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模式是中国媒体的发展方向吗?
——访无界传媒执行主编黄志杰
2015-10-31实习生丨朱可也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实习生丨朱可也
“无界”模式是中国媒体的发展方向吗?
——访无界传媒执行主编黄志杰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实习生丨朱可也
“无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4月13日,当“无界传媒”借用网络名句发布招聘启事时,迅速集聚了新闻同行的眼球。
“无界传媒”由财讯集团联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阿里巴巴共同组建,是一个首期投资亿元级的“一带一路”时政、商业国际化新媒体机构,追求“极致挖掘、极致传播”。9月16日,无界新闻客户端上线。
这无疑是今年传媒界一件大事。“无界”有着怎样的理念及初衷?或许可从这位与它志同道合的伙伴身上体会。本期,《中国传媒科技》专访无界传媒执行主编黄志杰,看看他对“无界”的看法。更多传媒人专访,请见本刊微信公众号
黄志杰无界传媒执行主编
“梅子匠”
死去的不是纸媒,是宣传纸
黄志杰:一名优秀的记者,要经历从日报训练到一个领域的深度挖掘,再到全盘大势的挖掘的过程。我并不建议刚入行的学生们直接去周刊或者开始就写深度报道,经历日报训练很重要。包括现在加入新媒体机构的采编人员,也需要把这种严肃的、密集的训练补上。
我特别建议记者一定要到新闻现场去。有一个场景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刚入行的时候,遇上一次大爆炸事故,我越过几层警戒线,假冒领导秘书的身份来到现场,铁轨被烧得红通通的,液化气罐车随时要爆炸,在现场那种灼热感下,那种气场之中,我对消防员的处境和选择的理解自然建立了。
关于积累,一名记者需要有一个长期关注的城市、一个长期关注的产业,以及一个长期关注的机构或者企业。在关注了这些之后,才能理解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比如社会运行的逻辑、政经走势、中国人的价值观等等。
我选定的是湖南省衡阳市。我几乎关注这座城市一切琐碎的细节,湘军名人、河道、书院、交通、人群、官员变迁、企业布局、开发区、酒店、寺庙、官员、建筑、毒品、城管、窃贼……我注意到衡阳是被中国人忽略的世界级城市,那里曾发生了轰动世界的壮烈保卫战,那里有中国的忠烈祠,抗日战史上最英勇的英魂集中在那里,这里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底色。2007年,我注意到了全国大面积的贿选。经过一系列调查,选择了衡阳,做了衡阳人大代表贿选的报道,这个报道是中国第一个贿选报道,在我掀开了这个盖子之后,从2007年起,每年都跟进,终于到2013年,中央将衡阳466名代表整体拿下,这是中国贿选第一案。
如果参与、关注一座城市的成长,就会得到很多这样的细节,一篇报道往往需要很多东西做铺垫,深入进去就会有很多发现。这也是记者的乐趣所在。
所有的记者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好奇心,想知道这个社会发生的一切,通过采访介入社会的过程,会感受到个体的命运、城市的发展与国家的转型关联,很让人兴奋。
《中国传媒科技》:作为一个长期浸淫于纸媒的人,怎么看待“纸媒已死”的声音?
黄志杰:我想了很久,想明白两个很简单的道理。第一,很多死去的“媒体”本来就不是媒体,只是宣传纸。老板不要你了,自然就死了。第二,一些死去的媒体混淆了自己的基本属性。在政治角色与市场角色之间发生错乱,在挣钱的过程中干了很多不正常的事,卷入了是非,越过了自己的底线。所以,媒体自身的问题要比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更多一点。我常常说:在谈论新媒体冲击之前,首先要谈的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媒体。
其实,互联网机构的死亡率比传统媒体高多了,为什么没有人说互联网已死?因为他们爬起来继续前进,而不是在那里哀叹。
自媒体不是中国媒体的未来
《中国传媒科技》:您的自媒体“呦呦鹿鸣”有很大的影响力,当时为什么会想做“呦呦鹿鸣”?您对自媒体的未来怎么看?
黄志杰:很多事情是水到渠成的,当时想,既然新闻界自身问题那么多,作为一个媒体人,我该怎么办?
陆续有很多同行去网站、去创业,干什么的都有,但我还想做媒体。《网络传播》划归网信办主管后,我去负责杂志改版事宜。这个工作给了我一个更好的视角,通过这个渠道观察中国媒体的变化,整个感觉就变了。我开始关注传播力,比如,设置“中国网络媒体传播力排行榜”对媒体进行评估。在传播力解读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一些特别的现象,比如门户网站之间的区别?为什么今日头条能崛起?新浪新闻是如何衰落的?国外新媒体比如BuzzFeed是怎么做的?它们的模式在中国有没有可能实现……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也在自媒体“呦呦鹿鸣”上表达观点。
“呦呦鹿鸣”是我对自媒体和舆论场进行测验的一个通道,我在上面众筹、卖萌、论战、打赏,保卫版权。“呦呦鹿鸣”经常出现在各种自媒体排行榜,曾获得首届互联网大会“最佳微信奖”,是47个获奖者中唯一的自媒体。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并没有做太多的事情,900万公众号中,大多数就是抄的,稍微原创做好一点就会脱颖而出。
自媒体还处于一个草莽时代,很江湖、很着急。你会发现所有媒体人的浮躁在自媒体里面展现得特别明显,自媒体在放大所有媒体人的浮躁心,原来那种机构的严谨、克制、都淡化了,每个人都很着急。
很多人认为自媒体是中国媒体的未来,而我的结论是:不。中国自媒体早就有,中国最牛的自媒体是梁启超,一生发表超过1500万字,几乎每篇现在都还有发表价值,他站在哪里,哪里就是一个媒体,至今还没有人超越他的水准。但就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机构始终在成长。众声喧哗绝对不是媒体发展的方向,因为每个人获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自媒体更多的是泡沫。而很多所谓的自媒体,其实不是自媒体,只不过是博客、日记而已,和用户发生实质性互动关系的才是自媒体。
“无界传媒”要做真媒体,做标杆
《中国传媒科技》:“无界传媒”是中国媒体的发展方向吗?
黄志杰:新媒体时代需要真正的媒体机构,自媒体只是过渡或者说铺垫。信息的证实与证伪、真相的挖掘,需要机构去组织。挖掘一个事实真相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比如我以前所在的编辑部,每篇文章要求五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信息源,十处以上直接引语……这就意味着记者的采访量,也意味着成本,现在哪个自媒体有支撑这样运行的资本?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大量带有偏见的信息,表面上是海量信息时代,实际上大家获取真实信息的成本更高了。
被我们需要的新媒体机构应符合两个特征。第一,它是个真正的媒体,做媒体该做的事情,回归媒体本性,包括追求传播力;第二,它是在海量信息时代起到一个锚的作用,它是一个标杆,所有的声音都向它靠拢,它能支付比较昂贵的成本,有比较强大的组织力,有探索真相的专业技能。
“无界传媒”正努力成为符合这两个特征的新媒体机构,减少受众获得信息的成本。
另外,我们认为,“无界传媒”还要有培养出中国下一批传媒人才的担当。最近几年,国内传媒人才出现了巨大的断层,在我刚入行的时候有大量的学历、资质很好的优秀人才在进入媒体行业,因为媒体收入比较高,社会地位也不错。而最近几年,越来越少人愿意进入媒体行业,因为媒体人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很多人也找不到方向。我们在招聘中也发现,优秀的记者随着年龄的减小越来越少,当前的毕业生想做媒体的越来越少,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国会出现什么情况?谁去挖掘、报道真相?
现在新的媒体人很少去接受日报训练,所以我很担忧下一波的媒体人。受过严格训练的人不会那么浮躁。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中培养“无界种子”,为媒体界培养一拨像样的人才,让他们在“无界”得到各种专业的技能以及对这个行业的信心。
另外,在岗位设置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叫“首席中国风险调查官”的岗位,回到我前面说的,如果一个人对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一个机构有持续的关注,再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就会发现风险、问题,进而就会去寻求对策、办法。当然这个过程要经过层层训练。
“无界传媒”是不是中国媒体的发展方向?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所有来“无界”的面试者最关心的问题,他们隐约觉得现在的媒体不行了,想知道“无界”能不能代表媒体的未来。可能他们也还没想好。
现在新媒体有很多形态,自媒体、专业垂直类媒体、微信公众号,澎湃是一种,界面也是一种,还有南都的“并读”,以及无界传媒……但是哪一种是对的呢?虽然我们很有信心,但需要时间来告诉大家答案。
每一个媒体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无界的使命会相对重一些、大一些。目前,无界传媒执行总裁欧阳洪亮已经宣布了“做一家有温度的智能媒体平台”目标。
《中国传媒科技》:在纸媒和在“无界”,二者会有哪些不同呢?
黄志杰:无论在纸媒还是在“无界”,我都是在做传播。传统媒体最大的问题是主编意志,稿子的好坏很多时候是主编一句话决定的,主编或者部门主任的权力很大。而在“无界”做执行主编会很不同,同事们不需要取悦主编。因为我说好或不好都没用,谁传播得好,谁获得业界赞誉,谁就正确。在“无界”,主编不是官,不决定谁的命运,我起到的可能是内容布局、引导和安全关口的作用,会把传统媒体的主编权力让给用户、让给市场、让给新闻。这也是从主编思维到产品思维的转变。
我们不要“螺丝钉”,我们是在一起做一个新闻创业,一起做一个可能对未来中国新闻业有开拓性、有奠定模式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会一起扭转、再造整个新闻生产方式与流程、给新媒体做定义。过去有新华体,后来有140字的微博体,我们也希望“无界体”能够成为中国未来新闻界的一种范式。
《中国传媒科技》:一些媒体的前车之鉴是:靠原创内容报道打开天地,但很快不得不收缩。无界团队也是这个背景,你们靠原创内容打天下的路会有哪些不同吗?
黄志杰:我们是一个互联网化的媒体,首先是个媒体。我们要做的是极致挖掘和极致传播,但挖掘真相的方式会很不同,我们绝非采用传统的都市报的方式,这从我们的岗位设置就能看出一二,我们会用更创新的方式做要做的事情。
《中国传媒科技》: “无界传媒”的目标是做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国际化”体现在哪?
黄志杰:“无界”这个名字,其中一层就是无国界的意思。我们将来肯定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中国还没有一个走出去的媒体,希望“无界”会成为第一个。我们将来会有多语种,也会在国外发展。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硬性条件,无界具备这样的基因,接下来就是实现它。
快问快答
Q:无界团队平均年龄大概会是多少?
A:我们现在的骨干成员大多都是30几岁,算是很小的了,年纪比较大的也是心态很年轻的人。
Q:目前为止,在无界最兴奋的一件事是什么?
A:有个面试者说了一句话感动了我,他说:我工作十几年了,做的都不是媒体该干的事,我要在无界找回我自己。太多的媒体人迷失了自己,迷失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迷失于媒体属性的混乱,也迷失于现在这种传播格局的变化,我们希望大家和无界一起来探索。
Q:新媒体或者互联网公司的跳槽率大概在两年左右,怎么留住种子选手呢?
A:第一,培养好的团队氛围;第二,如果无界一直在历史的大趋势上,种子们是不会离开的。真正的优秀人才要的是平台,无界会满足他们的各种可能性。 当然,待遇也是一方面。无界绝对不培养“新媒体民工”,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价值观。
Q:最后,您希望“无界种子”身上具备哪些共性的特点?
A:首先是要有很强的好奇心,另外,希望能有很好的学历、好的知识结构,有受过专业训练,不一定是媒体专业训练。思维跳跃有创意,气场要和我们很合,会些小语种也很好。我们不要“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