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姿态”,让同课异构更有效

2015-10-30金萍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沈老师异构备课组

金萍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是同一个课例,不同的设计。然而这种“同课异构”往往偏重于横向的对比,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上过、听过、评过就结束了,研究的内容是从课到课,结果是经验型的,是一种追求形式与结果的“同课异构”。

笔者认为,“同课异构”应该打破传统,注重研究内涵的丰富和研究过程纵向的延伸,不仅可以是同一个课例由不同的教师呈现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不同的风格等,也可以是不同的课例围绕同一个主题,还可以是同一个教师反复磨同一个课例,我们追求的是一种体验与过程的“同课异构”。

为实现这一思想,应从改变“姿态”做起。要做到三个结合、三个改变。

改变一:同课异构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从“背靠背”到“面对面”

集体备课中的同课异构,基本是备课组定一个课题,指定两位教师上课,结果或许会呈现“异构”现象。就像红毯上走秀的明星,这样的同课异构常常会出现一不小心“撞衫”的现象,“英雄所见略同”的情况时有发生,研讨中泛泛而谈,没有任何价值。究其原因是没有主题引领。

有效的“同课异构”不是背靠背、各干各的,而应该是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展开不同的教学,在比较中形成共识,达到“面对面”的效果。

例如:在学区数学工作室课例研修活动中,学区内三个镇各派一位教师分别展示六下“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一课,不同的教材解读,不同的设计思路,不同的目标定位,但都集中指向“小学数学复习课应关注什么”这一主题。课后,教师们面对面地交流讨论,名师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让人受益匪浅。教研员也作了重要点评,就复习课的基本任务“知识梳理、构建体系、应用提升”等方面进一步作了精彩的分析,发人深省。

这次活动关键是把握了“同课异构”的基础——“同课”, 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同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研讨。教师在“同课异构”研究活动中,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基于有效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异构”是发展,“异构”会促使教师运用课程理念对教材进行分析,选用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产生不同的构想,进行不同角度的教学实践并相互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这些构想得到碰撞、反思、吸纳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际上同课异构的范围不仅在学校内部,而且在各学校之间,不仅有本教研组成员的交流,还有各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

改变二:同课异构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从“背靠背”到“肩并肩”

综观现状,许多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虽然有主题,但是主题都是临时的、肤浅的、零碎的,一次活动换一个,或者是一学期换一个,没有持久的、系统的一个大主题来引领,一学年下来,每位教师在研究方向上依然是“背靠背”。要落实同课异构,全体教师必须首先在研究方向上达到“肩并肩”,使同课异构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才有可能形成持续的研究力。

例如:我们积极提倡“教改项目”引领下的主题研修模式,得到了教师的一致认可。围绕绍兴市教改项目《小学数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扎扎实实地开展备课组活动。

横向上:以三年级的“四边形的认识”和四年级的“垂直与平行”两课为重点课例,这两节都是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中的概念教学课,可以进行两个层次的同课异构。第一层次是分年级进行同课异构,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探索同一个课例个性化教学策略的选用。第二层次是跨年级进行同课异构,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不同课例中的共性特征。

纵向上:以四年级的“三角形的认识”为重点课例,但研究方式有所改变,进行了“一课三磨”活动。由于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内容繁多,如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高等,教学的侧重点一直很难把握。而在一次次的磨课活动中,逐渐地找到突破点,根据概念的本质属性,从“围成”入手,将这三块内容进行沟通,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紧扣概念本质,帮助学生在观察、探索、体验、实践中深入剖析理解概念本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后,教师们对于做教改项目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教改项目其实就来源于教学问题,基于教学实践,并改进教学现状。而同课异构是行动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比较贴近一线教师。至此,教师们终于达成了共识,教学理念渐渐趋于一致,实现了“肩并肩”。

改变三:同课异构与课堂比武相结合——从“背靠背”到“手拉手”

为了促进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学校往往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开展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评比。我们改变以往参赛教师“背靠背”的单兵作战方式,提倡“手拉手”式的团队磨课,通过参赛教师对相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让参赛教师和磨课团队的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例如:我校沈老师参加区里的“五年内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的“数的认识总复习”。沈老师教龄不到三年,从来没有教过六年级,内容又只提前两天告知,准备起来非常紧张。磨课团队立即分成了四个小组:教案组、说课组、课件组、磨课组。六年级数学备课组长为了让沈老师对这一课有更深刻的把握,与沈老师同课异构,亲自上示范课给她听。几乎全体组员都投入到教材钻研、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说课评课的活动中来,成为了一道校园内共享的教学文化大餐。最后在区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大家收获的不仅是荣誉,更是整个团队集体成长的过程。虽然它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历程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而这样的教师队伍,便是一支最有活力的队伍。

叶澜教授形象地把磨课称之为“琢玉”——琢课堂设计自然之美,琢课堂教学细节之美,琢师生活动灵巧之美。“同课异构”式的磨课,既是一个“背靠背”的教研预设活动,也是一个“面对面”的交流体验活动,还是一个“肩并肩”的教研协助活动,更是一个“手拉手”的教师成长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历经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认知建构过程,有效提升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 312072)

猜你喜欢

沈老师异构备课组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备课组长的定位
人体呼吸的秘密
我难忘的启蒙老师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我的竹笛老师
了不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