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深圳湾区经济开放战略
2015-10-27申勇
申勇
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深圳湾区经济开放战略
申勇
开放型经济至少有三种基本形态:边境城市开放形态、沿海城市开放形态和湾区经济开放形态,湾区经济因具有湾区、海洋和城市群三要素而成为开放经济的最高级形态,并引领全球经济发展。在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深圳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湾区资源丰富、开放创新活力充足和城市群经济发达的优势条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构建新型开放型经济体系,依托深圳湾区构筑“二带一平台”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海上丝绸之路;湾区经济;开放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了抢抓发展机遇,纷纷参与到全球新一轮开放经济体系中,谋求更高层次的全球竞争有利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依托伦敦、纽约、旧金山等重要湾区和城市群试图进一步提升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控制力。包括东盟在内的一些新兴国家利用自己有利的海湾优势扩大开放,发展海洋经济,增强对全球经济的话语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东盟多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为我国构建新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国家经济影响力等重大战略决策指明了方向。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构想正是落实“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具体行动,是在充分认识自己的资源禀赋,重新认清自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定位,审视自己在国家新一轮大开放中角色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发展湾区经济,深圳湾区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成为我国构筑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探路者,以此延续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窗口”的历史使命并成为引领和主导包括东盟在内的南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中心。
一、湾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的高级形态
湾区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关注,主要是指依托有利的湾区地形、世界级城市群以及开阔的海洋通道,充分发挥开放功能,集聚资源要素,影响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开放型经济形态。相比其他经济体,湾区经济的产业带动功能更强、资源配置功能更优、人才和财富集聚度更高。在世界经济版图中,湾区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湾区通过对港口、城市、交通、产业和腹地进行统一布局,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周边腹地为支撑,以经济目的地为导向的有机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据统计,目前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当今世界经济形态的“龙头”多数都是地处湾区的大都市,在排名前50名的特大城市中,港口城市占90%以上。[1]
如果从地理经济角度考察,开放型经济至少有三大形态:一是边境城市开放形态。这种开放经济形态主要是依托口岸、边境等与境外交界的特殊资源发展开放经济,其开放的形式主要是贸易和外来资本,开放对象主要是特定的交界国家或地区,属于点对点或者是点对面的开放型经济形态。这种开放形态的最大特点在于开放的层次相对较低,方式比较简单,手段也比较单一,受益面比较窄,难以形成整个城市群的开放协调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经济特区和开放区就是此种类型,例如,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接壤、珠海经济特区与澳门交界、厦门经济特区与台湾一水之隔。尽管这些区域通过对外开放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大部分还是受到接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深圳由于靠近经济发达、开放度高的香港而取得了比其他特区和开放区更大的经济成就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是沿海城市开放形态。主要是依托自己靠近沿海的有利地理位置,充分发挥独特的港口等资源进行对外开放,这种形态的开放力度相对于边境城市开放形态要大一些,开放范围也更加广泛,但是这种开放形态同样是局限于某个城市,城市之间的联动相对较少,并没有带来开放格局的大变动。我国包括深圳在内的沿海经济特区后来就转向了此类开放经济形态,同样,以后相继建立的海南经济特区、宁波、大连等沿海开放城市的对外开放也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三是湾区经济开放形态。湾区经济是在上述两者之上、更高层次的复合型开放经济形态。由于主要依托湾区、海洋和城市群来发展开放型经济,并且主要集中在港口经济、贸易经济、临港工业等海洋产业,因此其开放度和开放视野更加广阔。由于面向海洋,他们可以利用开阔地形和交通直接连通世界各地,抢占贸易先机,引领甚至控制世界经济;由于依托湾区,湾区的共享性和不可分割性又决定他们不再是单个城市,而是一批形成联盟的城市或者是城市群,必须走协调发展的路子;由于有了城市群作后盾,湾区经济发展就有了难以想象的高度,产业集聚和辐射远远高于单个城市。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和英国的伦敦湾区都是湾区经济的典型代表。纽约湾区开放程度最高,以金融引领产业高端,吸引全球金融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集聚,形成了以纽约为核心,波士顿、费城、华盛顿和巴尔的摩等城市协同发展的大开放湾区经济格局。旧金山湾区从金矿开采、港口到科技经济,构筑了以旧金山、奥克兰和圣荷西为核心的城市接力开发并逐步转型升级的湾区经济开放结构。东京湾区云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他们通过扩大对外贸易和提升港口功能推动港口工业城市迅速崛起,带动制造业和城市群互动协调发展。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形成世界级水平的湾区经济形态,但是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拥有湾区资源区域已经开始出现了湾区经济雏型。
二、深圳发展湾区经济条件优越
从世界湾区经济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只有具备诸如湾区资源丰富、创新活力充足、城市群协调发展等基本条件才能取得湾区经济的成功。深圳作为我国沿海重要城市,接壤自由港口城市香港和澳门,具有十分优越的湾区经济发展条件。
(一)湾区资源丰富
深圳作为一座滨海城市,地处南中国海的核心圈层之中,拥有天然的湾区资源。一是港口资源十分丰富。深圳湾区的港口资源不仅包括深圳自身的港口,而且还涵盖香港地区的港口。2013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27.80万TEU,全球第三;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229万TEU,全球第四,如果将两地的港口物流加起来,超过了上海3362万TEU、新加坡3258万TEU等国际港口。二是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深圳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2]拥有海岸线长约230公里,东部的大鹏湾和西部的深圳湾是海湾与半岛结合的完美化身,分别形成了“二湾一半岛”的优美地形,并拥有中国最美海岸南澳和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优质岸线资源。三是区位优势明显。深圳是内地惟一与香港接壤的城市,可以依托深港湾区连接全世界;深圳又是国内沿海城市中距离深海最近的城市,非常接近南海海域,与东盟经济体有着天然的地理联系;深圳背靠珠三角,北联广州等中心城市,西联中山等发达城市,东联汕头、厦门等正在崛起的城市,具有广阔的湾区经济发展腹地。
(二)开放创新活力充足
一是开放型经济比较发达。深圳就是从引进外资、开办“三来一补”企业与发展外向型经济起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开放的城市之一。据初步统计,2013年深圳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54.68亿美元,增长4.6%。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373.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出口总额3057.18亿美元,增长12.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8.0%;进口总额2316.41亿美元,增长18.5%,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3]二是资本市场比较活跃。深圳不仅有深圳主板和创业板两大证券市场,而且风险资本市场发育也比较完善。截至2013年6月,深圳的VC/PE机构超过3500家,注册资本近3000亿元,金额的数量和管理资本的总额均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总家数居于全国首位。三是创新活力十足。深圳研发投入强度目前全国最高,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3.81%提高到了4%,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仅华为2013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了330亿元人民币,显示深圳科技创新的后劲十足。深圳民营企业发展快速,涌现出了一批以华为、中兴通讯为代表的深圳本土民营企业,活跃着一批年轻的创新人才队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同时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发展迅速,目前除拥有超过2000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外,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16300亿元,其中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成快速增长态势。
(三)城市群经济发达
深圳湾区周边拥有一批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群,形成了以香港、深圳、广州为第一梯队,珠海、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为第二梯队,汕头、潮州、揭阳等其他城市为第三梯队的城市群经济体,经济发展腹地十分丰富。目前深圳经济总量跨入超2000亿美元的城市行列,位居全球顶级城市30强之列,城市人均GDP超过台湾地区逼近韩国,成为南海区域的排头兵。据初步统计,2013年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经济总量接近9000亿美元,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差距进一步缩小,具备了比肩世界发达湾区的条件和基础。
深圳湾区核心城市经济总量
三、构筑“二带一平台”,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总的来说,深圳要在国家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依托深圳有利的湾区资源,借助经济发达的城市群,面向通往世界的广阔海洋,充分发挥开放经济的引领作用和创新经济的驱动作用,开创和探索我国开放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态,建设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一)构筑开放经济引领带,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
根据国外发展湾区经济的经验和深圳湾区资源禀赋,深圳可以沿临海区域依托现有产业和资源,以外向型开放经济为导向,建立一条相互促进错位发展的湾区临海经济产业带。如图1所示,重点在深圳临海区域建筑五个核心圈:一是在宝安湾区形成以空港物流为重点的大空港湾区经济圈;二是在前海湾区形成以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经济圈;三是在福田保税区和罗湖口岸湾区共同形成以贸易服务为重点的商贸经济圈;四是在盐田湾区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海港经济圈;五是在大鹏湾区形成以海洋生物为重点的生态经济核心圈。通过这五个核心圈的建设,全面构筑深圳湾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形成从宝安到前海到福田再到盐田、大鹏的深圳大湾区开放经济新体系,开启深圳湾区经济大开放时代。
(二)打造创新驱动主轴带,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新支点
世界著名湾区经济发展轨迹都是基于创新路径演进的,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大都是通过外生增长动力顺利转向内生增长动力实现的,一旦创新驱动成为湾区经济的动力源泉,湾区就会产生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引领力,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深圳经济增长历史轨迹显示依靠要素投入获得增长红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创新作为内生增长源泉必然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构建创新发动机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两步走的办法:一是要构思和创建“创新特区”。就是要以西部南山大学城、中部坂田自主创新区、东部龙岗大学城为主体构建“创新特区”。在“创新特区”内,制定包括吸引全球高级人才在内的鼓励创新的系列优惠政策,建立连接两座大学城的快速轨道交通,引进各类有利于创新的实验室,打造思想碰撞的创新活动中心,探索集合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新型创新模式。二是建设创新驱动主轴带。就是以“创新特区”为中心形成一条以前海为平台、连接南山、龙华、龙岗、坪山的湾区经济“创新驱动主轴带”,在这条“主轴带”上,形成集交易、风投、研发、大学城、自主创新主体和制造业于一体的创新经济产业链,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的创新引领(如图1所示),支撑深圳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图1 深圳湾区经济“二带一平台”示意图
(三)构建深化改革核心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新平台
综观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勾勒出一条非常有意义的改革开放的轨迹,这就是经济特区的改革最早是由开放引起的,开放是经济特区改革的强大动力,例如土地拍卖制度就是因为大量引进外资后对于土地的需求规模大增和持有方式改变而产生的;社区股份合作制度也是由于引进了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后带来的利益格局变化和调整原村民自主创造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仍然可以沿袭过去成功的经验,以开放和创新两大主线创造改革的主题并推动改革的深入。因此构建前海改革平台显得十分重要,如图1所示,从地理位置上看,前海不仅比邻香港,更是未来深圳湾区开放经济引领带和创新驱动主轴带的交叉点,是未来深圳湾区经济的重要核心。从政策优势看,前海将建设成为我国珠三角地区重要的自由贸易区,可以借鉴香港经验,享受“特区中的特区”政策。从发展态势看,由于前期深圳加大了对前海的开发力度,已经吸引了一批全球领先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优势明显。这些都将为前海开发形成优势叠加,促使其成为深圳改革的核心试验区,并使其成为深圳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重要尖兵,引领深圳湾区经济发展。
[1]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课题组.发展湾区经济,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N].深圳特区报,2014-12-2.
[2]南兆旭.深圳自然笔记[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3.
[3]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www.sztj.gov.cn/xxgk.
责任编辑:钟晓媚
F127
A
1673-5706(2015)01-0084-04
2014-12-30
申勇,深圳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