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2015-11-03周贞平陈春燕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马克思价值

周贞平+陈春燕

摘 要:只有当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明确的理解时,才能做到准确地从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当中吸收有益于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切有益因素,并将其合理地运用于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当中去。同时,由于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成果主要在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探究。为此,不能将其运用于直接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工作当中去。但是,在这一理论中马克思所运用的多种研究方法仍不失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社会发展理论;价值;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1-0001-02

一、当今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评价

在当今世界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是我国当今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这一突出问题已引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关注以及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所以,我国充分利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来指导我们国家乃至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此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见解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当今我国在发展社会中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解析,还做出了回答。他们觉得虽然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具有相当高的现代价值,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不可能解决我国在发展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所以应当通过有效地解决我国现实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来阐述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二种见解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部分观点具有重要当代意义,通过这部分观点来肯定其社会发展理论的全局意义。他们认为,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发展是一种规律的共性与实现途径个性相统一的结果。社会的发展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资本主义相关阐述以及一些对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相关论断等,用它们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疑惑。并且用来研究某一国家走的是什么样的发展途径等,依旧拥有相当可观的理论价值。

第三种见解是,否定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他们认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重点用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对于落后的国家的发展问题的阐述是零散的,是不成体系的。因此,马克思的这种理论是根本无法为当代我国建设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任何启示。

总体而言,当今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是人们没有妥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只注意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某一个或某一些理论所能够带给人们的现时代的启示,从而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这一个有机整体的当代价值的探究有所疏忽。二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斟酌不够细致,使这一理论和它形成时所依附的那种大的历史背景相分离,仅仅只通过对这一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零散的语言研究其应具有的时代价值,这样便脱离了马克思的真正主旨而平添了探究者自身的个人主观色彩。三是没能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我国当今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并没有做出全面的阐述。但是,人们应该意识到,尽管每个时期的性质以及每个时期发展的规律性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是马克思那个年代的社会和人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终究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如果人们硬是将马克思有关社会发展的诸多结论直接运用于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那么就会因小失大,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始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所提出的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它是后来五种社会形态的雏形。在《资本论》等著作中所提出的关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状况的分析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马克思晚年将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以及关于经济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等理论,看作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但人们应当意识到马克思所论述的上述理论在其社会发展理论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尽相同的。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仅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还对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进行了具体研究。而马克思尤以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及其前途的探索最为深入、具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认为:“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式看成是向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1]只有站在最后的历史形态的角度上来回头去看过去的各个历史阶段,才能真正领会到那些已经过去的历史的真正意蕴。这说明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研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几乎包含了人类社会的所有发展阶段。但不难发现,马克思的这一科学理论一直都是以资本主义为研究中心,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走向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的论断,即他在“五形态”论中所提到的“共产主义”以及他在“三形态”论中所提到的“时间经济形态”。马克思所得到的这些结论,并不适合直接应用到各个具有不同发展境况的国家当中去。为此,马克思曾说过:“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那就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2]

为此,人们务必要清楚,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以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为榜样的,绝对不能把它当作万能定律直接运用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构建之中。因此,要想深入而准确地研究和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必须把着眼点定位于学习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其价值取向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吸收到更为有益的理论依托,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

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同马克思所处的大的历史条件境况相比,所面临的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其总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当今社会所处的具体条件却与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出入。人们强调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并不是希望它能够为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疑问揭晓谜底,也不要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当作可以医治百病的妙药不假思索地胡乱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就曾经指出:“我觉得,在马克思出现以后的时代认真研究马克思应当是每个气抱严肃态度的思想家的中心问题,掌握马克思的方法和成果的方式和程度决定着他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3]而人们所强调的方法是蕴涵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而非独立于其外的。

首先,必须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当今社会的发展问题。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同其他理论一样,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并完善的体系。这就要求人们要合理运用并牢记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且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仔细解读来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同时必须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在不断前进的人,一步一步地在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社会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人们就可以借助社会的平台不断地发展自己,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利用自身的小发光点去营造社会的大光环。在现当代,我国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这也是追随时代的结果,我国现在需要利用“法”去维护我国人民、民族乃至国家的利益。

其次,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坚持批判性的方法态度,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只有将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起来,才能使社会主义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马克思正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才觉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就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具有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社会主义注重发展生产力,这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地方。因为生产力是根基,是其他一切社会可以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注重发展生产力必将是取得重大发展的关键。第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因为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并且以共同富裕作为长远目标来实现,这样可以避免两极分化的产生,有利于营造和谐共生的局面。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人们也必须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的一切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当今社会发展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

最后,马克思所设想的存在于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目标是与当今社会发展所面对的现实需求完全吻合的,这足以体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本身所拥有的强大的穿透力。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形态,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的曙光。第一,从物质方面来讲,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门先进技术的应用,人们在当今时代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总和以及人们在当今时代所能够创造的物质财富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状态。除此之外,人们的这种能力还仍然处于不断攀升的过程当中。而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得到了不断的调整。以此为基础,私有制的彻底消除也必将成为现实。所以,应该坚信共产主义社会会迎合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第二,从精神方面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在变得日益紧密,随之而来的在这一过程当中的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特有的文化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这样人们在某些方面便能够日益达成共识,人们自身所具有的视角也会变得更为开阔,从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总之,作为现实的人,就要为实现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积极吸收、运用马克思的科学研究方法,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最终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4.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30.

[3] 卢卡奇自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21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价值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