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部牙源性皮瘘10例误诊分析

2015-10-31陈朝潮曹智辉吴丽娟孙澜华纲冯雨苗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口腔科肉芽肿患牙

陈朝潮曹智辉吴丽娟孙 澜华 纲冯雨苗文 术

面部牙源性皮瘘10例误诊分析

陈朝潮1曹智辉2吴丽娟1孙 澜1华 纲1冯雨苗1文 术1

牙源性皮瘘临床少见,是牙齿慢性根尖周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的牙痛等症状,发生皮瘘后往往就诊于皮肤科,而皮肤科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往往把牙瘘误诊为炎性肉芽肿、皮脂腺囊肿、皮肤肿瘤等疾病,甚至给以激光、手术等错误的治疗,贻误患者病情,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我科10例误诊、误治的牙源性皮瘘病例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20~65岁,病程2~14个月。患者皮损处反复红肿、破溃,有脓性分泌物,见表1,图1,2。自行购买抗生素服用或外院按疖肿、皮肤感染治疗时症状可缓解,但停药不久即复发。

表1 皮瘘的位置与患牙的情况

图1 面部肉芽肿样皮损

图2 右下颌磨牙透光区

2 患者误诊、误治的过程

10例患者均有口服头孢等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史,服药时症状有所改善,停药后复发。有4例曾在外院按炎性肉芽肿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术后1~2个月复发,有两例患者在外院按皮脂腺囊肿予手术切除,2~3个月后复发。2例分别误诊为炎性肉芽肿和寻常疣合并感染予手术切除,1例术后1个月即复发,另1例术中发现病损侵袭深达口腔内,立即请口腔科会诊得以明确诊断。

3 治疗方法及疗效

明确诊断后对患者病牙予以相应治疗,可行牙齿根管治疗,牙齿损坏严重的抗炎后拔除患牙并搔刮牙槽骨和炎性肉芽组织,术后口服替硝唑0.5日2次,1周。所有患者治疗后2周均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4 讨论

牙源性面瘘的主要原因是慢性根尖周炎及冠周炎,炎症形成后脓液从皮肤开口排出形成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瘘管,瘘管口肉芽组织增生或形成脓性痂片。由于病源牙疼痛等症状较轻,患者往往忽视牙的治疗而直接来皮肤科就诊。由于皮肤科医生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认识不足,忽视了患者提供的“牙痛”等病史经过,从而主观臆断为炎性肉芽肿、寻常疣、皮肤疖肿、皮脂腺囊肿、孢子丝菌病,皮肤结核、基底细胞癌等皮肤科疾病,造成患者被长时间的误诊和误治。

该病虽然临床少见,但是通过医生仔细的询问病史,详细的皮肤和口腔检查及X片辅助检查并且请口腔科医师会诊下可做出正确诊断。牙源性面瘘确诊后的治疗相对简单,可请口腔科医生予以彻底的根管治疗或拔除患牙后即可治愈。

总之,牙源性面瘘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极其重要,皮肤科医生应增加有皮肤表现的其他科室疾病的诊断能力,对于面部的肿物,抗炎后仍反复破溃、流脓的病例,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收稿:2013-08-29 修回:2013-11-18)

·临床护理·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皮肤科,苏州,215000

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口腔科,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口腔科肉芽肿患牙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结核肉芽肿形成及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意向性牙再植在重度牙周炎待拔患牙保留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
门诊口腔科消毒效果与有效干预措施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下江西省口腔科专业住院医师KAP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