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管神经切断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2015-11-03李湘胜
李 琴,李湘胜,柳 浩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医院,长沙市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长沙 410006)
翼管神经切断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李 琴,李湘胜,柳 浩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医院,长沙市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长沙 410006)
目的:探讨翼管神经切断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对过敏性鼻炎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其中A组给予翼管神经切断的方式进行治疗,B组给予下鼻甲粘膜下剥离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B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4%,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要明显的低于B组;术后随访1年,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B组的14.6%。结论:翼管神经切断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治疗过敏性鼻炎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治疗方法比较,翼管神经切断方法疗效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翼管神经切断;下鼻甲粘膜下剥离;过敏性鼻炎;疗效
临床上,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粘膜变应性疾病,同时它还是一种鼻腔粘膜组织肺感染性炎症[1],能够引发多种并发症。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该疾病不能被完全的根治[2]。过敏性鼻炎虽然不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但是却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加大对该疾病的重视与治疗。过敏性鼻炎在传统治疗中通常会采用内科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手术已经逐渐成为了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手段,翼管神经切断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治疗就是其中的两种,因此,本文对翼管神经切断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了探讨,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2013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范围为16~54(岁),平均年龄(32.1±4.1)岁,患者的病程为2~21个月,平均病程(8.36±3.01)个月。所有患者都为过敏性鼻炎患者,都符合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3]。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翼管神经切断组)与B组(下鼻甲粘膜下剥离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A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34.3±4.9)岁,平均病程(7.26±2.93)个月;B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1.2±3.9)岁,平均病程(9.04±3.64)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所有患者都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A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通过平卧位,采用含高浓度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棉片收缩并局部麻醉鼻腔粘膜,对蝶腭神经、下鼻甲局部以及筛前神经等给予1%的利多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进行浸润麻醉,在鼻内镜的辅助下使下鼻甲向外侧移位,在中鼻甲附着缘外侧进行切口,长约0.5cm,使患者的翼管神经口充分暴露,通过套有绝缘层的长探针在翼管口做电凝烧灼,直到患者的翼管周围组织发白,使患者的翼管神经被切断,双侧鼻腔填塞止血海绵[4]。B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鼻甲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鼻腔粘膜给予1%的利多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下鼻甲上方及前端作一切口,充分剥离下鼻甲粘膜,使下鼻甲骨充分暴露,若下鼻甲骨肥大予切除部分,复位下鼻甲粘膜,双侧鼻腔填塞止血海绵。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都给予3d的抗生素静脉滴注,之后再口服抗生素7d。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其标准主要是依据变应性鼻炎结膜炎生活质量表(RQLQ),其中显效:鼻塞症状完全的消失,鼻腔通气良好,日常生活、睡眠质量及情感状态等都处于良好状态;有效:鼻塞症状有一定的改善,鼻腔通气较好,日常生活、睡眠质量以及情感状态都具有明显的好转;无效:鼻塞症状无改善,鼻腔通气较差,日常生活、睡眠质量及情感状态等都无明显的改善。此外,还要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的分析都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均值±标准差进行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通过对手术后患者采用RQLQ进行评价,结果发现,A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4%,两组间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例(%)]
2.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通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都明显的低于B组患者,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2.3随访结果 经过1年时间的随访,结果发现,A组出现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1%,B组出现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3%,两组间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A组患者出现鼻腔干涩症状患者2例,嗅觉减退症状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B组患者中出现鼻腔干燥症状的患者有4例,嗅觉减退的症状患者2例,头昏症状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疾病,主要是机体在接触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鼻粘膜产生的[5],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该疾病患病率较高,并且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该发病率呈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疾病具有多种临床症状,如鼻痒、打喷嚏、流鼻涕、显著的鼻塞以及鼻粘膜肿胀等,该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炎症疾病之一。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最根本的方法是避免接触变应原,此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药物以及免疫性进行治疗,但是通过各种激素以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够显著,并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远期临床疗效不佳。随着医学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通过手术治疗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中有研究发现,通过翼管神经切断手术与下鼻甲黏膜下剥离术能够有效的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6]。
在鼻腔内,翼管神经是一条支配鼻腔粘膜的主要的混合性神经,主要包含两种成分,分别为副交感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翼管神经对鼻腔及鼻窦中近3/4区域的血管收缩以及腺体的分泌进行支配,通过翼管神经切断手术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其主要机制为切断鼻腔内大部分的副交感神经,进而使鼻腔、鼻窦的血管处于一种收缩的状态,并且降低鼻内的分泌物以及泪腺的分泌,进而降低鼻粘膜的敏感性。通过切断翼管神经,能够减轻鼻粘膜上层细胞固有层的水肿症状,恢复上皮假复层的状态,使嗜酸粒细胞含量降低乃至消失,同时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7]。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方式治疗过敏性鼻炎,其主要特点为手术的时间较短、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并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低。但是,通过翼管神经切除术进行治疗有一些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手术难度比较大,例如鼻翼神经的前孔显示不够清晰,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探针插入到管内等,这就意味着手术技术含量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手术医师必须具备非常高的技术以及娴熟的技能等[8]。如果手术发生失败等现象,就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下鼻甲黏膜下剥离术也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见手术方法,下鼻甲是过敏性鼻炎主要的靶器官,对下鼻甲进行部分的切除能够消除鼻甲肥大产生的鼻塞症状,并且能够使鼻腔粘膜与变应原接触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降低过敏原在鼻腔内的浓度;对鼻腔粘膜下腺体进行部分的剥离能够有效的降低鼻腔黏膜的腺体的分泌[9];此外,下鼻甲黏膜内存在一定的副交感神经节,切除部分下鼻甲能够使机体的神经节降低,同时能够切除部分的感觉神经,使机体感觉-副交感神经反射能力降低,从而释放较少的P物质以及神经肽等。另外,该治疗方式能够降低过敏性鼻炎的部分临床症状,例如流鼻涕等,同时还能够改善鼻腔通气,减轻鼻塞等症状[10]。但是该治疗方式同样具有一定的缺点,其手术时间较长,对机体的损伤较为严重,同时术后带来的并发症较高。
本文通过观察翼管神经切断与下鼻甲黏膜下剥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下鼻甲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4%,表明两中治疗方式都能够有效的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效果都比较理想,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流血量方面,翼管神经切断术要明显的优于下鼻甲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两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经过1年时间的随访,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翼管神经切断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3%,要明显的低于下鼻甲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发生率14.6%,两组间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翼管神经切断与下鼻甲黏膜下剥离治疗过敏性鼻炎都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治疗方法比较,翼管神经切断方法疗效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1] 李萌, 魏肖云, 汪受传. 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药辨治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7(3): 353-355.
[2] 王建均. 特异性免疫治疗及翼管神经切断在变应鼻炎治疗中的作用. 中南大学, 2011.
[3] 谭岭, 王天生. 翼管神经切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指南, 2013, 4(11): 173-174.
[4] 尹局中, 巩孝文, 倩希. 翼管神经切除术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常年性鼻炎的远期疗效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22(4): 480-481.
[5] 李宏, 顾建青, 张罗苯, 等. 磺贝他斯汀与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 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 7(l): 45-50.
[6] 马力学, 赵波, 姜海燕. 鼻内窥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J]. 海军医学杂志, 2009, 12(22): 113-114.
[7] 周斌, 陈向阳, 何胜华. 蝶腭和筛前神经电灼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0, 5(4): 236-237.
[8] 赵哲成, 谭国林. 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评价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型鼻炎的疗效[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 16(3): 37-40.
[9] 肖水芳, 王惠丽, 王桂香, 等. 离子下鼻甲部分消融术与吸割钻下鼻甲部分切除术[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13(5): 317-318.
[10] 黄赛瑜, 黄加云. 低温等离子下鼻甲黏膜下消融治疗青少年慢性肥厚性鼻炎[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0, 23(1): 80-81.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y cutting the wing tube nerve or stripping the inferior turbinate mucosa
Li Qin, Li Xiang-sheng, Liu Hao
(Changsha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The Fouth Hospital of Changsha, Changsha 410006, China)
Objective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y cutting the wing tube nerve or stripping the inferior turbinate mucosa. Methods We selected 9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ho were come to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at the time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3, and then devided them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48 cases of patients randomly. The group A was given the treatment of cutting of the wing tube nerve, and the group B was given the treatment of stripping the inferior turbinate mucosa, and then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was91.7% , and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B was85.4%,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not significant, it hav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ut 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group A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r 1 year,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group A is 6.3%, group B is 14.6%, there ar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t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Both of the two ways of treatment such as cutting the wing tube nerve and stripping the inferior turbinate mucosa have a good clinical effect, but compare to the way of stripping the inferior turbinate mucosa, cutting the wing tube nerve must be much more better, and it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also much more lower and security, it was worth to b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widel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cutting the wing tube nerve; stripping the inferior turbinate mucosa; allergic rhinitis; curative effect
R765.21
A
1673-016X(2015)03-0065-03
2015-01-20
李琴,E-mail:28223657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