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构建实效数学课堂
2015-11-05杨淑英
杨淑英
摘 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不给学生任何的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这样导致学生内心越发疏远数学。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辩论对话、情感对话和自我对话等方面探究采用对话教学,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和谐交流,构建实效数学课堂,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对话;高效课堂
教学,不只是教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如何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然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不给学生任何的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这样导致学生昏昏欲睡,内心越发疏远数学。因此,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对话教学,促进和谐交流,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一、 师生对话,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微乎其微,甚至没有。课堂中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更无法理解老师说的内容,导致师生关系一次次陷入僵硬的局面。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以促进师生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北师大版《分一分与除法》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师:小熊今天过生日,小兔子和小猴子到小熊家为其过生日,这时候小熊拿出苹果来招待他们俩,那么要怎样分这些苹果,才能使小兔子和小熊感到公平呢?
学生都很认真地思考教师给出的这个问题,这时候有许多学生说:让小兔子和小猴子得到的苹果的个数一样,就是公平的。
师:真棒!你们所说的将这些苹果分给他们之后,他们两个得到的个数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所学的“平均分”。如果这有12个苹果,小熊想要公平分给他们两个,那该怎么分给小猴子和小兔子呢?
生:就是把12平均分了。
师:如何平均分呢?
生:把12平均分成两份,就是12÷2=6,小兔子和小猴子每人分到6个苹果,这样就公平了。
案例中,教师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二、 生生对话,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相较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他们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有着相似的心理特征,更容易理解各自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生对话的条件,通过让学生之间互动对话,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北师大版《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王叔叔买来一批鱼苗,卖家说这种鱼苗的成活率是95%,那么王叔叔买来了100条小鱼苗,请问,这批鱼苗中可能会有多少条小鱼存活下来?
生1:我知道,可能会有95条小鱼存活下来。
生2:你凭什么直接说就是95条,给出依据。
生3:我来帮他给出依据,100×95%=95,因为题中说了鱼苗的成活率是95%,所谓的95%就是100条鱼苗中,会有95条能够存活下来。
生4:你所说95%的意义,是不是就是说只有在鱼苗是100条的时候,才能够知道这批育苗的成活率是95%吗?
生5:当然不是,这个95%并没有限制整体的个数,只是表示在所有鱼苗的这个整体中,存活的鱼苗占了95%,当然可以化简为19/20。
生6:我可以更详细的补充一下,就是如果王叔叔买进鱼苗10000条,那么可能会有9500条鱼苗能够存活下来。
学生在这样的生生对话的课堂中变得很活跃,都很主动地参与到学生自己创设的对话情境中,不仅较好地掌握百分数的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辩论对话,活跃学生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不一样的观点。教师要抓住这个矛盾点,巧妙地利用这个矛盾点为学生开展一场辩论赛,让学生通过相互辩论发现真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活跃。
例如:在北师大版《千克、克、吨》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有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金属铜。请问,是一千克棉花重还是一千克铜重?这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是一千克铜重,一种是一样重,而且学生都坚持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教师为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将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组,正方观点:一千克铜更重一些。反方:这两种物质一样重。
正方:根据生活常识,我们可以知道金属铜很重,而棉花很轻,所以我方认为一千克铜更重一些。
反方:我不同意对方观点,对方只说了生活常识,并没有给出任何理论依据,是不严密不科学的,而且我们刚刚学过了“千克”这个单位的意义,棉花和铜的质量单位同样都是千克,而且还都是1千克,那么我想说1千克=1千克,这跟是什么物质根本没有关系,所以我方认为这两种物质是一样重的。
正方:我方同意对方观点。这种类型的题只与单位有关,与是什么物质无关,我们想当然了。
之后教师对活动结果进行适当的总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单位方面的知识。
案例中,教师在学生矛盾之处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进行辩论对话,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
四、情感对话,调动学生学习激情
2011版《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教师也不能将讲授知识作为课堂中的唯一任务,还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从心理上乐意学习数学。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与学生进行情感对话,从情感上让学生感到满足,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数学。
例如:在北师大版《可能性》教学中,在讲到用“一定”这个修饰词来表示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时候,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可以举出好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爸爸一定比我大;我一定在上学;我现在一定在上数学课;我一定比我姐姐小;我现在一定在上数学课。”师:你真的太了不起了,我刚刚讲完这些内容,你不仅掌握了,还掌握的这么好,真聪明。这位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表扬后,更加自信,更积极地去学习数学知识。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它的可能性。师:明天是晴天。生:一定。这时候教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我纠错。当学生发现自己出错的时候,教师给予鼓励:你现在应该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你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进一步提高的机会,而且你很快改正了错误,相信你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了很深的印象,希望你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情感交流与对话,能够让师生的关系更融洽,从而促进学生喜欢数学。
总之,新课程呼唤对话教学的融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对话教学,丰富对话形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构建实效数学课堂,从而实现师生的生命双长。
参考文献:
1.要学棣.教育现代化必须从小学抓起[J].才智,2013(16).
2.申群英.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教师的视角[D].西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