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可视化新闻选题,用小角度碰撞新包装
——以阅兵报道网易可视化策划为例

2015-10-31龙志许秋里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军备词频网易

文|龙志 许秋里

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可视化新闻选题,用小角度碰撞新包装
——以阅兵报道网易可视化策划为例

文|龙志 许秋里

上期专栏我们提到,移动端进行数据新闻可视化策划时,需要在整个专题的产品构思环节综合考虑产品设计和页面交互。包括根据内容构思好每页信息编排和交互逻辑,以最大程度地突破移动端资讯阅读的局限,让巴掌大的手机屏幕把新闻可视化呈现得逻辑好、有内涵、容易读还有趣。除了产品层面的构思和优化,这其中扮演画龙点睛作用的,是新闻选题要有一个吸引用户阅读和传播的、恰到好处的角度。

网易新媒体实验室的操作体会是,做移动端适配的数据新闻,更需要从小角度去窥探大事件,当小视角遇到新包装,能碰撞出很多巧妙的新闻产品。今年9月份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报道,网易新媒体实验室的系列专题正是可视化新闻策划中小角度解读大新闻的典型案例。

一、找好带动新闻专题逻辑的小角度,让新闻干货一目了然

在可预见的大型新闻报道中,当相关事件还未发生但即将到来时,报道初期多为回顾过往相关题材的内容,达到事件预热效果。如何让这个阶段的新闻回顾不至于沦为简单的盘点甚至信息堆砌,需要思考已有素材的干货是什么、这个节点用户可能会关注什么。阅兵报道更是如此,在仪式开始前两周,各家已经展开专题报道比拼,而这时候各个新闻机构手上并没有多少关于今年情况的干货。

8月21日下午,阅兵领导小组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阅兵的总体安排。会中透露的方队数量和分布、受阅军备的类别和总数等信息,成为我们窥探此次阅兵的入口。考虑到掌握的信息相对单薄,在这个节点相关内容也不适合去解读,我们准备还是增加历年回顾的部分,通过阅兵的变化,结合今年已知数据给用户提供“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前瞻”。

我们把历年阅兵已有的数据按维度区分好,放在一个巨大的excel,发现庞杂的信息里一个串起来主线的主干新闻尤为重要。阅兵年份、检阅首长、阅兵人数、受阅军备、游行人数等数据中,最有阅兵看点且能传达发展变迁感受的,是军备的变化。

所以网易新媒体实验室以这个小角度作为观察这些数据的主视角,将标题定为《中国阅兵66年:军备不断升级》,提出新闻干货,让用户在看每一年份时有意识去找军备变化的数据。整个专题运用大量的数据,展现了包括阅兵方阵、受阅军备和人数、游行人数在内的多维度数据,进行可视化。通过数据,简洁扼要地展示了历年阅兵概况。表达出从1949年到2015年共和国历年阅兵的变迁,见证中国军备的逐年升级的主题。

图1 :装备变化是主视角,同时还包括历年其他维度的阅兵数据

图2 :阅兵车是串起专题的小角度,同时还有历史录音等丰富内容

二、通过小角度去解构大背景,避免相近的选题呈现同质化

历年的回顾题材做了,新的内容干货还没获得,但专题报道各家媒体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时候怎么做?放眼多家竞品机构,能够操作的新闻素材还是历年回顾、或者带有一定分析解读的回顾和前瞻。因为大家能获取的新闻素材接近,同行报道的内容也大同小异,选一个新颖的角度,成了我们做另一个选题的主要思考点。同时,我们发现各类偏沉重视角的“分析解读”中,若非专门关注这块的从业者或军事爱好者,大部分用户难以看懂,更谈不上对内容提起兴趣。

除了每年阅兵见证军备的升级,还有没有什么看点?时代变了,检阅的首长变了,天安门没变,长安街没变,不同年代的阅兵首长检阅路线相近。这是一个能唤起不同年龄层用户记忆和引发思考的新闻点,而能够串起来这些变与不变的,是检阅车。

于是我们把主题定为《那些年,开过天安门的阅兵车》,阅兵车是首长检阅军队的用车,但网易新媒体实验室的这个选题不是简单的盘点,我们选择了这么一个小视角,窥视这个阅兵期间重要元素透露的信息,力图还原一个历史变迁的大轨迹。针对每次阅兵,以车为载体,侧重介绍了时代背景、受阅人数和游行人数等数据。同时这个Html5新闻产品中的图片色彩变化,以及搭配的历史实况录音,带给用户穿越即视感。

三、跳出常规的新闻解读思路,提供角度引导用户自己思考

几个前期预热的可视化策划下来,离阅兵当天9月3日也越来越近了。阅兵前能看回顾,阅兵后能看什么?我们的选题判断是,阅兵时大量用户会选择看直播,视频是最震撼也是最直观的阅兵看点,而阅兵结束后,大家关注热度会迅速下降,重新看可能还是关注视频本身。能做到从精彩的视频里抢占用户视角的,一定是非常快速的解读,即这个阅兵该怎么看,背后有什么信息。

这时候常规的新闻解读是通过权威专家去分析,或者引用权威机构的话语。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有必要进行可视化包装的题材,也不是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关注的切口。另一方面,这种所谓的解读带有强烈的个人想象色彩,所有的分析不一定是对的。有没有一种方式,是我们这个呈现是中立客观的,但是用户又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从一个平实的新闻中见仁见智,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的?我们想到了词频分析。

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做的选题是通过阅兵讲话的词频变迁,去发现当年阅兵想传达哪些信号。我们认为,当年阅兵有什么时代背景,是否透露某些政治信号,或许可以从当年阅兵讲话中找到一些答案。我们提取并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大阅兵领导人讲话用词。通过发言措辞的变迁,窥视中国政治的发展。从制作上,不同年代词频采用了不同可视化表现,配以具有当年氛围的讲话短音频,让内容直观之余有思考空间。

图3 :讲话的词频是中立的可验证的数据,也能引发用户自己思考

另一个考虑是专题的时效性,我们提前做好了历年阅兵讲话的词频分析,预留一个框架,等到今年领导人讲话结束后,迅速提取词频,丰富完这块内容后马上就可以推荐传播。果然,在习近平阅兵讲话结束1小时内,我们就推出了《阅兵讲话词频分析:习近平提18次和平》的可视化专题,在社交媒体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是产品,用户是顾客。在手机上看可视化策划,更是需要用户付出比看文字多的代价:打开消耗流量、操作更加繁琐。所以除了在产品设计和页面交互上下功夫,一个恰到好处的小角度,能够引人入胜,让用户主动阅读,不经意间消费完这个新闻产品。

(作者:龙志 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许秋里 网易新媒体实验室主管)

猜你喜欢

军备词频网易
军备控制的战略思维
基于词频比的改进Jaccard系数文本相似度计算
当代青年生活定律
丁磊:互联网是一个让人梦想成真的地方
网易有道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网易考拉”缘何加入“阿里大家庭”?
25年来中国修辞研究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基于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汉语音节累积词频对同音字听觉词汇表征的激活作用*
简评《三十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与军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