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2015-10-27余显仲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闻学研究性

余显仲

(浙江万里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余显仲

(浙江万里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新闻评论》也处于同样的境况。基于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新闻评论》课程组成员结合课程特质,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角度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

“互联网+”;应用型新闻学专业; 《新闻评论》;教学改革

近年来,国际高教界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亦决定探索“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由部分省属本科院校与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大型骨干企业联合试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国内的诸多高校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应用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建立在传播学、新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一门集实践性、理论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各类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分析解读与思辨能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该如何贴合现实,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难题。

一、“互联网+”指引下“C2B”式教学理念的确立

C2B(Consumer to Business,即消费者到企业),是互联网经济时代新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改变了原有生产者(企业和机构)和消费者的关系,是一种消费者贡献价值,企业和机构消费价值。其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当家做主。对照我们的《新闻评论》课程教学,这个概念为我们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即以学生为中心来确立课程教学的实施和设计。而从学生的学情来看,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从学生的专业基础来看

《新闻评论》是在学生修完了《专业导论》《新闻学》《传播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报刊编辑学》《广播新闻采制》以及《电视新闻采制》等新闻基础理论课程及新闻专业基础实务课程之后开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新闻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

(二)从学生的学习目的来看

大致有以下三种较为明确的类别:一类是考研,需要新闻评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写作能力。二是新闻单位求职,目前大部分的媒体单位在招考时,均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应的新闻评论能力。三是较为宽泛的职业素养教育,即在当今媒介扎堆、评论声音鱼龙混杂的全媒体时代,迫切要求所有的公民均需具备一定的对各类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分析解读与思辨能力。

(三)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来看

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阅读新闻学类专业书籍的人较少;他们与大多数的90后一样,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地依赖网络甚至是移动网络。碎片化阅读、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是他们共有的特征。

二、“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教学目标的设定

正如司林波副教授在《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文中所提到的,真正好的教学质量应该是“与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现代教学体系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一切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都是在逐步缩小学生当前的实际能力素质与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预期能力素质目标的差距。这种缩小差距的过程,就是有质量的教学生成的过程。”[1]所以,《新闻评论》课程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紧密结合传媒业的实践发展趋势即媒介融合发展的要求,将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知识目标,即新闻评论基本原理的掌握。既包括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以及对新闻评论的要素、结构、选题、标题等知识的了解和把握,更注重对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写作要点和注意要点等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层次能力目标,即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熟悉经典新闻评论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完成各种媒介类型的新闻评论作品,如以图文为主的报纸新闻评论专版、以音视频为主的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以及综合性的网络新闻评论等,从而达到新闻评论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三、实现媒介融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重构

《新闻评论》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将原有的新闻评论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并以模块化的形式呈现。本课程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

学习阶段模块理论内容研究性学习项目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第一阶段:知识储备阶段模块一:新闻评论基本原理1.获奖评论作品解析第二章:新闻评论的要素第三章:新闻评论的结构第四章:新闻评论的选题第五章:新闻评论的标题第六章:短评、编者按、配评论模块二:报纸新闻评论2.知名评论栏目追踪3.报纸言论版制作第二阶段:能力提升阶段第七章:社论第八章:新闻述评第九章:言论版第十章:广播新闻评论4.随堂口播新闻评论5.电视新闻评论采制6.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制作第十一章:电视新闻评论模块三:电子媒体新闻评论第十二章:网络新闻评论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结合各个不四、互联网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的教学组织流程

同学习阶段以及不同的模块,配以不同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与学生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信息接收习惯相辅相成。

《新闻评论》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moodle平台①)[2]上的互动功能,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的实施细则均会在平台上发布,学生则在规定时间内登录该课程网络平台,进行小组内及小组间的研讨互动。

《新闻评论》在每个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大致遵循如下图所示的流程设计。

以模块二报纸新闻评论为例,在“第七章:社论”开讲前,教师将本章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做一个罗列,然后要求选择研究性学习项目“知名评论栏目追踪”的学生以这些知识点为提示,对所选取的报纸评论栏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归纳出所研究的个案在该知识点上呈现出的个性特征。在“第七章:社论”开讲时,先由学生以PPT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翻转课堂[3]形式进行展示(包括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而后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理论知识补充和其他学生的点评提问协助该学生完成该知识点的内化。最后,在模块二报纸新闻评论所有知识点学习完成后,通过综合型研究性项目“报纸言论版制作”的实施来考查学生对于该模块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注释:①Moodle一词是Modular Object-Or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各词首字母的缩写。是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s博士主持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此处特指作者所在单位使用和建设的Moodle教学平台。

[1]司林波.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

[2]林军来.基于Moodle平台的协作学习环境构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张金磊,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

G420

A

1674-8883(2015)24-0024-01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新闻学研究性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