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机推广机制建设 提升农机推广服务能力
2015-11-03唐荣光
◎唐荣光
(灵川县农机技术推广站 541200)
加强农机推广机制建设提升农机推广服务能力
◎唐荣光
(灵川县农机技术推广站541200)
灵川县通过连续3年完善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加强农机推广机制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了全县优质特色农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灵川县地处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南、西三面环抱世界风景名城桂林市,全县辖5乡7镇128个行政村,总人口38.1万人,农机总动力51万kW,农机总作业值5.12亿元,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8.65%。全县县、乡、村三级农机技术推广网络建设较为完善,共有农机推广机构13个。其中,县站1个、乡镇站12个;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编制32名,其中,县级5名、乡镇27名;共有中级技术人员 10人,初级技术人员16人;全县村级农机管理员128人。目前,农机推广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县站为前沿,乡(镇)站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为九屋镇、三街镇农机站新建330m2办公用房,为各乡镇站配备了一批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改善了乡镇农机站工作环境、推广手段及服务设施建设,调动了乡镇农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了乡镇农机站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运行机制建设
1.建立农机推广新机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全力推行“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基地示范户+辐射户”的农机推广机制。一是从县乡两级农机专业技术队伍中选出5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专家组成员;二是从县乡两级农机人员中,选聘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熟悉农村的基本情况、技术需求,能完成技术指导任务的专业技术骨干35名为技术指导员,并按产业不同分为水稻、桃子两个专业指导组。
2.完善各项制度。加快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完善农机推广责任制度、农机推广人员聘用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培训教育制度等四项制度,并将各项制度上墙公示。明确各个岗位农机人员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强化农机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
(三)提升农机推广服务水平
1.根据主导产业,确定主推机具、主推技术。灵川县确定水稻、桃子为两大主导产业。水稻产业主推机具为水稻插秧机、高性能植保机械、水稻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等;桃子产业主推机具为高效植保机械等。水稻产业的主推技术为水稻育插秧、收获和稻谷烘干等机械化技术;桃子产业主推技术为植保机械化技术。
2.建好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依托现有示范基地,选择交通便利,技术力量较强和规模适当的试验基地,建立两大主导产业示范基地4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2个、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1个、桃树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个)。由基地承担相应主导产业主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每个基地安排一名以上专家负责推广技术指导,开展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
3.做好农机人员业务培训。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对农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一是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参加自治区农机局、农机推广总站和市农机局组织的农机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二是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对农机技术指导员进行培训;三是由技术指导员对农机户、示范户进行培训。
三、主要成效
通过项目带动,全县农机推广工作一改过去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服务内容上,由单一的技术服务向农机信息、农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综合服务转变。
(一)农机推广新机制作用凸显
在农机推广新机制运行过程中,该县农机部门注重与灵川兆丰、广西康华等涉农龙头企业衔接,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使农机推广落到实处,取得良好成效。如龙头企业广西康华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九屋镇江头建立的优质绿色水稻基地100hm2,灵川兆丰公司在潭下薛家村建立的高端有机米种植基地66.67hm2,通过对示范基地的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种植效益,达到企业、合作社、农机推广部门“三赢”的目的。通过农机推广新机制的运行,广大农民、农机手不仅可以向当地的农机站咨询,还可以向农机推广专家、技术指导员请教技术指导。通过岗位责任制、绩效考评制的运用和激励,广大农机推广人员深入基层的积极性提高,大家“下得去、有事干”,有力地推动了“专家+技术指导员+基地+示范户+辐射户”这一农机推广运行机制。
(二)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技术推广队伍得到锻炼。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广大农机技术人员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通过与农民零距离的接触,使广大技术人员对农民的需求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技术人员的责任心,转变了工作作风,技术推广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力度大幅提升。通过多层次的培训,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农民的科技素质普遍提高。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基地现场观摩、农机人员的入户、现场指导,使广大农民对主推技术的技术要领的把握更加到位,应用科技的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
(三) 经济作物机械化推广步伐明显加快
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强力拉动,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该县高效植保机械、微喷灌、滴灌设备等各类设施农业机械数量大幅增加。围绕柑桔、油桃、犁子等经济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实施重点突破,经济作物机械化获得较快发展。在潭下镇黄柏村、海洋乡大山脚村分别引进了柑桔、油桃植保机械进行试验示范;在灵川镇渡头村实施微喷灌机械化,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