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机插规格对双季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015-11-03李建茂韦月白杨为芳黄严谭素宁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杂交稻株距行距

◎李建茂韦月白杨为芳黄 严谭素宁

(1.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 530001;2.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530022)

不同机插规格对双季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李建茂1韦月白2杨为芳2黄 严1谭素宁2

(1.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530001;2.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530022)

文章介绍了开展双季杂交稻不同机插植规格对比试验研究情况。分析了不同机插植规格对于双季杂交稻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的影响,提出了在广西地区应大力示范推广行距25cm×株距16cm的机插规格。

水稻;机插规格;产量;生育进程

广西在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条件先天不足、生产规模经营较小、社会化服务水平不够高、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较弱等因素制约,导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较慢,与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有较大差距。到2014年底,广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7.32%,比全国平均水平74%低7.32个百分点。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为95.05%、20.44%、77.24%,其中机插秧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56个百分点。尤其是机插水平较低,成为水稻生产三个机械化作业关键环节的突出短板,制约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地方开展机插秧不同规格对比研究。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龙粳31最适合的插秧规格为30 cm×12cm[5],江苏盐丰、浙江常州、贵州遵义的试验均表现为行距30cm×(12~16cm)的产量表现较好。[6][7][8]广西开展双季杂交稻机插不同规格试验对比试验研究起步较晚,2013~2014年,广西农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联合组织不同县(市、区)开展双季稻不同机插行距与株距对比试验,主要目的是观测、分析不同机插行距与株距对双季杂交稻产量、经济性状和生育期等方面的影响,选择广西水稻机插最佳行距和株距,从而为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品种

2013~2014年,连续两年四造在宾阳县、八步区、桂平市3个地方实施,试验品种各有不同(见表1)。

表1 试验地点及品种

(二)试验处理

试验设计:(1)行距30cm×株距12cm;(2)行距 30cm×株距14cm;(3)行距30cm×株距16cm;(4)行距25cm×株距12cm;(5)行距25cm×株距14cm;(6)行距25cm×株距16cm。共6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小区面积50m2左右,四周设保护行。

(三)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个县(市、区)每造共18个小区。秧苗移栽时严格按照试验设计进行机插,移栽后定期调查群体分蘖动态,观测、记录生育进程、分蘖动态、农艺性状等情况,成熟期取样考种,实割计产。田间管理方式按照当地杂交稻生产技术措施统一执行。

二、结果与分析

(一) 不同机插规格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从各试验点早、晚稻平均产量看(表2),行距30cm时,宾阳、八步两县(区) 均以株距16cm的处理产量最高,桂平市以株距14cm的处理产量最高;行距25cm时,三县(市、区)均以株距16cm的处理产量最高。

分年度看,2013、2014年均以行距25cm×株距16cm的处理产量表现最好。2013年,行距25cm×株距16cm的处理比行距30cm×株距 12cm的处理增产38kg/667m2,增产 8.94%;2014年,行距25cm×株距16cm的处理比行距30cm×株距12cm的处理增产25.27kg/667m2,增产5.33%。

从种植季节看,早稻、晚稻也均以行距25cm×株距16cm的处理产量表现最好。早造,行距25cm×株距16cm的处理两年平均比行距30cm×株距12cm的处理增产 31.54kg/667m2,增产7.19%;晚造,行距25cm×株距16cm的处理两年平均比行距30cm×株距 12cm的处理增产31.79kg/667m2,增产7.2%。

三个试验点两年四造平均产量对比结果表明:以较小行距(25cm)和较大株距(16cm)的处理产量表现较好。行距25cm×株距16cm的处理比行距30cm×株距12cm的处理增产31.67kg/667m2,增产7.2%。

表2 杂交稻不同插植规格对比试验验收结果

(二) 不同机插规格对杂交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试验设在广西东部水稻主产区南、中、北三个主要县(市、区)进行,选用的杂交水稻品种生育期在120天左右。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机插规格、不同的水稻品种对水稻返青期没有影响;不同的机插规格对于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的影响不大,各处理差异不明显。

(三)不同机插规格对杂交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见,行距相同、株距为16cm时,蔸有效穗、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千粒重都较株距为12cm和14cm的处理有所增加;行距为25cm时,虽然每穗实粒数较行距30cm的处理略低,但667m2有效穗数、千粒重增加,因而理论产量、实际产量较行距30cm的处理有所增加。

表3 不同机插规格对杂交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三、结论

(一) 经2013~2014年连续在有代表性的三个县(市、区)开展不同插植规格对比试验,较小行距(25cm)和较大株距(16cm)相对于其他处理产量表现较好,建议今后在广西双季稻地区应大力示范推广行距 25cm×株距16cm的机插规格。

(二) 在广西双季稻地区行距(25cm)和株距(16cm)的插植规格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三)在广西,不同双季杂交稻品种的不同插植规格,对各品种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不同杂交稻品种、不同插植规格的返青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之间差异不明显。

表4 不同机插规格对杂交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1]王明源,周纯红,朱秀红.单季杂交稻不同机插规格试验初报[J].中国农技推广,2009(09):22.

[2]黄程宽.机插条件下双季稻不同品种和基本苗的产量形成特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3]刘晓娜.杂交稻不同机插模式下生长与产量形成及秧苗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4]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刘晓娜.杂交稻机插秧技术研究[J].杂交水稻,2010,S1:436~440.

[5]黄黔生.水稻不同机插秧规格对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3(06):558~559.

[6]何水清,林龙你,叶晨光.机插秧促早栽培和早稻插秧规格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58~60.

猜你喜欢

杂交稻株距行距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