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北京地区栽培的高温平菇品种的筛选
2015-11-07胡晓艳赵海康孔繁建
胡晓艳赵海康孔繁建
(1.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2. 北京市顺义区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北京 101309)
适于北京地区栽培的高温平菇品种的筛选
胡晓艳1赵海康1孔繁建2
(1.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2. 北京市顺义区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北京 101309)
引进收集18个高温平菇菌株,通过对发菌天数、采菇天数等生育期指标和子实体颜色、子实体厚度、菌柄长度等栽培性状指标,以及高温期产量指标的综合性状测定比较,筛选出适宜于北京地区夏季栽培的优良平菇品种。排名前5名的为西德89、夏灰1号、2008A、71、51551。这5个品种可作为下一年高温平菇示范品种栽培。
平菇;耐高温;品种筛选
北京地区夏季光照强,气温高,适宜栽培的平菇品种很少,一些能够在高温季节出菇的品种菌盖颜色浅、菇质差,影响产量和效益。本试验旨在筛选能够在北京高温季节(尤其在7~8月)出菇的耐高温、菇形好、颜色深、产量高的平菇品种。
1 生育期气候条件
北京地区高温平菇生产一般在4月~5月制棒,又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多,发菌25天左右,5月底至10月为出菇期。全生育期历经7个月时间。2014年,北京地区4~10月的天气情况见表1。
表1 2014年北京地区高温平菇生育期天气情况
在全生育期内,2014年气温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或略偏高。其中5月下旬出现了两次连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温度达到了38 ℃,对菌棒发菌有一定影响,管理不当易造成高温烧菌。
2 供试品种与试验地点
2014年以目前主栽品种西德89为对照,筛选高温平菇品种18个。其中在2013年品种筛选试验中表现较好的6个品种分别为2008A、夏灰1号、苏引6号、3900、台湾白平、71;其余品种分别为亚热1号、高温灰平、台秀、高温16、52491、51554、50050、51634、51553、51551、52365。
试验地点为顺义区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的日光温室。
3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在试验棚内重复3次,以重复为区组,共54个处理,随机排列,每处理200棒,每棒的干料量0.5千克。
测定指标:①不同品种生育期指标(权重10%),包括菌袋发满天数、现蕾天数、采菇天数、转潮天数、出菇期天数;②栽培性状(权重30%),包括子实体颜色、单朵直径、单朵厚度、单朵长度、菌盖韧性、病害发生率、虫害发生率;③产量(权重40%),包括不同月份的产量、生物转化率、总产量;④耐热性(权重20%),包括7、8月份产量,菌皮情况。
4 生产管理
2014年4月25日培养料开始发酵,4月30日装袋并进行短时高温处理,5月2日接种。菌袋规格17×33(厘米),一头套环并以报纸封口,出菇期6月初至10月初。菇棚采用双层遮阳网和一层防虫网覆盖,棚外悬挂一层遮阳网,以利于通风降温。棚内悬挂杀虫灯和黄板。
5 结果与分析
5.1 不同品种生育期
不同品种菌袋发满菌的时间最短为21天,最长为30天,以西德89、71、2008A、夏灰1号、51634发菌较快(表2)。不同品种菌袋发满菌丝至现蕾,现蕾到采菇各为4天。从接种到出菇结束最短的122天,最长的135天。
5.2 子实体性状
参试品种子实体颜色以浅灰色为多,颜色较特殊的台湾白平为乳白色,亚热1号为灰白色,3900和苏引6号略黄。子实体除71和台秀为单生外,其余均为丛生。子实体厚度在0.7~1.4厘米之间,西德89菌盖较厚,其次为台湾白平、夏灰1号、高温16、2008A及51554。菌柄质地以硬柄菇为多,51554和高温16为软柄。
表2 不同高温平菇品种的生育期
表3 不同高温平菇品种的子实体性状
5.3 产量
参试品种产量较高,200棒总产量达到300千克的有西德89、71、2008A、苏引6号、夏灰1号、51551(表4)。夏灰1号最高,生物学效率为106.71%,比对照西德89高2.89个百分点。6个品种除51551外,其余均在2013年筛选试验中表现较好,表明性状较稳定。比较7、8月最热时期产量所占总产量比例可看出,71、苏引6号、51551的耐热性均好于对照,而夏灰1号耐
表4 各高温平菇品种的产量
表5 综合性状排名前5名的高温平菇品种
6 结 论
比较生育期、子实体性状及产量、耐热性指标的结果,综合性状排名(表5)前5的品种为夏灰1号、2008A、71、苏引6号、51551。其中夏灰1号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为106.71%,比对照西德89高2.89%。
除51551外,其余4个品种均为2013年筛选试验表现较好的品种,性状较稳定,可作为下一年示范推广品种。
[1] 张金霞. 中国食用菌菌种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邓德江. 平菇高效益设施栽培综合配套新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28-34.
[3] 王贺祥. 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姜新良, 杨兴国, 袁建玉, 等. 七个高温平菇品种比较试验[J]. 食用菌, 2010(3): 19-20.
[5] 刘国宇. 耐高温型平菇菌株筛选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6.
[6] 宋小希, 安华伟, 王亚光. 平菇夏季高温栽培品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0): 140-142.
[7] 应正河, 林兴生, 余应瑞, 等. 高温平菇菌株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05): 212-214.
S646
B
2095-0934(2015)06-376-03
北京市创新团队食用菌团队项目
胡晓艳(1977—)女,高级农艺师,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