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校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

2015-11-04马文萍马晓明李智通崔君潇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学习型校区政治

马文萍,马晓明,李智通,崔君潇

教育论坛

高校新校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

马文萍,马晓明,李智通,崔君潇

马文萍/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副教授,在读博士(辽宁大连116028);马晓明,李智通,崔君潇/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在读硕士(辽宁大连116028)。

高校新校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周边环境对大学生有一定影响。如何能够结合新校区的条件和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研究并制定符合高校新校区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变得十分重要,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必将为我们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新校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型组织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解决学生人数激增带来的空间拥挤的问题,校区也随之扩充,因而我国很多高校形成了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的新特点。在新校区的新环境下,如何能够结合现有的条件和资源,根据新校区学生的独特性,研究并实施符合新校区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变得十分重要。

一、高校新校区对大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为了准确了解高校新校区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以某高校的新校区学生和老校区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该校新校区地理位置上远离市内老校区,在平日的学校运营和教学管理上与老校区略有区别。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问卷340份,有效问卷337份,有效率为96.3%。调查范围包括该校老校区和新校区的学生,其中老校区学生207人,女生19.9%,男生41.5%;新校区学生130人,女生21.4%,男生17.2%。全部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

(一)学生对两校区的对比调查

因为该校老校区的学生有两个校区(一年级时在新校区)的学习生活体验,所以对他们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较全面准确地了解该校学生对两个校区的学生、校园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的认识。

1.学生方面的差别。老校区学生207个样本中,69.6%的学生认为老校区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67.6%的学生认为老校区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优秀,52.9%的学生认为老校区学生与任课教师/辅导员的联系更加紧密,72.2%学生认为老校区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校园外面;52.9%学生认为新校区学生的自习率更高,56.0%学生认为新校区学生更愿意在课余时间开展校内活动。

2.校园软件环境的差别。71.2%的学生认为老校区的校园文化特点更加鲜明,63.8%的学生认为老校区的教学质量更加优质,51.2%的学生认为老校区的教学管理更加严格,85.0%的学生认为老校区就业资源更加充足;61.2%的学生认为新校区的校园管理更加严格,53.6%的学生认为新校区的校园活动更加丰富。

3.校园硬件环境差别。66.7%的学生认为老校区的图书资源更丰富,84.3%的学生认为老校区的周边设施更加便利;92.3%的学生认为新校区的住宿条件更加优质,64.3%的学生认为新校区的校园环境更加优美。

(二)学生对校区的看法与认识

根据调查,57.2%的学生认为学校比想象的差。大学生在入学前对高校校区的地理位置是否有考虑?根据调查,有26.7%的学生考虑到此问题,这部分学生中36.7%居住在城市,所在比例最高;这部分学生中46.7%对我校两地办学不满意,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全部调查对象的不满意率38.6%。

大学生如何看待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按照校区、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住过校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得出的六组数据可以看出,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就校区来看,老学生因为有在两个校区学习生活的经历,所以他们受到的影响比新校区学生更大;非独生子女和没有住过校的学生受到的影响更大些。

表1 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程度(%)

(三)两校区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行为差别

1.学习情况调查。由于新校区的学生以一年级的学生为主,从表2可以看出,新校区学生经常上自习的比例大大高于老校区。上课迟到、早退、请假现象新校区学生也好于老校区,针对“上个星期”的调查中,新校区学生87.7%的学生没有迟到,95.3%的学生没有早退,93.1%的学生没有请假,而老校区学生的比例对应为76.8%,85.5%和87%。

表2 两校区学生上自习情况(%)

2.学生课余活动情况调查。不管是参加社团的学生比例还是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比例,新校区要比老校区高。但是对于学校、学院、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老校区学生要更积极。两校区在课余的大部分时间所从事的活动,从纵向看是一致的,只是横向对比新校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比率(8.5%)要高于老校区(3.9%),逛街、找其他学校的同学的比率(3.8%)比老校区低(6.3%)。

表3 两校区学生参加社团数量

表4 两校区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情况

3.两校区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及压力调查。寝室人际关系始终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校区及性别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校区的学生看重(认为比较重要和很重要)寝室人际关系的比例略高于老校区学生,男生看重寝室人际关系的比率略高于女生。两校区学生对自己的朋友圈感到“很满意”的人数均没有超过40%。

表5 两校区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就目前困扰大学生最大的压力,两校区学生中选择比例最大的都是来自学习,但具体比例有较大的差别:老校区为28.0%,新校区则高达48.5%。位列第二、三的压力来源两校区的学生有所不同:老校区学生为二年级以上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最大的高达22.7%,有12.6%的学生选择人际关系压力;新校区位列第二、三的压力来源人际关系和经济方面,就业压力排在第四位。

二、高校新校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新校区与老校区存在着地域、环境、文化、学生等多种差异,由于新校区而造成学生的心理、行为等出现新的问题,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1.新老校区间的地域阻隔和环境氛围,加大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首先,高校的新校区多建在城市周边的郊区,城市发展不完善,缺乏现代化的科技、信息、场所等。区这种特殊的社会外部环境对于需要不断积累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幅度减少,课余时间空虚,学习知识得不到应用,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高校新校区与老校区距离甚远甚至不在同一城市,新校区大多远离教师生活区,固定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少,且要在新校区与老校区间流动工作,不利于工作的稳定性和系统性,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和老校区相比,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在人力和工作量上存在明显的差距。

2.新老校区间的文化断层和异质冲突,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丧失传统优势。新校区与老校区在校园建设上有明显的优势,硬件设施完善且超前,但在文化建设上却相对落后。高校的文化底蕴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服务等一系列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学校的设施、教学内容、管理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浓烈的精神氛围。[1]新校区与老校区有一定的距离,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了校园文化的分离。新校区缺乏浓厚的科研氛围和文化底蕴,难以继承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与老校区截然不同的新的文化,造成新老校区间的文化断层,形成了难以融合的异质冲突。

3.新校区学生心理问题和层次多样性,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现在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的溺爱导致其生活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对远离市区的新校区环境难以适应,所以新校区的学生更加重视人际关系。新校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教师上课来,下课走,与学生间沟通时间短暂,难以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师生关系淡薄,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良情绪在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同时,新校区的所在社会环境存在不完善的问题,这使学生产生心理封闭,缺少校外娱乐活动,学习生活单调枯燥,导致恋爱趋向增多,影响学生思想、学习。[2]这种新校区学生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产生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难以解决的新问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阵地、单位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新校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学习型组织”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圣吉将“学习型组织”概括为“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理论问世以来,在企业管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后逐渐被其他管理领域逐渐引入。在高校新校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入瓶颈期这一时刻,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必将为我们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结合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内容,高校新校区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我超越意识、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一个共同目标、丰富学生活动内容、将学习行为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这五项内容中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1.培养学生的自我超越意识。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自我超越要求组织的成员自觉学习,终身学习,超越自我,不断进步。新校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重在适应教育,切实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加强新校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抵抗多元化文化的冲击,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超越,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改善心智模式要求组织的成员在不断学习中突破旧的思维,运用多角度且开放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心智模式”是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工作,把如何解决新校区学生新生的心理问题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完善新校区的教师驻校制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就业培养课程等,干预学生的心理发展,排除学生因不同原因产生的心理障碍,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共同目标。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共同愿景源自于个人愿景,是组织的各个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是所有成员甘愿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共同的目标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建设共同努力的方向,是校园凝聚力的重要依托,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体现。积极开展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在新老校区间互动,用老校区的文化逐渐影响新校区文化建设,排除校园文化断层的风险,形成和谐、有序、健康、繁荣的校园文化,依托校园文化发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

4.充分发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组织作用,丰富学生活动内容。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团队学习指每一个组织中的成员通过“深度会谈”与讨论,产生相互影响,以实现团体智商大于个体智商之和的效果。而且团队合作可以促使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以便于深入挖掘整个团队的最大潜力。以学生社团为契机,通过指派专业的思想教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业务引导,把校园活动作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加体验社会活动的机会,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3]

5.将学习行为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形成系统思考所需的见识与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可以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建设新校区教职工公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拓展师生交流的平台,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项目名称:大连交通大学党建课题“旅顺校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DJSZ-2014-B10)

[1]杨练武,苏跃飞.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7).

[2]罗涤,肖铁岩,赵旭.新建校区新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1(1).

[3]黄炳辉.高校新校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1).

责任编辑:姚旺

G641

A

1671-6531(2015)17-0045-03

猜你喜欢

学习型校区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