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县核桃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与战略制定

2015-11-03李曼菲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核桃产业SWOT分析

李曼菲

摘 要:成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北部偏东,是甘肃省陇南市主要的核桃生产县,其核桃以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粒大仁饱的特有优势而驰名中外,是全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以成县核桃产业的发展为中心,首先对其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与原因分析,然后创造性地将当今企业战略理论中的SWOT模型与“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三大竞争战略模型用于其中,详细分析成县核桃产业的外部与内部环境,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核桃产业;SWOT分析;三大竞争战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1-0056-04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果树,有“木本油料王”之称,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我国核桃栽培品种多、分布广,全国24个省(区)都有栽培和分布,以云南、山西、甘肃、河北、河南和四川最多,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甘肃省年产核桃坚果2.5万吨,产量在全国核桃生产20个省市中名列第五位。陇南市是甘肃省核桃主产区之一,年产核桃坚果1.5万吨,位居全国市级核桃生产第四位。

一、成县核桃生产状况概括

(一)生产基本情况介绍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全县有核桃4.5万株,年产坚果152.6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全县进行了大面积的核桃种植,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县核桃总株数达到158万株,坚果产量达到1 800吨,到“十五”末期,全县核桃总株数达到440万株,年产核桃坚果5 000吨。2013年核桃1.18万吨,产值3.54亿元,人均50株,人均产值1 770多元。到2023年,全县核桃产量将增加现有产量的3~5倍,即产量为3.54~5.9万吨,产值10.6~17.7亿元,人均150~250株,人均产值5 310~8 850元。核桃收入占全年人均收入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成县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04年,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确定为全县主导产业,制定了“全县核桃产业开发实施方案”,使核桃产业进一步壮大,成为全国核桃生产重点县。

(二)产业迅速发展原因

1.发展科技优良品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县先后开展了优良品种的选育、引种和栽培试验研究工作,制定发展规划,从全国各个科研院所引进优良品种63个,并对当地种质资源进行良种母树选优工作,还将核桃列为全县的主导型特色产业,建立核桃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实用技术,开发新型产品,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建成了以大路沟核桃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观光园、核桃品种园和陈院优质核桃品种采穗园等“三园”为主的示范点12处,面积1.2万亩。针对当地核桃品种混杂,坚果质量差,栽培效益低的劣质树进行了高接换优改造。改造低产劣质树56万株,使全县核桃结果树良种化程度达到60%以上,核桃产业产值2006年首次突破7 000万元大关。

2.加强核桃服务体系建设。在核桃生产基地迅速扩张的同时,成县不断加强核桃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核桃专业协会,发展会员2 000余人,并聘请国内外著名核桃专家担任产业开发技术顾问,指导全县核桃产业开发,使科技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依托科技创新促进成县核桃产业发展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06年成县核桃申报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目前,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将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对原产地产品的保护授权。同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成县列为核桃试验示范基地。

二、对于成县核桃产业发展状况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环境和竞争条件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对于成县核桃产业的发展状况,笔者利用SWOT分析了其内外部环境基本情况,从而为今后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打下基础。

(一)优势

优越的自然环境。成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山区,陇南市北部偏东。东北与徽县接壤,西与西和县相邻,南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望,东南与陕西省略阳县毗邻。地处秦岭山脉南麓丘陵河谷地带,属西秦岭山脉余脉。南北宽约55公里,东西长约52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5°23′~105°57′,北纬33°29′~34°21′,总面积1 676.54平方公里。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750~2 377米之间。地貌特征南北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属南北过渡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适度,年均气温11.7℃,无霜期200天,年日照时数1 625.5小时,年均降雨量620.8毫米,相对湿度75%。地形气候土壤等有利于核桃生长发育,是陇南核桃最适生地带。

(二)劣势

1.种子繁殖,良莠不齐。成县核桃由于长期沿用种子繁殖,形成了遗传上的多样性,性状分离现象严重,品质良莠不齐。优良单株的坚果壳薄,仁色浅,风味香,取仁容易;而有的单株品质较差,取仁较难,仁色较深。结果时间初始期早晚不同,多数结果较晚,一般八至十年开始结果。单株产量差异悬殊,成龄树少则1kg~2kg,多则100kg~200kg。导致核桃产量低、品质不齐、效益慢,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

2.重栽轻管,产量不高。一是由于认识、体制、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虽然面积发展较快,但核桃栽培仍沿用传统技术,苗木质量、整地方法、栽植技术不能达到要求。二是成县的核桃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立地条件较差,管理粗放,对核桃树不修剪、不施肥、不灌溉、不防病治虫,致使树体高大,冠内荫蔽,通风透光性差,病虫害滋生蔓延,对生产发展极为不利。三是由于急功近利思想,乱剪滥伐枝条出售,破坏性采枝影响正常生长,单产低,产量不稳定。四是近年来虽然开始重视规划、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和管理,但具体的操作还是跟不上,效果不大理想。仍存在品种混杂、苗木大小不匀等现象,这些因素会导致今后出现成熟期不一致、病虫害泛滥等问题,从而影响效益。五是成县核桃品种嫁接苗的批量生产以来,出现大量的个体育苗户,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苗圃管理不规范,无人监管,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接穗配置,致使苗木品种混杂,苗木质量不理想,对优良品种的推广不利,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前景和效益。endprint

3.采收技术落后。成县核桃采收技术落后,以传统采收技术为主,就是待核桃青皮转黄时,一齐用竹竿击落,拾起堆沤去壳,晾干贮藏。这样采收的核桃外壳色泽不均,光滑洁净度差,部分核仁也有些变色变质,商品价值低。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采收过早,种仁不饱满,出仁率低,出油率低;二是采收过迟,因在温度较高的气候下,坚果要比果皮成熟的早,而果皮具有防止热量和水分散失的性能,使坚果热量积累,容易造成果仁温度升高到临界有害温度43℃,使坚果吸收水分后很快变质;三是在采后脱青皮、漂洗及晾晒等方面不够重视,核桃外壳色泽不均、不光滑、不洁净,严重影响外观质量。

(三)机会

1.政治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成县按照省委“联村联户”行动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双联行动任务,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核桃产业应成为双联行动的首要任务,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双联行动中,联村单位、干部通过多方筹集人力、财力、点对点帮扶,狠抓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不断加快核桃产业品种改良步伐,提升核桃产业质量效益,着力将成县打造为核桃产业规模化种植、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全国示范县。

2.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成县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核桃产业的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核桃增产、农民增收。中国人民银行成县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全面推广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同时,成县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搭建银农相连的新兴平台,通过座谈会等形式专题研究金融支持核桃产业发展的策略。通过创建多种抵押担保、加大还贷时间弹性、创新还款方式等途径,充分满足了成县核桃产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成县地方政府还和人民银行按照协会、品牌、物流、网店、供货、宣传“六位一体”跟进的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成县核桃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引导全县上下更新观念、拓宽眼界,在电子商务上寻求新的突破。

(四)威胁

仍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核桃树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异常影响,晚霜冻频发,影响范围广,严重区域造成核桃大幅减产或绝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对于成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战略制定

在此部分,本文以“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为商界人士提供的三种卓有成效的竞争战略为理论基础,再结合以上SWOT分析内容,为成县核桃产业提出一些有效的发展战略。

波特提出的三种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它们原本属于企业战略,它是指企业在同一使用价值的竞争上采取进攻或防守的长期行为。在本文中,笔者创新性地将其用于农业发展领域,旨在促进成县核桃产业更好地发展。

(一)总成本领先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核心在于建立起高效的生产发展方式,使成本在同行业中始终处于低水平。这就要求各相关部门在生产与发展中能尽量降低成本,进行各项费用的严格控制,尽力提高产品利润与附加值。以总成本领先战略为主体思路,本文为成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构思出了如下具体措施:

1.明确思路,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成县核桃产业发展要本着以农民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的思路,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从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这些都是降低总成本的重中之重。成县核桃生产规模日益壮大,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农民认识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核桃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就要提高核桃的商品率和附加值,从而获取更大利润空间,达到总成本领先的战略要求。而高商品率和附加值的首要条件就是核桃自身品质的优越性,于是首先需要生产出优质核桃。优质核桃的标准是外壳自然黄白色,取仁容易,种仁饱满,仁色黄白,涩味淡,单果重≥12g,壳厚度≤1.5mm,整齐度≥95%,出仁率≥50%,空壳果≤1%,破损果≤0.1%,黑斑果≤0.1%。

2.提高采收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核桃生产领域,需要大力推广适时采收、及时烘干的技术,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总成本领先的战略目标。适时采收核桃是关系到核桃出仁率、出油率及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要在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收,采下后应及时脱壳、漂洗。近年来,采用喷洒乙烯利和苯乙酸混合液的办法,使核桃的成熟趋于一致,实现一次采收全部坚果,保证坚果品质优良的目的,采收后要及时脱果皮,用次氧酸钠溶液清洗,接着用无烟的方法进行烘烤,带壳干燥贮藏,以提高初级产品的价值,增加果农收入。

(二)差别化战略

在公司战略领域,差别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具体措施有设计名牌形象,技术上的独特、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而在农业生产领域,差别化战略就体现在如何使生产的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从而为大众所知,从而赢得高水平收益。

1.加强宣传,以品牌拓宽核桃市场。核桃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1kg核桃仁含脂肪629.9g,蛋白质174.4g,碳水化合物104g,还含有钙、磷、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产生热量18.02kJ。其果肉(即核桃仁)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及氨基酸,可有效预防和减缓心脏病、癌症、动脉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皮肤瘙痒和慢性气管炎等。以这些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核桃营养价值的宣传,形成与市场上其他产品的明显差异,从而让公众意识到核桃的独特性,优越性与不可替代性。而除了以上所提及的核桃的普遍优势外,为促进成县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研究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色的核桃仁系列加工品,加快成县核桃产业化经营的步伐,能够进一步提高核桃消费量。endprint

2.加快良种化进程。依据成县的土壤、气候特点培育、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良种壮苗,结合当地特有的优越自然环境,能够加快成县核桃品种化栽培的顺利进行。为此,需要加快嫁接技术培训,筹好优良苗木、土地和资金等,用5—10年时间基本实现目标,从而培育出独居成县地方特色的优越品种。具体情况可分三类区别对待。一是凡种质优良、符合良种标准的均可大量繁殖,扩大良种资源;二是对具有特殊性状、果形特大、仁色特殊的可作为有价值种质登记保存;三是对树势壮的中幼龄低产劣质树实施高接换优,对树势弱或老龄的低产劣质树进行复壮更新。

(三)专一化战略

在企业战略中,专一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低成本与差别化战略的目的是在全产业范围内实现其目标,而专一化战略则是围绕着很好地为某一特殊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当今农业发展过程中,规模化种植和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成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可以利用专一化战略的思想,集中力量用于生产管理过程与生产示范园的建立,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1.加强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成县核桃的产量95%来自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种植的实生核桃树。近年来发展的良种嫁接苗尚未大量结果,因此对加强老核桃树的管理十分的必要。具体措施有加强核桃栽培实用技术推广,鼓励和组织科技人员到第一线进行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应用核桃生产、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科研成果,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致富带头人,通过科技带头人的辐射带动实用技术普及,使农民懂得以科技、管理提高效益。

核桃的十项管理技术即对核桃树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深耕施肥等方法,改善核桃树的生长环境,确实提高核桃的产量、品质和效益。一是整形修剪,结合实际,因树作形。立地条件差、干形弱的采用自然开心形;立地条件好的、干性强的采用变则主干型。修剪要全面观察,随枝修剪,先修大枝,后修小枝,再修结果枝。要注意做到合理选留大枝,去掉干枯枝和去弱留强。修剪的目的是使结果量增加,使树势增强。二是土肥水管理。春夏秋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松土,春夏宜浅10cm左右,秋季宜深30cm~50cm,春季在发芽前,夏季在土中虫卵大量出土时,秋季在果实采收后落叶之前。施肥浇水分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土壤施肥是结合复垦进行施肥浇水,采用穴状、环状、放射状或条沟状等方法,沟穴挖在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先施肥后浇水,每年三次。叶面施肥是在病虫喷药同时,于雌花开放期、果实膨大期、新梢旺盛期按规定的浓度喷施速效肥和植物生长营养剂。三是间作绿肥。在林地种植豆科作物,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四是病虫害防治。以人工防治为主,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病虫害,逐步减少污染,向无公害过渡,积极采用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办法,生产优质、安全无公害的核桃产品供应市场。

2.做好规划,建立集约化核桃生产示范园。成县核桃生产发展应坚持生态、文化、产业效益相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部门协作、合力攻坚、共建创业的原则;坚持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原则。一是改变原有的核桃多在地边或利用旁隙地零星种植,有苗都往房前屋后栽的现象。在选择和规划核桃园地时,应根据自然条件,本着集约化、规模化、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间的原则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在川坝、低海拔区主要种植香林等早熟品种,而在山区主要以发展清香、强特勒等晚熟品种。对新建园地要高起点、高标准,实行规范管理,以良种化为基础,推广包括矮化密植、整形修剪、防病治虫、落实核桃十项管理技术等技术,逐步提高核桃单产。生产出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优质核桃。二是选择适宜的土壤。以选择土层深度在0.6m以上的土壤,PH值在8以下,有机质含量大于1%,透水透气性良好,坡度在10°~30°,海拔1 000m~2 500m的阳坡或半阳坡地为宜。三是整地造林技术。采用大穴整地,早实核桃的初始种植密度可达25~30株/亩,在维持八至十年后适度间伐。一般株行距早实5m×6m,晚实6m×10m,穴规格为1.0m×1.0m×0.8m,栽苗前在种植穴内,分层压入有机肥、磷肥、泥土,栽前用波尔多液或10 000倍生根素处理苗木,并蘸上泥浆,然后选择壮苗定植于穴上,浇足定根水,并用杂草覆盖树盘以利成活。栽后要及时定干,防干旱死苗等。栽植时间以12月或早春1月为宜,栽后如遇天旱,灌水1~2次。

四、结语

成县虽然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而且近几年来,在政府及民众的多方努力下,成县的核桃产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从本文的SWOT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县核桃产业的发展除了具有很大的优势与机会外,还面临内部环境中的挑战与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另外,本文则从战略竞争角度,结合成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为其制定了系统详尽的战略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使得成县核桃产业在未来道路上发展得越来越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桃产业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水竹乡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病虫害防治在福贡县核桃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南方核桃产业现状与发展初探
核桃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