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开创发改工作新局面
2015-11-06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谢力群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力群
适应新常态 开创发改工作新局面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力群
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部门,全省发改系统要在适应新常态上走在前列。
要明确新常态下的目标任务、加快新常态下的战略谋划、创新新常态下的改革举措、调整新常态下的投资结构,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来加强能力建设
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前提下,全面做好201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适应新常态,必须要吃透新常态的概念和内涵。总的来看,我国现在面临“三期叠加”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呈现出与传统发展方式截然不同的特点。只要不断适应这些特点,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认真研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就能真正达到引领新常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目标。在工作中也必须注意,不能什么问题都往“新常态”里装。如果把一些本身就是工作方面、政策决策方面、具体规划思路方面的问题,也作为新常态,就会对新常态产生曲解,就会影响工作。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趋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里讲的是“中高速增长”,就是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而不能滑出底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就是要从注重规模、速度转向注重质量、效益,追求集约增长、集约发展。三是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浙江经济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是粗放增长、低小散的问题依然存在,今后存量怎么调、增量如何做优,都需要认真研究和谋划。四是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如果说过去浙江经济快速发展靠的是对内的“短缺经济”和对外的“外向型经济”,加之市场取向的改革,那么在新的历史阶段,这些优势都已逐步淡出,必须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消费热点,这是现阶段必须认真面对的。
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部门,全省发改系统要在适应新常态上走在前列。一是观念上要适应。要牢牢把握住新常态的内涵。必须转变观念,吃透新常态精神,适应新常态要求,在全系统形成新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绝不能把所有工作、所有问题都称之为新常态,更不能把新常态当做“挡箭牌”。二是认识上要到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们对宏观经济运行管理的认识、对发改部门所承担责任的认识,一定要到位。三是方法上要对路。面对经济新常态的要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问题,面对发改工作中的困难,要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使得各项工作能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来落实。四是工作上要得力。关键在转变职能,既要做好减法,进一步简政放权;又要主动做好加法,坚持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
明确新常态下的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总体上就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坚持防控风险、保障民生。发改系统在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住这几个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市场活力,通过坚持创新增添发展动力,通过自我革命提升服务能力,通过狠抓落实凝聚工作合力。
要深入研究2015年经济运行指标体系,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总量目标看,全国经济发展的增速预计比去年略有下调,其他主要指标包括整个经济总量预计会是比较积极的。浙江省经济增长目标预计比全国略高。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2015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认真做好三次产业、三大需求等各项指标的测算和匹配,认真测算达到“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目标的要求,确保经济运作在合理区间。
2015年目标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两个转”,即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转换经济发展动力。要争取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中高端水平的目标,这个目标很不容易。既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又要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把结构调整放在突出的位置,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更加注重”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关于加快推进转型和结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加减乘除法”。加法,就是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工作生活便捷化、气候变化、老龄化变化等要求寻求突破点;减法,就是压缩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以此推进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乘法,就是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企业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等创新,充分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除法,就是进一步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发改系统还要围绕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来推进工作。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省委、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包括“五水共治”“有效投资”“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这些组合拳最终目的就是推进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围绕这些“组合拳”来谋划推进工作,才能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相适应,才能把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落实到位。
加快新常态下的战略谋划
要积极参与“三大国家战略”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的谋划。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后国家层面将重点抓好三大战略,即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参与“三大国家战略”,关键是要积极争取在这些战略中更多地体现浙江元素,争取对浙江发展更为有利的政策和项目。尤其重要的是研究提出一批大项目、一批需要国家支持的具体政策,不能空对空的谈“集散地”、“中心”、“增长极”之类的概念。只有谋划出高质量的项目,在国家规划中才会有实质性内容。项目谋划要有超前预期。项目谋划得越早、谋划得越深,就越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要认真谋划“十三五”规划以及“多规合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更加重视规划的研究和谋划,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十三五”规划,其中“三个重大”是关键。要把新常态要求与谋划2015年工作思路、“十三五”规划以及“多规合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有机结合,将新常态的概念、内涵、要求融入到各项工作和规划中。当前,国家很多权力下放,规划成为各项审批的重要依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要认真谋划加快结构调整的重大产业项目及布局、推进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和政策举措。谋划重大产业项目,要突出关注四个方面:一是省政府已经明确重点培育并已出台一系列方案和政策的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二是国家发改委将建立产业基金来支持制造业结构调整。国家将制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药品和高端医疗装备等七大产业。三是国家将研究实施重大创新工程。通过创新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立产业资金作为国家引导资金,积极支持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发动机、重型内燃机等发展。四是国家已经明确的消费升级重点,即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6大领域。此外,要认真研究谋划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投融资方式、新的政策举措、新的管理方法等。
创新新常态下的改革举措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常态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发动机。要围绕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据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原则,千方百计谋划设计改革重点和方向,蹄急步稳地推进改革。
要高度重视改革方案的谋划和设计。改革方案要连天线、接地气、可操作。“连天线”就是要和中央的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相匹配,“接地气”就是要符合地方实际、顺应人民群众需求,“可操作”就是杜绝实际操作性差、政策落地难的改革设想或意见。要注重提高改革方案质量,这是做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直接涉及到利益调整、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矛盾、涉及到法律法规的变更,这就决定了经济体制改革任务重、压力大,遇到的问题最尖锐、协调落实的难度也最大。必须在提高改革方案质量、增强可操作性的方面多做思考和研究。同时,改革试点要有突破点,可复制、可推广。改革试点不能只有改革“帽子”,没有改革“实质”。
要注重把握和处理好四方面关系。一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要更加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找准突破口,明确着力点,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二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子过河的关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的效能。三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看准了的要加快推进,涉及面广的要配套推进,看不准的要先行试点,法律还未修订的不要“抢跑”。四是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要着重把握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第一,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要尽快研究调整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改革方案。要把政府投融资平台调整到能够适应社会融资和市场融资的态势。要推进投融资方式多样化,更多转向一级市场,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向社会进行融资。有条件的要加快资产证券化,降低融资成本。当前PPP投融资模式受到大家追捧,但一定要把握好PPP的核心,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合同指南来操作。
第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以“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带权进城”的农村改革为基础,重点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要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抓好“三权”的确权、交易、抵押、转让、信用等工作;深入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抓好本地人口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城乡人口无差别待遇制度、外来人口差别化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重点抓好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体系和保障体系、统一便捷的城乡交通网络、合理配置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第三,继续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扩面工作。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就是用市场化的手段配置资源,创新和落实差别化的土地、电价、水价、土地使用税、排污权交易价格、用能交易价格、污水处理费价格等杠杆,建立工业用地弹性管理制度、低效用地市场化退出机制,形成“亩产论英雄”的土地配置机制、“节能论英雄”的能源配置机制、“节水论英雄”的水资源配置机制、“环境论英雄”的环境容量配置机制和“效益论英雄”的资金配置机制。要建立客观有效的标准,以客观标准来判别企业。目前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已在24个县(市、区)扩面,还未纳入扩面试点的单位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开展相关探索。
第四,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是解决浙江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包括资金链、债务链问题的有效途径。关键是要完善公开透明可查询的征信平台,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制度,全面提供征信服务。完善的诚信体系可以为银行推广信用贷款提供依据,大大减少担保贷款、抵押贷款,有效避免债务链、资金链、担保链等一系列问题。下一步要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我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试点。
第五,深化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的自身改革。“四张清单一张网”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已全部向社会公开。今后所有项目审批、工作流程、办理进度都将在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和公开。“一张网”对政府自身改革是革命性的,也将对工作方式方法产生很大影响。要积极参与“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努力做好运行完善等工作。同时重视发改系统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稽察系统、投资项目信息报送系统等。
第六,加快推进各类改革试点深化评估推广。当前改革氛围浓厚,争取改革试点的积极性高,但不管是国家级改革试点还是省级改革试点,都必须抓好各项改革事项的落实。可以考虑将2014年推出的一系列改革试点进行全面的评估,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形成一套集要素分层定价制度、企业投资项目分类指导制度、农村二元结构改革制度和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于一体的综合改革方案,适时在全省推开。同时,根据改革需要再选取一些条件相对成熟,具有改革突破口的地区,谋划确定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试点。
调整新常态下的投资结构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又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速度、后劲、效益和竞争力。2015年投资工作,既要保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确保投资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又要把投资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各地在确定投资体制改革和工作目标时,既要明确增长和总量目标,也要明确存量调整、增量优化的目标,进一步加强项目的规划、谋划和前期储备,强化项目对接服务。
要根据国家产业导向谋划项目。2015年国家将扩大有效投资放到稳增长非常突出的位置,国家和省政府都将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国家发改委将出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发展生活型服务业政策意见等。另外,国家层面已经建立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机制,即“七大工程包”。
▲新一年,要精心筹划,把投资重点精准投向基础性、战略性领域,投向增后劲、补短板、惠民生的项目。图为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在建的1、2号机组在加紧建设中。
要切实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根据国家要求,精心筹划,把投资重点精准投向基础性、战略性领域,投向增后劲、补短板、惠民生的项目,即围绕省政府明确了的七大产业、消费升级的六大领域、制造业振兴的八个方向、重大产业平台和民生工程、重大交通水利能源项目以及各类管网的互联互通等加强项目谋划。谋划项目要有全局意识,注重统筹协调。在谋划确定一批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的项目基础上,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大力推进全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精准招商。此外,要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今后凡是申报国家预算内投资项目,必须及早做前期,待前期有一定深度后,纳入省项目库。除了国家预算内投资项目,各类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必须早谋划,充实各级项目库。
加强新常态下的能力建设
中央再三强调:发改委要改革创新、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要有议大事抓大事的战略思维、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徐绍史主任认为,发改系统要勇于自我革命,更加自觉地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管理作风,加快实现转型。在工作中要调适理念、调适政策、调适方法。
在新常态下加强发改系统能力建设非常关键、非常重要。全省发改系统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来加强能力建设。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职能转变,真正实现从微观向宏观、从审批向监管、从单打独斗向纵横协管转变。坚持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既要务虚,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又要务实,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谋划好平台路径抓手,把工作落到实处。全省发改系统必须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大务虚工作力度,特别是很多审批权限下放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应该向重大问题研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其实,务虚本身就是务实。通过课题研究、规划编制、前期谋划等把项目提出来,推动项目落地就是务实,是更为关键的务实。总体而言,发改系统要注重提升六大能力,即应对能力、谋划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服务能力、防腐能力。
⋆本文系谢力群主任2014年12月16日在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务虚会上的讲话,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