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2015-11-03尚松梅
尚松梅
摘 要: 在小学阶段,游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和必要手段。英语教师不妨在Teaching preparation、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summary环节,巧用游戏导入课堂,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完成课后文本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游戏教学 做事情
新课标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情”为主线,强调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综合性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去年五月份,笔者参加了“百位名师百节好课百乡行”活动,执教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7 Whats the matter 第二课时Fun time 和 Cartoon time板块,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算起来,这节课前前后后总共试教了5次,每次都能从中发现新问题。以下就以本课为例,分析教学环节中如何将游戏运用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
一、Teaching preparation——巧用游戏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第一个闪光点,目前的英语课堂导入多是谈话导入,以教师的提问为主,没有进入真正的语言情境操练。下面是笔者试教时的一个导入片段:
[试教片段1]
T: Hello,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e?(没等学生发问,教师又接着说)When do you get up, Miss Shang? What can you do, Miss Shang?(因为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方向,无法往下面进行,教师赶紧给学生提示)
T: I like English .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教师想引到歌曲教学上,但这个班的学生就是不喜欢唱歌)
T: Can you sing a song?
Ss: Sorry.(接连问了几个学生,他们都回答这个词,教师额头直冒汗)
T: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为了正常教学,教师只能硬着头皮按照教案往下走)
[思考]:如果把导入看作是课堂的“开胃菜”,那么上述导入不但不能增加食欲,反败了胃口。在这个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教学不感兴趣,即使是用英语去唱歌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他们都不想去做。最终,没有复习到前面学习的知识点,也没有把新知识铺垫出来,这样创设出来的对话有何意义?
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主动发问,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教学刷新1]
T: Now I'm very happy to have an English lesson with you here. Are you happy?(课件里面出现一个笑脸,并且有大笑的声音)
Ss: Yes!(学生看见笑脸后不约而同地笑了,并且用非常大的声音回答)
T: Are you happy? (在学生回答完Yes之后,课件里面出现一个哭脸,并且有伤感的声音)
■
Ss: No!
(教师适时引出happy和sad单词教学)
T: Just now you have learned four feeling words. Can you remember? (此时执教的是第二节课)
Ss:Tired, ill, thirsty, hungry...(因为刚刚学完,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T: Let's play a game. It is very lucky to open the door(开门大吉).
■
Ss: Im...I want to...
学生一看到这个游戏都兴奋得不得了,为了能打开门争先恐后举手,笔者几乎没说话,学生就把新句子的学习任务自行解决了。在不知不觉中,语言环境的主角由教师变成了学生。
[对比]试教片段1与教学刷新1的区别在于:教师发问,一个是学生被动地回答,另一个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只是一个小小的游戏,就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想表达的欲望与动力,体现了语言的实际作用。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才是主角,让学生多说多练,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点拨。这一游戏的设计,使教学活动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想用英语做事情。
二、Teaching process——运用游戏走进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游戏和运用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游戏学习语言的机会。每学一个知识点之前都要想想:我设计的游戏有效吗?我该如何运用游戏走入文本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试教片段2]
First:复述story time.(由于第一课时刚刚学完,设计的这一环节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
Second:展开“猜猜同桌怎么了”游戏。一名学生做出不同的表情,让同桌发问。(因为能很明显看出对方的状态,同桌之间即使发问也没有什么激情)
[思考]现代外语教学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关注内容,注重真实性,让学生想去用英语做事情。
[教学刷新2]
First: Boys and girls, let's review the story time. I can use picture one to make a chant.Can you use picture two to make a chant? (前面试教环节学生非常不乐意复述课文,笔者另寻他路,将课文的前半部分改编成了一个简短的chant,让学生利用课文的后半部分进行改编)
· Matter? Matter?
· Whats the matter?
· Are you hungry?
· No,No.
· I'm thirsty.
· Have some water.
· Have some water.
chant简单易懂,学生不一会就把后半部分改编出来了,不知不觉完成了整篇课文的复习,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用英语做事情的快乐。
Second: Let's play a game.(猜猜这些小动物们怎么了)
■
有了前面试教的教训,笔者不再让学生互相猜感觉,而是让学生猜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们怎么了,从而懂得如何保护小动物。学生的兴趣非常高,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将知识点记住了。
[对比]教学刷新2和试教片段2的教学内容是一样的,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学生在任务型游戏教学活动中,思维比较活跃,这一环节的设计将任务型活动与游戏的趣味性相结合,不仅给予学生运用语言的空间和时间,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想用英语去做事情。在教学刷新2的语境下,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掌握语言,将英语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上游戏设计正是关注了对话内容的真实性,学生自然乐意去交流、去表现。
三、Teaching summary——活用游戏拓展文本
小学英语教材以对话为主,教师首先应把文本交还给学生,包括涉及的异域文化、风情以及文本背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不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知识的习得上,文本解读后,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
[试教片段3]
T:Guess!What's the matter with Bobby?
(进入cartoon time 板块的学习,让学生看课件并且跟读,然后在小组之内练读,分角色扮演)
[思考]在试教片段3中,笔者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学生扮演结束了,课也结束了,这是培养学生自己用英语做事情吗?别说用英语做事情了,理解和运用cartoon time文本的目标都未能实现。难道课的结尾就是让学生演一下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进行了改进。
[教学刷新3]
T:You guess very well!(紧接上面猜“小动物怎么了”的游戏)Can you guess,what's the sound?(电话铃声)Oh,Mrs Fox is calling Mrs Mouse.Why does Mrs Fox call Mrs Mouse? What's the matter with Bobby?
(在此环节解决打电话的知识学习,分三步解决文本)
First:看第一遍卡通片,找出Bobby怎么了。
Second:看第二遍卡通片,找出大伙关心Bobby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读一读,进行扮演。
Third:Think and act.(想一想,小组内扮演。场景1:Bobby的蛋糕掉在了地上,他是什么心情,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场景2:Mrs Fox打电话给Mrs Mouse,她会说些什么呢?)
[对比]在片段刷新3中,对文本进行了趣味性的分层次解读,而且进行了延伸拓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使学生之间的对话变得更有趣味性和拓展性。把足够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课的结尾走向完美。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外国有一句谚语:“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聪明的孩子也会变傻)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展游戏活动,能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既可以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创设贴近生活语言情境的游戏,学生即使不会用英语做“大”事情,也会做“小”事情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川.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