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2015-10-27邱妮妮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胆管磁共振B超

邱妮妮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北 恩施 445000)

分析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邱妮妮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北 恩施 445000)

目的 分析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高于腹部CT、B超,而CT检出率高于B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检测直径<8 mm的肝外胆管结石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高于腹部CT、B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部CT和B超的检出率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测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高于腹部CT、B超,具有更高的临床确诊价值。

腹部CT;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价值

肝外胆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病,其典型症状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部分重症患者会出现神志变化、休克等症状。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肝外胆管结石发病率占胆石症发病率的80%以上,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而腹部CT、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手段[1]。由于这三种手段的特点各异,其检查结果也有所不同,因此临床诊断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5~74岁,平均(52±3.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排除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排除了未接受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患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测,腹部CT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和增强扫描检查。记录、比较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让3名以上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多数意见为主,并对照内镜确诊结果。检查结果的比较项目包括肝外胆管结石阳性、可疑和阴性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整理,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肝外胆管结石总体检查结果:内镜确诊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结果呈阳性、阴性、可疑的患者分别为50、9、1例。B超等三种检查方式的统计结果显示,B超检出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患者21例、阴性31例、可疑8例;腹部CT检出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患者30例、阴性17例、可疑13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患者48例、阴性9例、可疑3例。B超、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率分别为35%、50%、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由此可见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腹部CT。

表1 三种检查方式的总体检查结果[n(%)]

2.2肝外胆管结石直径<8 mm检查结果:内镜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的结石直径<8 mm,比较20例患者的B超、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结果发现,B超检出阳性患者5例、阴性14例、可疑1例;腹部CT检出阳性患者7例、阴性11例、可疑2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阳性患者15例、阴性5例、可疑0例。B超、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率分别为25%、30%、75%。可见,与B超、腹部CT相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最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直径<8 mm的检查结果[n(%)]

3 讨 论

肝外胆管结石多发于胆囊、胆管,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引起感染,导致胆管炎、胰腺炎、肝脓肿、阻塞性黄疸等病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早期确诊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非常重要,对该疾病的确诊目前主要通过影像学分析。腹部CT、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手段。有资料显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肝总管结石的检出准确率在80%~90%,是公认的胰胆管疾病临床诊断金标准,但与其他三种手段相比,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侵入性手段,易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对安全性也有一定影响,因此不易为患者所接受[3]。腹部CT、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非侵入性手段,具有无创性、安全性等特点,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三种手段的临床检查准确率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才能提高检查的准确率,才能发挥其临床诊断价值[4]。

通过比较、分析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高于腹部CT、B超,CT检出率高于B超;但在检测直径<8 mm的肝外胆管结石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高于腹部CT、B超,腹部CT和B超的检出率相当。得出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测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高于腹部CT、B超,具有更高的临床确诊价值。然而B超检查操作简单、迅捷,而且费用较低,应用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因此,仍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而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可在进一步确诊使用。

[1]周蓉,张勇.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6):76-77.

[2]荣贵宾.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0(25):88.

[3]马利军.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4(6):150-151.

[4]孟令辉.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27.

R445.2

B

1671-8194(2015)28-0158-01

猜你喜欢

胆管磁共振B超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写字的尴尬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