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家长会谈中的应用

2015-10-28林烝增许维素

心理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咨询师赞美目标

林烝增 许维素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台北10610)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家长会谈中的应用

林烝增许维素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台北10610)

咨询师经常遇到家长咨询亲子教养问题,本文采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精神及技术,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首先,焦点解决治疗重视开场合作,包括建立合作关系引发改变动力,咨询师要分辨家长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使用赞美来发挥影响力。第二,焦点解决治疗强调设定目标,开启建构解决之道的路径,可透过奇迹与假设问句引领出家长未来希望感,并使用关系问句互动观点拓展家长新的思考架构。第三,咨询师透过评量问句确认家长资源、步骤以及所作的努力,通过例外问句促发家长赋能的行动,让家长从最可行的一小步开始,后续会谈更是需要深入差异与改变。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建构解决之道;家长咨询;亲子效能

咨询师经常在咨询工作中,面临与家长共同讨论有关教养孩子的困扰,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cus Brief Therapy,简称SFBT)的精神与技巧将可协助来咨询的家长针对亲子教养困扰,共同形塑与建构良好的解决之道,产生有效的行动。本文将针对实务层面提出运用SFBT之原则,就以下三方面进行说明,以提供咨询师与家长咨询参考。

1 开场合作

1.1关注合作关系的现况并催化提升关系

要能促发家长发挥效能,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十分重要。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的同时,咨询师要检核自己对家长的信念。Insoo与Lee提醒咨询师要先了解家长心中假设与想法,SFBT相信每一位为人父母的都想要[1]:以自己的子女为荣;带给孩子正面的影响;听到孩子的好消息,而且得知他们孩子的优秀;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看见孩子比自己更好;与子女建立良好关系;对自己的孩子怀抱希望。

SFBT重视与家长合作,咨询师需要分辨家长目前与之合作关系的情况。例如,家长主动来找学校或机构咨询师的情况下,会较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养问题与困境,对于解决问题也抱持较高的动机,反之亦成立。具体而言,家长与咨询师合作的关系有几种可能情况:(1)有所求、有目标,且视自己为解决之道一部分。家长了解自己教养困境,知道自己在亲子关系之间出了困难,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管教方式效用不高或未达成期待结果,所以想要解决问题或达到某个目标。(2)抱怨孩子或环境中的其他人,认为是别人要改变。常见许多家长前来会谈提到孩子,有说不完的抱怨。例如认为问题在孩子身上、教师没有帮上忙、学校要求太多、其他同学影响带坏他的孩子、配偶管教方式没有效果、公婆介入干扰教养等,这些情形下家长多认为是他人有问题,改变别人,问题才能解决,家长较多将焦点置于观看别人而不是自己。(3)没有兴趣讨论及改变。家长觉得不需要也不想跟咨询师合作;有时候,可能是其他人要他来找咨询师的,家长来看看咨询师有什么法宝;甚至,这样情况下家长多半会告诉咨询师问题完全不可能改变。

SFBT创始人Insoo曾提出一个谈话秘诀:“注意当事人是如何来到咨询师这里的,这讯息告诉我们如何与他们继续工作。”[2]开场合作时,留意家长与咨询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其可采取的会谈策略如表1所示。

表1 面对不同合作关系的家长SFBT使用的会谈策略

总之,咨询师能多方理解身为家长的信念,了解家长前来会谈时的考虑,将可帮助咨询师得知如何邀请家长一同工作,运用有效的策略,而与家长建立合作的关系。

1.2积极展现理解家长立场,提高改变与合作动力

一些家长是由学校或机构(例如法院、家暴防治中心等)邀请前来与咨询师面谈的。举例而言,学校人员时常会因为孩子在学校有违规、适应问题(例如孩子哭闹不上学、违反校规等),需要邀请家长前来学校会谈;机构人员也可能因为家长与孩子有违反法律,或需要社会福利机构强制介入(例如评估家庭是否违反法律、是否符合接受政府补助情况、是否需要社会福利机构提供咨询晤谈)。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不少的家长常会有不同强度的反应:

1级:感到不安、难过,接受自己无法管教,拜托学校、机构严加管教处分等。

2级:知道孩子出错,也了解自己的困难,担心,但愿意配合学校、机构处理等。

3级:不断证明自己很尽力,怕被评价为无父母效能,表示自己无法再调整与付出。

4级:描述孩子在家都表现良好,了解孩子在校有困难,但要求学校、教师要多出力,要制定更有效的规则。

5级:袒护自己孩子,不认为孩子有困难,归咎于同行、学校老师、社会环境,甚至攻击、批评学校、教师、机构的做法。

呼应前述观察合作关系的现况与策略,并为完成机构邀请的目的,咨询师积极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尊重不批判的态度是开启合作的大门[3]。Insoo在其论述中十分强调“要在家长的参照架构中工作,咨询师必须要先处于未知(not knowing)的不预设姿态,需要探问、倾听和确认家长的知觉,包括他的想法、感觉、经验和行为”[2]。进一步地,Nelson与Thomas论及尊重家长知觉时,强调咨询师工作焦点是他们的“知觉”而不是“事实”,即看重的是家长的陈述与主观经验[4]。SFBT鼓励咨询师不与家长辩论或处于对立、教导的角色,而用“是的……而且”(both-and)来取代用“是的……但是……”(yes-but)回应家长。当我们对家长说“是的……但是……”(例如:“是啊,你很努力想帮助孩子改变,但是方法没有效果”),其实是在否决家长认定的重点,如果我们说“是的……而且”(例如:“是的,你很努力,而且,你一直在找不同的方式”),先接纳家长的观点,更有机会拓展其思考延伸度[3]。其中“是的……”之处,也是咨询师要拉长耳朵注意听的,才能取得我们与家长共同同意之处,作为合作之起点。其具体做法如下:

(1)感谢家长参与。咨询师先展现充分理解家长被通知来会谈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例如,家长可能得上班请假、可能心中唠叨孩子不断制造麻烦、觉得老师小题大作、担心学校人员与教师认为自己亲职知能不佳等,因此,使用一般化(normalizing)的态度,真诚感谢家长配合,并且同理共情家长当下处境:“谢谢你们今天请假过来,收到学校的通知,大部分家长都觉得担心啊!”这样一般化、正常化的态度,将会降低家长的羞愧感与不自在,避免家长升高防卫。

(2)重新建构新的眼光。重新建构(reframing)是指在家长谈论的负面情绪、想法及事件当中,找出正向的意义与价值,甚至可用新的观点来响应家长并促使其看到新的价值与资源之处。例如对于气冲冲来咨询的家长,可表示家长对事情关注与在意;对于家长很无力的态度,表示他们尝试过许多方法。

(3)使用中性、符合事实的言词描述孩子行为。为避免激怒家长,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咨询师要客观描述之,而取代诠释性字眼。例如“孩子这学期没来上课时数已经有二十小时,我们一起来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而不是以“他老是逃学、都不在乎学校、姿态很傲慢……”笼统且推论地描述来开场,如此将展现咨询师公平中立的位置。

(4)增加善意的表达。咨询师可以多使用“我们”“帮”“一起”“共同”等词汇,来表达愿意与家长同心协力合作的好意、善意。例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确实让我们很关心,今天邀请爸妈来,是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帮助孩子!”

(5)应对问句引出正面力量。咨询师也可探问家长他们如何在这艰难的情况中一直努力扮演好为人父母的角色或没有放弃孩子,而辨认出他们心中想要孩子更好的力量。例如:“在很气孩子惹麻烦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们能够这样继续帮着孩子?”这样使用应对问句(coping)将引导出家长对情绪的因应策略,发现原来自己有熬过来、撑下来的方法,也依然想要善尽做父母角色的目标;如此咨询师将展现接纳、理解家长的态度,也帮助家长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力量,而化解一些无助或愤怒。

(6)从抱怨中拣选出重要在乎之处。“在抱怨中,听出当事人在意之处”[3]。抱怨其实是描述的不好听的期待。家长抱怨孩子时是用问题式谈话(problem talk),咨询师要仔细聆听,不要被家长描述的繁琐困扰细节所干扰,悉心倾听家长抱怨中夹带的期待与盼望。家长描述困境时通常是痛苦的、不顺利的,因此咨询师拣选出家长的处境中他们所关注的事物,尤其是家长重视、期待、在乎、渴求、所欲之处。例如“孩子回到家,吃饭也要喊、洗澡也要催、写作业更是要督促……”,在这些描述中听出原来家长想要“孩子生活中自发、主动”,如此将促发家长从抱怨转而努力达成目标。

1.3信任并赞美家长有其能力与资源

赞美(compliment)可以突显和强化家长的优势与资源,咨询师使用赞美作为开始,可以很快地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并接收到咨询师的善意。SFBT重视用赞美唤起家长力量[5]。家长需要充分被肯定,SFBT相信家长尽力用自己的方法在管教孩子,所以咨询师会经常正向反馈家长:“其实你们在家里,很尽力地留意孩子的情况,也用了很多方法不断提醒小华……。”整理并回馈家长已经做到之处,以及探索家长前来谈话之前已经有的小改变,能够促使家长看到自己的能力与可用资源。当然,也能增加家长对咨询师的信任感。

许维素提醒赞美是一种艺术,需要注意以下五项原则[3]:(1)不夸大事实的赞美。避免浮夸的赞美让家长以为是客套或场面话,例如“哇!你很关心孩子,你一定是‘全世界'最棒的妈妈!”SFBT根据现实客观的事实,平实地加以描述,家长才会感受到被赞美,例如“你专程请假来学校跟我们讨论,你真的很关心你的孩子啊!”(2)非期待式的赞美。期待不算是纯然的赞美,有些家长可能会解读到被看重,有些家长可能听到“期待”时,会臆测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有被批评意味。例如“王爸爸,我们相信你一定可以再多花些时间注意你孩子放学后的行为!”这样描述家长不容易感受到被赞许。因此,赞美重要的原则是,赞美已经达成的确凿事实,而不是遥指未来还没发生的期许。例如“你已经很注意孩子的举动了,尤其是这两周晚上细心陪着孩子!”(3)赞美词汇需符合文化价值观,要真诚。咨询师赞美家长时要注意文化意义,词汇选择反映了赞美者的价值观,咨询师要使用弹性、多元、中性的词汇,将家长的脉络与价值观考虑进去,真诚的赞美才有感人与强化的力量。(4)符合心理健康、法律与伦理的赞美。不能为了赞美而逾越界限或不符合心理健康、法律、伦理等,例如“你打孩子表示你很认真在管教喔!”咨询师要考虑对家长的赞美是否合宜与其可能效果。(5)赞美要与家长目标导向相一致。赞美不是用来安慰家长,咨询师目的是将家长的能力与优势透过欣赏与赞赏发掘出来,赞美之处要落在与推进其目标、建构解决之道相关的优点上,与家长的目标相一致。例如“你上次跟孩子可以这样商量出去旅游的方式,你怎么做到的?哪些原则可能可以用来讨论孩子这次功课不佳的情况?”

简言之,在家长前来会谈,咨询师要重视开场合作,注意家长何以进入咨询服务,同理换位思考其立场,了解合作关系引发其改变动力,并运用赞美发挥影响力,而接纳并增进合作性的关系。

2 设定目标,开启建构解决之道的路径

咨询师要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目标,设定目标就是导航中的地图,这样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迈向解决之道。SFBT目标发展其诀窍至少包括以下三点[3]。

2.1设定目标开启航程

为使晤谈有所聚焦,设定咨询目标是相当重要的。其重要原则为:(1)听多想一。家长谈论孩子问题时,内容常常包罗万象、千头万绪,此时要协助家长排序,多选一。例如“孩子爱发脾气、讲话没礼貌、不重视功课、生活习惯不好、网络沉迷……”尽可能协助家长排序,先选一项来谈。(2)听缺想有。听到家长说孩子没有做到什么,我们要协助他们想出孩子曾经做到过的以及家长期待孩子要做到的事。例如当他们说“孩子功课不好啊”,咨询师要引导家长回忆“孩子什么事情做得不错?”思考“哪科学习功课稍微跟得上些?”以及“你希望孩子做到什么?怎么做?”(3)听大想小。家长谈论的目标很巨大,聆听家长希望孩子暂时、优先可以做到的小小行为表现,协助家长先将目标切割成具体微小的,以便孩子逐步成长。(4)听概论想具体。太笼统的目标很难操作,也不容易测量。例如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什么事都不主动……”,要先将“主动”定义清楚成为具体行为,例如“晚上吃完饭会自动协助洗碗”等,将各项想法具体为行动。(5)听内在想互动。听到家长谈论内在感受与想法时,要协助他们将其转变为在人际互动中的描述。例如当家长提到“希望自己不要再忧虑孩子”,此时咨询师需要协助探索其亲子互动情况,当孩子能够让自己放宽心、安心时,家长与孩子讲话会有何差异,进而孩子又会有何反应。协助家长了解互动是相互循环,这样就容易找到他们良好的互动经验与方法。(6)听别人想自己。最常见的情况都是家长认为都是别人(如孩子、学校、教师等)的问题,很容易停滞在抱怨问题的位置,协助家长转换思考角度,从抱怨别人转换到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才能促发孩子或对方的改变。当目标是谈论家长自己可以使上力气的,改变才会开始发生。

SFBT咨询师不会跟家长建议他们应该要做什么,或是应以什么为目标,而是透过家长的叙述,借着提问来邀请家长思考自己的目标,并在持续互动中逐步确认、发展出来。

2.2奇迹与假设问句引领出未来与希望感

Parsons提到SFBT会以探讨“所欲的未来”来取代对“问题”、“病理”的探讨[6]。为了要了解家长的愿景而协助建构具体目标,咨询师可以充满信任地问家长:

“你睡觉的时候发生了奇迹,这个奇迹使困扰你的问题消失了,但这是你睡着发生的,所以你不知道有奇迹出现,当你醒来,看到什么,就知道奇迹已经发生了[5]?

透过奇迹问句(miracle question)咨询师探问家长想要的美好未来的理想图像,以及其中“家庭成员会变得不同以及互动何以有所不同”而激发家长思考与孩子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家长可以从自身开始做起之处。

假设问句(suppose question)让家长的焦点从过去或现在,移动到未来,将注意力从问题移转到可能解决之时,假设问题与情况已有改变,家长期待的事情发生了,而引发家长产生希望感。例如家长一直停留在问题抱怨:“我每天吼叫孩子起床,很大声还叫不醒,我十分火大……”咨询师则会引导家长思考已经改变的情况:“如果下礼拜我们会谈时,你想要的改变已经发生,那会是什么?”“如果你早晨变得可以很平心静气面对孩子,你那一天会有什么不同?你会怎么跟孩子说话?”

2.3关系问句之互动观点拓展出新的思考架构

关系问句(relationship question)是邀请家长以身边重要他人的角度来发言,刺激家长来思考与描述不同人希望产生的不同,而能在互动的观点中启动解决之道。借取重要他人观点,可以提取资源与支持,可以看到现实与系统的运作。

就孩子的角度,邀请家长换位思考,包括孩子对于改变、对困难的看法,目前的经验、感受与行为的原因。“你刚刚说了很多儿子的事,如果我们问你儿子,他会对你刚说的说法会有何看法呢?”甚至咨询师可探讨孩子对家长的肯定之处:“如果你孩子知道你这么了解他,他会说你是个仔细、体贴的母亲!”

继续以重要他人的观察来探讨双方对彼此、对改变的期待,启发家长从他人观点思考差异,强化改变。例如:“如果我问你女儿,他会说你做哪些事对她去上学是有帮助的?”“孩子会希望你多做哪些事?少做哪些事?”“如果问你的先生或好朋友,他们对于你管教孩子会有什么建议?”

关系问句促发家长记得使用身边重要他人的脉络与观点,放进自己资源中,使其成为助力与能力,咨询师则能继续邀请家长扩大这些已经浮现的解决方向与方法。

3 向目标迈进

3.1透过评量问句确认资源及步骤

采用SFBT评量问句(scaling question)的量尺化概念,将能有效协助家长了解自己可以继续努力的方向。例如询问家长,在1到10分的量尺上,10是家长希望的融洽亲子关系,1是很糟的亲子关系,家长觉得目前亲子关系处于哪个数字?数字本身并不重要,de Shazer与Dolan提出关键在于讨论从0到家长认为自己当前所处的等级之间的差异,例如仔细地问家长是什么让他知道他的等级是3而不是0,以及如何做才能往4分迈进,向目标靠近一步[5]。

SFBT的评量问句就是一把移动的尺,除了协助来会谈的家长测量他们认为孩子的问题严重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测量解决问题之可行性、成功率,拥有的资源、信心、机会和解决问题之动机强弱等,让家长不仅具体量化问题程度,更可以看到目标、能力与资源也是能移动与增长的。举例而言,咨询师可以问家长,最糟的情况曾经在哪个数字上,他与孩子是如何从谷底往上拉回的?如果邀请孩子评估,孩子又会回答哪个数字?如果要往前一个分数,家长要多做什么或少做什么,就会离目标更进一步?亦即咨询师可针对家长回答各评量问句所反映出的现有资源与策略,鼓励他们继续使用,以更靠近目标。

3.2例外促发赋能的行动

家长咨询时很容易深陷孩子的困扰行为,而没有留意到事情曾有不同的经验。所以,当家长不断谈论问题时,咨询师可以引导家长找出问题没发生的时候,或是较不严重的例外时候。而当家长能提出一个小小的成功经验时,咨询师可以把例外时刻与问题时刻的差异对照一番,例如“你曾经可以平静地敲敲门提醒她起床,跟你在客厅大喊她起来,这对你、对孩子来说有什么不一样?”进而,咨询师需要追问这例外是如何发生的,包括情境的细节(例如“那时候你们在做什么?说些什么?旁边还有谁……”),以帮助家长意识到例外是如何发生的。

探讨、确认、理解何以问题可以较不严重,引导家长看到自己曾经有的成功教养经验,家长将会感受到自己依然有奠基成功的基础、能力、资源及本领,能对困境萌生可以解决之希望感。通过例外经验,家长可以看见事情的不同面向,觉得事情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严重,以减轻其情绪感受度,将力气转而放在解决行动上面,能够参考例外架构的经验与细节,复制、提取出可以往目标迈进的有效策略。

Murphy以五E来运用例外的力量[7]:引出(eliciting),以倾听、观察与提问来发现例外;细致化(elaborating),唤起更多细节,勾勒出具体情境;拓展(expanding),探讨例外情境或多列举一些例外的可能性;评估(evaluating),使用评量问句询问多做例外可能的进步分数;赋能(empowering),提问帮助家长探讨如何能够有更多例外复制与发生。每次探寻例外,都很振奋人心,家长会想起美好的成功经验,对于未来更有希望感。在例外、成功经验中提炼出家长的优势与力量,就可以再创建解决方法。

3.3停下无效的方法,从新的一小步开始

SFBT鼓励家长停止无效的方法,尝试不一样的做法,这信念对于深陷在泥沼中的家长十分有帮助。SFBT重视从小的、简单的、行为上的改变,这样就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从重复性的问题中 “解开”(unstuck)[8]。

停止做错就是开始做对的第一步[9]。当家长原本使用的方法无效,就要停下来,并且做些不一样的事,例如对孩子唠叨,孩子就更不主动,甚而回嘴……重复讲也是无效。无效就先不要再做,改做别的。例如先听孩子讲话,不对小孩吼叫等,这样就是改变亲子关系的第一小步。

另一个有效的提问是“取而代之”(instead)的思考:“你不做……取而代之的你可以做什么?”[10]这除了改变讯息与谈话气氛外,其实也可以产生将重复性现状问题停住的一个行动。解开问题的思维亦即让问题模式循换停止,中断了原本一再重复的问题行为,让家长与孩子改变了观点,也提高了他们尝试新事物的动机。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让家长描述宏大的愿景很容易,但是多数的愿景并不容易立即实现。如同爬楼梯一般,咨询师会引导家长探究自己可以开始启动的一小步,并将焦点回到自身可以努力之处。亦即SFBT强调,不只是看到目标“终点”,也要把镜头对焦回“起点”,明朗化这第一小步。例如“希望孩子功课变好”,就需要转换为“我可以每日提醒孩子写作业、复习书本”的一小步。

3.4深入差异与改变

探讨细微差异会创造新的连锁改变,两次晤谈中间的差异与细节就是建构解决之重要材料[2]。SFBT的后续晤谈,咨询师于一开场都会询问家长何处变更好了(what is better)[9]?这个问句是在探问家长所觉察到的进展。关注进展也反映了咨询师对家长的信心,相信他们有采取行动、朝目标前进的能力。当然,咨询师也要不断鼓励家长,仔细观察家长在亲子互动时细微的改变,积极充分地赞美,以维持家长的改变。

SFBT咨询师会积极与家长一起探讨已经好转、没有更差或维持稳定等状态是如何发生的。就有效的部分多做一点,没有改善之处则修改合适的目标与行动,继续朝着解决推进。其中最为重要的提醒是,若孩子的情况没有改进,咨询师需要特别引导家长思考孩子的目标或看重之处何在,才能再次循环前述各项步骤,以突破现况。

4 结语

现代社会的家长愈来愈着急孩子的问题,也更容易因焦虑而丧失自己的能力感与掌握度,SFBT看重家长的能力,认为家长是带着自己的能力与优势而来的。咨询师运用SFBT精神与技术,强调与家长正向合作、同心协力,尊重并理解家长信念,所以SFBT不仅仅是处理家长的问题而已,而是透过制订目标,在例外与差异中累积与建构解决之道的一个赋能模式。正如Cade鼓励咨询师要以Milton H.Erickson所说的一句话来自诩:“我们的工作是创造一个让其更显重要与被认同的环境”[11]。期待透过SFBT会谈,咨询师能协助家长真正成为管教自己孩子的专家!

1Berg I K,&Shilts L.著,胡峰凤译.班级经营的解决之道(一)WOWW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9.

2De John P D,&Berg I K.著,许维素译.建构解决之道的会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第二版).台北:心理出版社,2013.

3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与实务.台北:心理出版社,2014.

4Nelson&Thomas.Doing something different: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practices.Taylor&Francis Group,2010.

5D e Shazer S,&Dolan Y.More than miracles:The state of the art of solution-focused therapy.Taylor and Francis Group,2007.

6Parsons R D.Thinking and acting like a solution-focused school counselor.Corwin Press,A SAGE Publications,2009.

7Murphy J J.著,邱珍琬译.焦点解决在国高中的应用.台北:天马出版社,2002.

8Fiske H.Hope in action:Solution-focused conversations about suicide.New York,NY:Routledge,2008.

9Cade B.Springs,streams and tributaries:A history of the brief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In T S Nelson,& FNThomas.(Ed).Handbook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Clinical applications.HaworthPress,2007.

10Macdonald A J.Solution-focused therapy:Theory,research&practice.London:Sage,2007.

11Franklin C,&Gerlach B.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in public school settings.In T S Nelson,&F N Thomas.(Ed).Handbookof solution-focusedbrief therapy:Clinical applications.Haworth Press,2007.

App lying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in Parental Consultation

Lin Jengtzeng,Hsu Weisu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Taiwan Normal University,Taipei 10610)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beliefs and techniques of the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this article indicated three directions that consultants can adopt during parental consultation:First,solution focus brief therapy has a special emphasis on initial cooperation.Motivations of parents for changes are usually prompted through establishing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i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sultation sessions.It is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to what extent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has developed into. Secondly,goal formulation leads to the path toward solution-building.Miracle questions and supposing questions can help elicit an image of better future and sense hopefulness among parents.In addition,relationship questions work to extend the framework of reference of parents because interactive perspectives are taken.Thirdly,with the help of scaling questions,evalu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the parents'resources and what step had been taken as well as what efforts had been made.Moreover,through exceptional questions,parents were empowered to take the smallest doable step toward success.In the follow-up meetings,it's important to go deeper into the subtle differences and small changes.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olutions building;parents'consultation;parenting

猜你喜欢

咨询师赞美目标
远离否定式赞美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同感的技术
心理咨询探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