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本色之路的从容推进
——梁平诗集《深呼吸》初识

2015-10-27赵卫峰

星星·散文诗 2015年26期
关键词:梁平抒情诗人

赵卫峰

诗歌本色之路的从容推进
——梁平诗集《深呼吸》初识

赵卫峰

A

语言、经历、文化感共融为一体,行与思与诗在从容的审美趣味里有机搭配,表面看,屡溅笔端的深切诗意探照今昔,细阅之,又不乏沉重与忧虑,关于过往、关于地方、关于那透明而复杂的时光……读着梁平这部名为《深呼吸》的诗集,不时看到作为经历者、观察者与想像者的诗人或风尘赴赴,或轻闲自在,到处,静心,深呼吸,寓游于诗,以诗载思,令人赞叹。

这是一部抒情意味浓厚凸出且可读性很强的诗书,其抒情性延续及拓展诗歌文体固有的抒情传统,并确保了可读性的实现,而可读性则通过内容及题材使抒情性得到妥善的落实和保温。这似乎很简单的道理,却又是诗歌与诗人明知或已知却又在实践中难以平衡的事实。欣喜的是,在时间感、人文意识与良好语言功底的合力之外,抒情的自觉更新及有效性,使这本诗歌新集质量非常。

一首诗的抒情特质是其生命力及长效的保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很多的诗歌写作失效或失败的原因正在于“抒情”的认识与运用上,诗歌之所以有若干诗与非诗的剩余泡沫持续滋生,或所谓口语体翻译体情色体或禅味神性底层写作之人为分类分歧不断,其或明或暗的前提多纠结于“抒情”环节。只是这个非常需要作者综合素质的表达或表现环节反而在过多的理性争执中遮蔽了。读着梁平的作品时,我深感足踏实地的践行往往更实在和实效。

“门口的路改成八车道了/诗歌只能从背后绕道而来/破坏了原有的分行//原来的长句在楼梯上打了折/抒情不受影响,短短长长/意象行走在纸上//看得见天上的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还有一颗,是诗歌//这地方让人想起某个车站/有人离开,又有很多人走来/那张车票可以受用一生//从布后街2号开始/诗的庙堂,从来都没有安放座次/门牌换了,诗歌还在,永远”(《红星路二段85号》)这诗朴素道来,却可从多个角度理解,或说这首诗可以面对熟知这个地名的读者,也可让一般人接受,作者可兼为主客身份,甚至可以独立为“情诗”?一个有意思的诗的基本标准,其实便是它可以面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读者,可以有多重注释多种理解;就这诗而言,透过对“时过境迁”及心理调整与鼓励,城市化这个概念跃然而出!善感的人们总爱说什么“沧桑”说什么“感伤”,仿佛过去的都才是重要的,其实不然,这诗让我们看到,环境以及自然风景的不断拓宽改造往往是现时的,多少“沧海桑田”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

《红星路二段85号》可以是一个中国老牌诗歌媒介的颇有意味的代表性颂辞。在其中“青春、爱情、诗歌”这几个可歌可泣的词之后,我注意到“抒情不受影响”这一句。不难理解,“抒情”对于活于诗歌多年、集编写读评一身的梁平而言,自有高深认识,值得赞赏的也正在这儿,他坚持着并成熟地把握抒情的度、量、衡——这难道不正是一个诗人始终都应该智慧地处理和持续的“诗歌标准”?而对于豁达又练达的梁平,无论借景发挥触景介入,或以物以事以人发动,都能看到他情理兼容妥当加工的能力与技艺,一种充分与高度认识前提下的独到吟唱,并顺手去除了抒情写作常见的吃力与吃力不讨好。

B

从如今网络时空掌控的诗歌渗透或普及可以看到抒情的必须与重要,它确实已不再放逐而正大面积地回归,但大众化的抒情共性与需要显然与相对专业化的诗人抒情是有明显区别的。众人可以随时随地说“爽”,同乐而又清醒的诗人可能会习惯性地想到“爽”是什么,“爽”从何来,怎么去“爽”, “爽”又能“爽”到哪里。是的,诗人的心情应该更复杂,他需要发现、选择和判断,而非只为抒情而抒情。

这本《深呼吸》“卷一”内容主要是对川渝区域诸如“汉代画像砖”、“李冰陵”、“九眼桥”、“红卫兵墓”等史痕进行阅读观摩,类似历史文化的阅读式“旅游”;“卷二”在对卷一的延续中,视野更链结现时,笔触具体而典型化的人物、事件以及感想,从岁月与地方的“老照片”下落到类似“刑警姜红”“知青王强”“好人张成明”、“邻居娟娟”等“角色”身上,貌似仿佛平常人物传记,更像个人对地方回望的细节性佐证;“卷三”以地点为题,则从西南驶出,亦可谓“精神家园”寻找与比对及对时空驿站的外延拓展,如对曾经之南京、潼南、黔西南、滇池等各地驻留处进行自我艺术感受,这一部份情感浓度明显,叙议并行,每每的叹息总会凸现或潜藏着一只鲜明的问号,“微风细细雨进入我的黄昏/沿河一路抒情,雨中滴落的佳句/被轻轻吟唱,墨色的林荫下/双人椅虚位以待/人到哪儿去了?……”(《立秋》)是呵,当我们收拾愉悦的经历,当我们凝望发生的昨天,怎能皆以句号收尾,从梁平诗里突出的问号,能见从容于午后与黄昏交接处的智者在喧哗尘嚣里的自律与清醒。

我们所置身的是一个多情的也是适宜抒情的时代,然细观之,这一个情在广泛而发达的传播环境里日益面临同质与复制境界,在这尴尬而吊诡的现时发生中,在诗歌的抒情于今日茂盛的传播链条中成为无度的滥情、色情、煽情、言情与自以为是的矫情、虚情、恣情时,梁平的《深呼吸》让我们获得欣慰与深思。“在今天,抒情的意义不是局限于对一般思絮和情绪的平常表达,有必要深化对客观世界的关注和尊重,由常见的卿卿我我的私家花园、记忆的自留地延向更宽广和深邃的自然界,个体的自我渲泄由此深入到对世界的诗性理解、对生命本体的全面思考”,重阅我以前写过的这段文字,我似乎感觉和理解到梁平书名之“深呼吸”的意味:那情到深处的孤独、那人在路上、在不断的鲜花掌声与微笑的里的清醒自如。

C

诗让我们认识!抒情过程中的发现、选择和判断仿佛是沿着“题材”而行的清醒之旅,“题材”论貌似旧了其实又始终是诗歌写作之必须前提。正如前述诗歌的写与读并非只为爽而爽,诗歌及文学的享受性能无论如何得到更广泛的认同,最终也是要指向“爽”的另一面的,这是诗歌本身的规律所致。故而诗歌可以尽情而抒,但诗人潜意识里通常会有所保留和节制,因为“诗人”并非孤立而是必定置身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与现象之中的有思考力的旁观者兼当事人。从这里也能看到梁平在这“呼”与“吸”的过程中的反复地自我换道和变速,其抒情表达不时转换于语言的公共性与私人性、传统意识与现代感之间(“形而中”?)。

我们还看到,抒情方向盘的从容把握,使抒情主体性稳步从容,也让梁平能在历史意识与现实环境中自由、自在地调整自我的精神视野。于此,《深呼吸》整体更像是立体的时间雕塑,有简朴的本能情感抒发,有实在的生活现象速写,亦有历史图景与个人内心关照的感性交融。相对于梁平有关“地方”“灾难”等主题之宏大叙述,《深呼吸》更像从交响组曲到散板奏鸣,将碎片、散料、零件精心收拾,查缺补漏,是诗人的一种自我补充;或像导游,耐心地指出和呈现历史的一砖一瓦甚至是砖瓦身旁的小花小草。如果宏大叙事如房屋,类似《深呼吸》则像家具?是但又不仅是,我们可以从小到大、从细节局部到整体概貌——正如从家具从摆设可以感知房屋那样;关键的是,这种感知与联想可以通过“抒情”获得,并且更有来自阅读方面的主动和愉快参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梁平的用心,以及他对自己诗歌格局野心与细心,以及那若隐若现的史诗意识、长诗链条,他一直在清醒地经营着自己阔气的诗歌世界。

从外部说,《深呼吸》是一部有个人强烈人文情感的文化笔记,亦是一部以行走(相对书斋写作)牵连的精神游记、又是一部关于历史的诗意随笔录。从内部看,则让“抽象”这个始终难度的抒情阻碍化为具体可感,他在历史中觉悟现时,在现时中遥望古代,有所思,有所获,“纪实”与“语言”、“遭遇”与“情感”相互缠绕,地方、人物、故事隐约闪现……从他这些诗作不难看到,诗人在顺应全国化抑或全球化的同时,自有淡定境界,并极力且真诚地为地方化保留一幅幅包含文人风骨的及时性资料“图片”。从中,我们能感觉到兼有现实主义热情与理想主义光亮的情景,那字里行间诗人的怡然和疑虑、忧思、低抑,那此伏彼起的批判与赞叹之间的矛盾气息。这里的“诗”,已不单是形式方面的文本呈现,对诗人本身而言,是内在“抒情”(情感发生)需要,对外则是“文化”及种种相关信息随着屐痕变换的能动传达,这时,抒情的意味已自然换位于了“爽”的另一面。

D

显然的是,抒情的妥善运用,能使诗歌的表达与传达形成合力,梁平诗作的“图片”或“视频”意味,体现着他的匠心,其文本呈现的信息由此更真情实感,更使可读性上升为愉读性,不仅能让人通过阅读身临其境,还感同身受,认同和共鸣。这,体现出诗人的积累、真性情和真功夫。

前提是说真心话。如:“蝴蝶的翅膀在夜色里格外透明/我看见了自己的飞翔/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心静如水//没有人觉察这里发生的变化/以前和以后,都不会像今天这样干净”(《立秋》)地理距离的移动改变身心,有血有肉的抒情随时随地,此游人与彼游人有何不同?沿河独行,物是人非,大静若空;这种经验绝非假设。

又如:“成都有一把钥匙在手,/重庆有一把钥匙在手,/往往一脚油门踩下以后,/人在家门,手机开始漫游”,人在旅途,貌似漫游,手机随身应手,也在漫游;由此及彼,这难道不是当代国人“旅游(文化)”的另种写照?

再看:“乡野与外界发生了联系/庄稼地里长出一颗洋葱/鹤立鸡群,这里的民居/活生生变矮了,朝天的素面/有了异域的光鲜”(《马家洋楼》)这里的洋楼是历史时期常见的中西合璧建筑,它见证一方山水的过往;“社会转型”以来,房开事业兴旺推动的“欧陆风情”建筑在中国亦蜂拥而立,当代物质文明对既有文化记忆的抹杀层出不穷,斗如何转星如何移,喜乎悲乎?!这样的诗作背后,历史发生、传统变异与现代变化、现实图景间的吊诡比照不能不令人掩卷深思。

宏大或日常与否均要通过细节的发生、具体的呈现艺术化地串连,或通过自视内省,角色转换,或对照他者之目,在此我们看到诗人梁平的精神漫游也相当于他对归去来的反复中不断的寻找,在内在的秩序中持续发现新的支点与平衡,这同时也是对新旧“时空”的个人性测量。这样,生命体验、生活经验与语言实践的融贯便达成有效,抒情意味从作者传递到读者,从个性延伸到普遍性,个人化的高雅愿望、深刻思索、情感诉求与尘世趣味间的关系取得了自然的平衡与统一。

一个诗人的一生本也是一种个人化叙事轨迹,如骨肉,个人化抒情则似热血,唯有少数的诗人才能有序和有效地使二者连袂行进,梁平以成熟而从容的抒情有机地串连题材、语言、审美等多个方面,使其在当下泥沙混杂的常态化抒情写作中独居一格,在更新中自成特色,很是难得。诗歌今天面临的东西似乎太多,传统主文化背景、流行文化、信息文化环境……身心游动及浮躁化,精神世界泛娱乐化已然常态,在这种变化中,心理与记忆的镜子如何反映,如何在新的人文环境中比较参照,从中找出并辨识本土及本人关于文化的规律性纹案——这,是梁平《深呼吸》的重要意义之一!它让我们认识到,“抒情”对有为和智慧的诗人,既是生命体验生活实践本身,同时也是感应生命体验、辩证生活实践的方式与“器”,诗歌的本色之路在身心的不断翻新中深入浅出,并得到从容的变通和推进。

猜你喜欢

梁平抒情诗人
中华蜜蜂为梁平柚授粉的效果及梁平柚蜂蜜品质研究
春 日
昆士兰大学
会抒情的灰绿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The Color Purple
简论抒情体
诗人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