后再进行正常管理。

3.2 连体菇

(1)发生特点。发病时金针菇子实体上长出几个甚至几十个孪生菇(图9),影响产品商品价值[22]。主要诱因是菇体受伤、染病后未及时摘除和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等。

(2)防治方法。注意生育室的进排风、内循环的均匀性,不超标使用化学药剂。

3.3 疲软菇

(1)发生特点。菇柄中下部软而不挺,东倒西歪[22](图10)。发生的原因主要为生长期温度偏高以及缺氧。工厂化生产厂家一般都会发生该病,控制不当会严重影响产量。

2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15,年龄最高71岁,最低23岁,平均(38.24±2.41)岁;病程为0.5~9年,平均(3.24±1.75)年。临床表现为:踝关节疼痛、肿胀,踝关节正常活动受限,有软组织肿块。所有患者足踝部无反复创伤史。

(2)防治方法。菇房要有良好的内循环设施,按照子实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进行科学管理。

4 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在各阶段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可把生育过程感染杂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1 培养期的防治措施

(1)装瓶阶段。装瓶时,培养料要选择新鲜无霉变、无结块的原料,按照金针菇的生长要求配制,含水量65%~70%,装瓶的料重要与瓶的大小规格相适应,瓶内培养料松紧适中,彻底灭菌。

(2)接种。接种室要每天消毒。接种前,要检查菌种的质量,避免带入病菌。接种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工具要在火焰上灼烧灭菌,接种速度快,接种量适宜,要覆盖整个料面。

(3)培养。进行黑暗培养,培养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适宜,避免高温引起烧菌。管理人员要经常认真检查,发现污染及时处理。

(4)培养阶段的药剂使用。在金针菇生产中,利用化学药剂消毒极为重要,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在培养阶段使用的药剂及其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井咪唑44号。以700倍液对培养室进行隔天喷雾消毒。②漂粉精。又名次亚氯酸钙、高效漂白粉、三次氯酸钙合二氢氧化钙。使用浓度0.01%。③新洁尔灭。又名苯扎溴铵溶液,属低效消毒剂,常用浓度为0.1%~0.2%。④臭氧。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显的杀灭作用,用法为每立方米30毫克作用15分钟,对杂菌的杀灭率达90%以上。⑤乙醇。具有中效、速效的杀菌作用,以浓度70%~75%杀菌效果最好,常用于培养室工人工作鞋表面、机械器具消毒。⑥高锰酸钾。属于强氧化杀菌剂,俗名灰锰氧。工厂化企业一般与戊二醛或者甲醛混合使用。⑦甲基托布津。又名甲基硫菌灵。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能有效防治多种病害。

图9 金针菇连体菇病

图10 金针菇疲软病

(1)搔菌及出菇管理。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搔菌前,首先检查机器等设备配件是否完好,其次对搔菌刀及附件机械要事前进行消毒。搔菌时,工作人员应首先及时挑出污染的栽培瓶,防止在搔菌时造成大面积交叉污染。

出菇房须彻底清洁消毒后才可使用。搔菌后的金针菇要及时进行催蕾处理,给予足够的低温刺激,促使原基形成,温度控制在7~9 ℃,湿度在90%左右,适度通风,随着子实体的增长,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步提高到1%~2%。

(2)出菇阶段的药剂使用。金针菇出菇期短,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和金针菇无害的药剂,使用的浓度和时期要适合。①烟熏灵。为百菌清和腐霉利的合剂。对清仓后没有出仓的生育室可进行烟熏灵熏蒸。②石灰。在阴雨天气,可在菇房墙角堆放石灰,以净化空气,减少污染。③多菌灵。使用方法同培养阶段。

4.3 采收后的防治措施

金针菇采收要对出菇房及时清理消毒,备用。没有感染杂菌的金针菇废料,可制作有机肥,或再次作配料栽培其他种类食用菌;带有病菌的废料,可进行发酵处理或者作燃料烧毁,避免长时间堆积导致杂菌扩散蔓延。废料场地要整洁,卫生。

[1] 黄年来, 林志彬, 陈国良, 等. 中国食药用菌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10.

[2] 黄家莉, 李明元, 赵旭壮. 金针菇的功能性成分研究及食品开发现状[J]. 食用菌, 2011, 3: 1-2, 9.

[3] 刘青海.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环境调查与金针菇绵腐病的生物防治[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3.

[4] 王华. 金针菇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 新疆农垦科技,2010, 8: 33-34.

[5] 张爱华, 白石, 周国兴. 哈茨木霉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3): 9821-9822.

[6] 王芊. 不同条件对木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18(5): 57-59.

[7] 凤舞剑. 剖析苏北地区食用菌重发病虫害与防治对策[J].现代园艺, 2009, 6: 41-42.

[8] 王祥红. 青霉菌的分离及其形态观察[J]. 生物学通报,2008, 43(12): 45-46.

[9] 黄思梅, 张镜. 温度、pH及碳氮源对产色素青霉菌株生长的影响[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1(6): 57-59.

[10] 罗晓妙. 生长条件对根霉菌生长状态的影响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 10.

[11] 刘晓龙, 蒋中华.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200问[M].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780720716.

[12] 史磊. 食用菌链孢霉防治[J]. 中国林副特产, 2010, 3: 74-75.

[13] 李栋海, 侯桂森, 殷贝贝. 大规模工厂化菌棒(包)制作中防治链孢霉的五项措施[J]. 北方园艺, 2010(11): 229.

[14] 姚平官. 食用菌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0: 124, 127.

[15] 黄春燕, 万鲁长, 张海兰, 等.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主要病害识别与综合防控措施[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44(2): 93-96.

[16] 陈少珍, 黄思良, 黄卓忠, 等. 蘑菇黑斑病病原分离与鉴定[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1): 43-46.

[17] 吕佩珂, 李明远, 张宝棣, 等. 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修订本)[M]. 第二版,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8.

[18] 陈爱民. 如何防治金针菇畸形[J]. 农村天地, 2001, 04.

[19] 董玉霞. 金针菇发生畸形的原因与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 2011, 20: 18-19.

[20] 闫红, 杜适普, 王安祎, 等. 金针菇生理性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 2012, 2: 266-267.

S646

B

2095-0934(2015)06-388-06

马红(1991—),女,从事食用菌生物技术研究

*为并列第一作者:冯占(1985—),男,从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管理与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金针菇培养料工厂化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金针菇的品种介绍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