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核桃产业现状与发展初探
2015-08-05李明
李明
摘要:指出了核桃产业在南方武陵山区大力发展已有年头,栽植规模庞大,仅清江流域的长阳县就号称“百万亩木本油料大县”。以此县为例,多角度分析了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南方;核桃产业;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14603
1 引言
核桃(Jungians regia)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位列四大坚果之首,多年来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核桃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以及钙、钾、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其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以上,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人群是不可多得的保健佳品。同时,核桃树形高大,根系发达,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木材材质极优,广泛用于装饰、船舶、枪械制造业。核桃在国内外市场日渐走俏,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连年攀升,国内每公斤核桃坚果价格达到30~60元,全球核桃需求量仍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已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提高到粮油安全的战略地位,这无疑给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长阳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坚定“生态立县,产业富县”的理念,结合县情,确立了“建设土家发源地、都市后花园、低碳示范区”战略,绘制了“建设百万亩木本油料大县”的宏伟蓝图,制定了带领45万土家儿女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将以核桃等为主的绿色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的主力军,在山上再造一个长阳。长阳从2009年开始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本文从长阳发展核桃产业的可行性、历史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2 长阳县发展核桃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2.1 自然条件分析
2.1.1 适宜的温度
核桃喜温、耐寒,抗性强,适宜温区年平均温度8~16℃,极端低温≧-26℃,极端高温≦38℃,全年无霜期150~240d。鄂西南长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征。全县平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6.5℃,无霜期276d,年均降水量1335.5mm。年日照时数1875h,年辐射总量98.9kCal/cm2。灾害性气候主要有:旱灾、雪灾、洪涝、连阴雨、冰雹和大风等。目前,辽河、清香、云新三个核桃品种均引种成功并已试花试果。
2.1.2 适宜的湿度
核桃喜水、肥但土壤过旱或过湿均不利于核桃的生长和结实。长阳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92.9~1754.3mm,年平均降水量为1335.5mm,年活动积湿(>10℃)3000~5281.7℃,相对湿度85%。能够充分满足本地核桃品种及部分北方品种的生长需求。长阳县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全县共有大小溪河1978条,总长万余公里。长江的一级支流——清江横贯全县东西,境内流程148km,高差140m,流域面积3348k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8%。清江一级支流32条,二级支流44条,自西向东呈羽状分布,构成庞大的清江水系网。发达的水系,为核桃的生长提供了水份保证。
2.1.3 充分的阳光
核桃和其它果树一样,必需充分的阳光保证其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全年日照时数必须达到2000h以上,才能保证核桃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低于1000h,核壳、核仁均发育不良。长阳年平均日照时数远高于此,现已引进的“清香”、“辽核”、“云新”三个品种的核桃适宜长阳的光照条件。
2.1.4 优质的土壤
核桃喜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适应多种土壤,喜石灰性土壤,在山区河谷两旁土层深厚的地方生长尤其优良。境内土训成土母质主要有云母片岩、千枚岩坡积物(约占51%),板岩坡积物(约占38%)近代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粘土沉积物,石灰岩坡积物等5类。发育形成的有黄棕、黄棕壤、棕壤、石灰岩土、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全县土壤的土层厚度一般在25~80cm之间,肥力中等,质地多为壤土结构,结构较疏松,通透性好,pH值在5.5~7.5之间,有机质1.20%~8.16%,全氮0.06%~0.51%,碱解氮224.610×10-6~364.0×10-6,速效磷6.5×10-6~18.0×10-6,速效钾54.6×10-6~439.8×10-6。长阳的土壤因子,可以大面积满足核桃生长需要。
2.1.5 丰富的林地资源
长阳地处江汉平原向西南山区的过渡地带,境内山脉主要由武陵山脉和巫山山脉向东的余脉构成,两大山脉以清江为界。总地势西高东低,高低悬殊,山峦重叠,群山对峙,峡谷幽深,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全县共有大小山峰835座,其中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7座,最高点崩尖子海拔高达2259.1m,最低点的向家溪海拔仅48.7m,相对高差2210.4m。相对高差大于500m,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特殊的地貌类型和复杂的地形地势构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利用格局。全县土地总面积51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58万亩,占70%;非林业用地154万亩,占30%。森林覆盖率72.16%,林木绿化率77.38%;未利用地面积64万亩,占12.5%。全县的宜林荒山(荒滩)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四旁植树)地、需退耕还林地、难利用地、可改造低产林地7类地可造林地面积是82.6万亩,可以说发展核桃产业潜力巨大。
2.2 社会条件分析
核桃的优质高产需要精细的培管,大量的劳动力和足够的财力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2.2.1 充沛的人力资源
全县辖11个乡镇,154各村,99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94万户,总人口40.73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99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3.85万人,农村劳动力21.56万个,全县劳力资源充足。
2.2.2 可靠的财力保障
2014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00.51亿元,财政收入11.739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466元。同时大量的国家扶持资金可整合用于产业发展,有足够的财力保障。
3 长阳核桃产业发展的概况
3.1 长阳栽培核桃的历史
长阳有着悠久的核桃栽培历史,明代史书中《物产》部分共开列6种林果,其中就有核桃,本县北部山区榔坪镇核乐园村因种植核桃而得名百年。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中期,全县先后两次大规模栽植过核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核桃产业开发不断得到重视。“十五”初,县委、县政府按照“自给型农业,商品型畜牧业、经济型林果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把小而全、多而杂的果、畜、茶、药、菌五个重点产业浓缩为核桃、畜牧、茶叶、药材四大产业,提出着力构建“南果北茶中药材”的产业格局。“十一五”末,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思路,提出了“核桃抓种苗、柑橘抓品质、茶叶抓规模”的“222”工程(即到2015年,全县实现核桃1.33万hm2,茶叶1.33万hm2,柑橘1.33万hm2的奋斗目标)。
3.2 长阳发展核桃产业的现状
长阳自2009年大规模发展核桃产业以来,栽培面积已多达20余万亩,多为1~5年生幼龄核桃园,现在新栽培面积每年还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核桃产业发展的走的是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大户、小户的经营模式。公司、企业、大户实行土地流转,通过租赁、承包、经营等模式,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果农”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在全县适宜发展区建成优质核桃基地1.28万hm2,加上0.2万hm2亩散生老核桃园,全县核桃面积累计达到1.48万hm2,形成了全县11个乡(镇)、1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有林场,2个林科所等为主的核桃经济林带,全县核桃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4 长阳核桃产业存在的问题
4.1 群众缺乏长远发展的信心
由于核桃栽植周期长、见效慢的实际情况与群众心理预期的差距,使得部分群众对发展核桃产业的思想认识模糊,发展信心不足,决心不大,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农户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落实,习惯种植见效快的传统苞谷、洋芋,没有看到长远的利益。栽植核桃比较粗放,没有真正把核桃当作一个脱贫致富的好产业来经营,付诸实际行动,严重地影响了全县核桃产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4.2 核桃日常管理粗放
近年来,全县核桃基地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发展,由于受传统习惯影响,部分群众科学管理意识淡薄,从不浇水修剪、不防虫治病、不松土施肥,放任自流望天收,是只造核桃林,不当核桃园来管理经营,致使挂果率低,品质差,产量低。更有甚者,只图眼前利益,或间作不合理,粮果争地争水肥,或干脆毁林种粮。
4.3 技术力量薄弱且滞后
县、乡、村、社四级核桃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多年来是林业部门跳独舞,由于人员经费等客观条件限制,各乡镇林业站仅有1~2名林业技术人员,但均不是经济林专业且不可能专门从事核桃技术服务指导工作,村、社两级跟本技术人员,科技含量低,覆盖面小,技术措施不落实,致使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4.4 产业投入散而不统,缺乏发展后劲
财政支农资金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发挥资金统筹效益;涉农资金捆绑投入农业产业建设的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金融机构支持乏力,中小企业担保实力弱,农民及专业合作组织贷款难,龙头企业融资难;农业保险还没有辐射到核桃、茶叶等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风险保障能力低。
4.5 基地缺乏大和专的整体效益
全县核桃基地多,但品种杂、规模小、效益低;重建设、轻管理,核桃产业仍处于初始发展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有基地、无规模,有规模、无效益”的问题相当突出。
4.6 核桃产业链条不健全
目前,全县的核桃仅限于出售干果,没有建立深加工产业企业,核桃的产出效益没有深度开发,而且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品牌效应,核桃产业开发,目前还在起步阶段。虽有部分核桃初级包装企业,但仅供商贸超市直销,没有进行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
5 长阳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5.1 制定长远规划,坚定发展思路
事实充分证明,长阳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这一方向是十分正确的。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两大产业的重点开发地位,持久坚持宜核则核、宜茶则茶的发展理念。坚持适地适树,科技推广,精细管理,合理间作,长短结合。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坚定信心,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户的“致富果”、“摇钱树”。在建设“低碳示范区,都市后花园”的战略部署中,将核桃产业发展成为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的精品、高效产业,彰显长阳绿色产业引领区的特色。
5.2 典型示范,精细化管理
分级确定不同层次的示范点,抓好一批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社、示范户建设,通过典型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带动群众科学栽培,精细管理,确保老园更新升级,新园早产丰产。
5.3 技术培训,确保成效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技术培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是现阶段迫在眉睫的大事。充分发挥“传帮带”的老传统,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让科学核桃种植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通过免费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培训直接到田间、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确保核桃产业技术服务到位,农民收益有保障。
5.4 技术支撑,保障报务
要按照“县有专家、乡有技术员、村有能手、群众是明白人”的要求,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县、乡、村、社、户五级网络覆盖全县核桃栽植区域,实行无缝管理,层层包干,完善技术服务承包责任制,真正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块,实施到每株核桃树上。
5.5 整合资源,抱团发展
要彻底改变现在各自为阵的经营方式,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在不影响现有权利人的正当利益前提下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建立集约经营模式,既保护了原有投资人的利益,又扩大了规模,节约了技术、人力、管理成本,更增加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6 培育龙头,提升效益
全县现有的初级包装和加工企业尚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理应扶他一把。有关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他们尽快成长壮大为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创办一批核桃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良性产业模式,实现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王海民,侯 梅,周忠诚.重庆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4(2):57~58.
[2]覃江文,夏爱群,李玉成.关于南方核桃发展热的反思[J].中国果业信息,2014(5):19~20.
[3]魏植德,夏爱群,李春桃.清香核桃在湖北长阳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4(3):135.
[4]刘 平.试论生态经济林的产业化经营[J].科技致富向导,2012(25):313.
[5]赵宝军.面向21世纪我国核桃发展策略刍议[J].中国经济林现状与对策:1996(2):191~192.
[6]游 玮.山阳县核桃产业发展及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