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青少年的现状调查研究

2015-11-03龚萌

江西教育C 2015年9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解决办法分析研究

龚萌

摘 要:大家都很关注留守儿童,却鲜有人关注留守青少年。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吉安师范学校留守青少年生活、学习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 现状调查 分析研究 解决办法

根据《中国青年报》所载《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名是“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居于农村一隅之地,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一、留守青少年的现状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这些父母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舍弃自己的工作,离开所在的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些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成留守青少年,而留守青少年却鲜有人关注。笔者在师范学校工作这几年,留守青少年在师范学校中大量存在。有些留守青少年儿时并不是留守儿童,他们小时候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照顾,但是长大后,父母出去打工挣钱,他们变成了留守青少年;有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成为了留守儿童,而父母也一直在外打工,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留守青少年。这些孩子在进师范学校之后和父母最常交流的方式就是打电话。而这些父母和孩子的班主任则很少交流,大部分是根本不和班主任联系,因此很难获知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也对孩子的家庭状况知之甚少。留守青少年在学校的衣食住行完全靠自己,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因此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在性格和心理上会有微妙的差异,更容易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来。

笔者担任上一届班主任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女生,她的成绩优异,平时也踏踏实实,没什么出格的举动,但她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偷钱”。现实是她并不缺钱,但她说偷钱的行为可以给她带来刺激感。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她的家庭环境:她的父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她生活在叔叔家。父母几乎从来不会过问她的情况,叔叔家人也几乎忽略她的存在,她一直生活在孤独之中。从留守儿童到留守青少年,她有无数的心里话想对父母说,有无数的心事想要倾吐却从来没有这种机会和对象,慢慢地她开始走向极端,于是用偷钱的方式来引起大人对她的关注。

这件事对笔者触动极大:留守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会变得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二、留守青少年在吉安师范学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留守青少年各方面的状况,笔者对吉安师范学校的14名留守青少年展开调查,向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且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该调查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留守青少年的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留守青少年的心理状况;第三部分,是留守青少年的学习状况;第四部分,是留守青少年的教育状况(由他们的监护人填写或口述)。

从问卷第一部分的回答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留守青少年(10人)都是父母双双出去打工挣钱;父母外出务工时间达到5年以上的有11人,占到全部人数的79%;“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见到父母了?”对于这题,有10位同学选择的是“半年~1年”。这说明这些青少年的父母是长期不在他们身边的,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十分有限,绝大多数都有着父爱或母爱的缺失。这些父母的文化程度最高的为高中学历,最低的则是文盲,文化程度为小学和初中(7人)的居多。这说明留守青少年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在外打工,无法在学习上给予留守青少年相应的辅导。孩子和父母的主要联系方式是手机或电话。联系较勤的父母会一周左右和他们联系一次,懒惰点的很少联系(一个月左右联系一次)甚至不联系(2人)。

从第二部分回答的情况来看,这些留守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复杂多样。有11人选择“有时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不想念父母的”只有2人。“愿意父母出去打工吗?”对于这题,有10人都选择了“愿意父母出去打工,但是希望经常回家”。这说明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行为,孩子表现了超出年龄的成熟,他们对父母的行为是理解的。有一半人(7人)希望他们的父母能一周以内和他们联系一次。这说明孩子们还是很渴求能和父母经常沟通聊天的,还是会很惦记父母的。“你的性格是什么?”对于这题,选择“其他”选项的达8人之多,有个学生在答卷上写下“双重性格”。这说明孩子自我认识模糊,对自身性格特点缺乏清晰认知,也说明其性格养成缺乏父母引导的元素。“你有心里话最想对谁说?”对于这题,有8人选择了“朋友”,比选择“母亲”(4人)的多1倍。“父母未外出打工时,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谁帮你解决?”对这题,有9人选择了“同学和朋友”。这说明留守青少年因为缺乏父母之爱,所以更为重视友情。对“生理卫生是否有人指导?”这道题,有8人选择“很少”。留守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身体内分泌和物质代谢等各系统功能的增强,特别是性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不断增加、性机能的成熟,从而引起生理上的一些明显的变化,男女均出现了第二性征。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而此时的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指导,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部分对留守青少年学习状况的调查反映出,留守青少年的学习成绩都不是特别好,但是也没有很差的。14人中,有6人成绩是良好,6人是一般。这说明他们比较懂事,因为知道父母出外打工挣钱是为了他们和家庭,所以学习都比较自觉和努力。喜欢上学的是7人,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并有过半的人都认为父母打工对自己的学习影响不大。这说明他们早已习惯了父母不在身边,从小就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但是他们学习始终不能拔尖的原因也跟父母的离开有关。调查显示:父母的离开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比如孩子们认为父母的离开使得自己缺少监督,或因为思念父母导致精力分散而影响了学习。“家里有人辅导你学习吗?”对于这题,有高达11人(79%)选择了“没有”。“有人监管你看电视吗?”对于这题,有7人(50%)选择“没有”。在“监护人监管学习情况”这题中,有7人选择“有时过问”,有3人选择“基本不管”,仅仅有1人是“要求严格”。由此可见,这些留守青少年在比较缺乏监管和监督的环境中学习和长大,对自身的学习和前途将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根据第四部分“留守青少年的教育状况”的调查,监护人只能够尽到家长基本的义务和责任。比如在“监护人对孩子迟到、旷课甚至逃学所持的态度”这题中,有13人都选择了“坚决反对”。但是监护人对孩子更进一步的监管从问卷结果来看就没有那么乐观了。这可能跟他们自己的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有关。在“监护人主动与老师联系情况”这题中,选择“不联系”的有11(79%)人,仅有1人选择了“会与老师主动联系”。这种情况笔者也是深有感受。笔者在担任这几年的班主任过程中发现,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家长很少会经常、主动地和老师联系,一般都是新学期刚开学的时候见过面或是孩子出了事情时打打电话,学期中就很少和老师联系了。而对于“学校是否有关爱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机构”这题,14人全部选择“没有”。这说明,学校在关爱留守青少年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对留守青少年问题解决办法的建议

第一,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青少年的数量。

第二,建立代理家长制度,给予留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留守青少年教育问题也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他们的成长过程也会比较顺利,留守青少年也一样会成为阳光青少年。探索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更多的老师成为留守青少年的代理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青少年更多的关注。

第三,老师要经常与留守青少年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在建立良好团队精神的同时找到归属感。

第四,建议留守青少年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外出后也要经常与留守在家中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这一项工作可以在他们外出打工之前进行统一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升这些父母教育子女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关注和监管,实行对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要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青少年档案”,记录留守青少年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青少年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01).

[2]蔡玉军,罗国芬,邓喜芬.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J].青年探索,2005(06).

[3]罗国芬,蔡玉军.从非社会性行为视角看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6) .

[4]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10).

[5]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04).

[6]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

[7]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04).

[8]张宁娟.一个现实问题的理论关照——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特征分析及其策略探索[J].教育学报,2005(03).

[9]沈辉香,戚务念.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迫切需要父母的关心[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

[10]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解决办法分析研究
缺素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辐射记录审核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婚外情的解决办法
临湘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考
高职院校助困体系构建的现状调查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太原市高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建议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