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崛起
2015-11-06卓勇良
卓勇良
消费崛起
卓勇良
中国经济增速正在缓慢回落。消费名义增速虽然逐月回落,但实际增速较之去年同期增速的回落,一直保持在0.5个百分点左右幅度上,而这0.5个点,或可看作政府消费下降,所以居民消费增速实际并不一定低于去年同期,并不一定有较大放慢。正因国内消费增长相对较好,导致工业增速降幅较小,这就已可见出消费对于当前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这一波消费相对较快增长始于2011年,并导致最终消费率上升。此前,中国经济最终消费率已持续下降10年之久。2013年,最终消费率终于艰难回升至49.8%,比2010年上升1.6个百分点。而2014年上半年消费率更是达到52.4%,比上年同期提高0.2百分点。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也在增大,2014年1至9月达到48.5%,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比积累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出7个百分点左右。
这一波消费增长相对较快主要是居民消费所致,应该比较令人欣慰。2013年与2010年相比,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34.9%上升至36.2%,提高1.3个百分点。而政府消费在此期间,从13.2%上升至13.6%,仅提高0.4个百分点。同时政府消费在社会最终消费中的比重,2013比2010年略有下降,相信2014年或有更大下降。
消费崛起对于当下中国经济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被学院派经济学家看作是短期分析的框架中,或可作如下四方面分析:
促进国民经济正常循环。国民经济循环属经济系初级教程。按马克思观点,经济活动形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之间的闭合循环;按西方经济学分析,企业购买生产要素形成支出,出售商品及劳务形成收入;个人以其劳动等要素形成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形成支出,由此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无论是马克思的循环还是西方经济学的循环,任一环节均不能缺少和削弱。十分明显,当前消费增长加快,将促进要素优化配置,提升整体效率,支撑经济稳定增长。
促进经济结构提升转型。当城乡居民有能力增加消费以后,城乡居民作为消费主体,起码可以有三个变化。一是变得更倾向于劳务消费,2014年1至3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比GDP增速高0.5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业增长就持续较快。二是变得更有品味,近年来建筑装潢材料一直增长较快,说明对住房品质要求明显提高,另外近年与文化及健康有关的消费增长也较快,说明消费品质在提升,这有利于提升产品结构。三是变得更加挑剔,城乡居民不再满足于那些粗制滥造商品,不再不加选择地购买商品,而是货比三家,挑肥拣瘦,促进商品品质提升。30多年前,美国学者评价日本经济崛起时曾认为,日本消费者特别挑剔,促进了日本制造业加快提升,可见消费者挑剔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激励因素。
促进居民消费应有地位。只有消费增长持续快于GDP增长,才能形成追赶型的消费增长格局,从而使得消费率逐渐达到正常合理水平。2010年至2013年,居民最终消费率从34.9%提高到36.2%,平均每年提高0.4个百分点左右。今后即使按此速度匡算,居民最终消费率达到大多数经济体都具有的50%以上水平,也需要30余年时间,当然实际的提高速度应该更快一些。只有在消费具有应有地位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才会具有较强理性,才真正贴近他的人民。
消费崛起从其字面上理解就可看出,并不是一种常态化状况,而是转型期的一种过程性状况。正是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说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决不是想贬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只不过是想指出,在当下经济转型特定时期,相对于投资而言,消费或具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具有更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新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当然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所以这一短期分析与推崇创新要素的长期分析框架并不矛盾。经济增长说到底是靠创新推动,然而消费加快增长有利于增强创新驱动。只有当经济结构总体优化,经济循环顺畅展开之时,创新才能具有较强作用和较高效率。长期卖不动的创新毫无意义。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