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理解和遵循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

2015-11-06本刊编辑部

浙江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常态经济发展

本刊编辑部

准确理解和遵循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

本刊编辑部

新一年,习总书记提出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科学论述,将成为我们制定新阶段发展战略、规划和一系列政策的大逻辑。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准确理解、正确遵循“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上来

2015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是主动适应新常态的第一年。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只有沿着这个“大逻辑”,才能准确把握经济走势、政策脉络、发展方向。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上来,提高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认识,围绕新常态来谋划新一年经济工作,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全面认识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消费、投资、出口、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以及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九个方面精辟概括了新常态下所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就经济形势判断进行如此大篇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在历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极为少见。其目的是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统一人们对经济形势的认识,使各方面的经济工作尽快适应新常态。

需求层面的新常态。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新常态下“三驾马车”的形态结构和发挥作用的方式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从消费需求看,由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会议将消费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逐步转入以国内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内生型增长模式的必然选择。从投资需求看,由于传统产业供大于求,产能严重过剩,投资扩张空间缩小,而新兴产业处于孕育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同时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由依赖低成本比较优势出口向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出口转变,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新常态下,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资金和对外投资三大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供给层面的新常态。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的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而与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对应的,产业结构、生产过程、产业组织形式将发生变化,“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新常态下,产业组织的深刻变化反映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迎面而来的趋势性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由传统人口红利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转变,新人口红利与创新驱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转变,统一全国市场、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依靠质量型和差异化的市场有序竞争将是新常态下微观经济行为的重要特征。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转换。

政策变动的新常态。从经济风险的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产能过剩行业、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水落石出”,各类隐性风险正在逐步显性化;尽管会议作出了“风险总体可控”的判断,但强调“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不是短期之内就能解决的,“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新常态不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而是一个新的时期,是发展的更高要求、更高境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主动适应新常态

中国经济已进入全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时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新一年,只有主动适应才能把握先机,才能大有作为。

主动适应新常态,要应对经济增长的调速换挡。经济新常态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增长速度放缓。从世界所有的经济体来看,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永远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规律。我们必须理性对待这一变化,对于速度换挡要保持平常心,同时换挡而不失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顺利迈向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而“三期叠加”下经济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在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调速不减势,“关键是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同时要“促进‘三架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主动适应新常态,要力促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适应经济新常态关键在于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如前所述,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后,需求、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等已发生趋势性变化,无论从市场需求、要素投入的视角来观察,还是从资源要素配置结构的视角来观察,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新动力。“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将更趋多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作为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务之一,指出“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转变,加快形成多元化、均衡化的新增长动力格局。

主动适应新常态,要致力经济增长的提质增效。在转入中高速增长期后,经济发展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稳步提升阶段,要更加关注速度背后的结构升级和增长质量。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谋划和带动经济工作全局,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加重视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重视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重视引导社会预期、更加重视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重视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更加重视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收入结构和生态环境,逐步走上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之路,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开启一个更有质量的新增长周期。

猜你喜欢

常态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