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不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10-27汤和林张子光陈柄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探查胆道胆管

汤和林 张子光 陈柄宏

(资中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 内江 641200)

对比不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汤和林 张子光 陈柄宏

(资中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 内江 641200)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共计50例(未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5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为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消失,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上对照组情况均较试验组差,在并发症比较上,对照组高于试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腔镜胆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对患者损伤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可作为推荐手术方案推广。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一期缝合;肝外胆管结石

临床上应对于肝外胆管结石,最切实有效的方式即胆道探查取石术,以到达根治目的[1]。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创伤不可避免,而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首要追求[2]。我院此次为了分析比较不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对近期接收的患者做平行试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共计50例(未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包括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龄均在32~75岁,平均年龄为(48.8±4.41)岁;试验组25例患者包括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均在33~78岁,平均年龄为(49.2±3.57)岁,两组患者均不存在其他相关疾病干扰及重要脏器损伤,均为首次发病,不存在手术禁忌证及相关试验用药过敏史,精神状态良好,且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

1.2方法:向两组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试验目的及过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开展试验。对照组患者接受胆管切开T管引流手术,术前对结石大小进行评估,然后以此做为切口大小依据于胆管上端做切口,用导管沿胆管向内注入高压生理盐水以便于体积加大的结石流出,小结石应用胆道镜,后对胆管置入T管缝合胆总管,常规留置血浆引流管;试验组患者接受胆总管探查取石后一期缝合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应用四孔腹腔镜探查方式,进入腹腔后制造人工气腹,切除胆囊,熟悉胆管周围组织,并将其游离,并于其前壁剪开0.5~1.0 cm小口,从此口进入并应用胆道镜取出结石,后采用间断或“8”字缝合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常规留置血浆引流管。二者血浆引流管均术后进食后,无液体引出,排除胆瘘,复查腹部B超无明显积液后拔出;前者T管一般术后6周行胆道镜检查后拔出。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及黄疸、积液、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手术情况:在手术一般情况上对照组患者不及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情况(n,)

表1 手术情况(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5 77.2±2.3323.5±10.4418.9±2.0112.7±2.77试验组 25 63.8±4.57 18.4±2.61 11.3±1.30 7.2±1.41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h)

2.2术后并发症: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试验组为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胆道探查后传统一般常规留置T管,病员带管时间一般6周,这期间病员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容易出现T管滑脱等并发症,病员痛苦较大,调查满意度较低;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术,血浆管留置时间短,病员舒适度高,调查满意度高,病员医从性高。我院为了研究不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做了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上对照组情况均较试验组差,在并发症比较上,对照组高于试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术,主要适用于未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体积较小、数量相对较少、胆总管直径>1 cm、术前无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的患者,且在操作上较T管置入术更加简便。

综上所述,不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具有其对应的适应证,严格掌握各种适应证,综合比较发现,肝外胆管结石(未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术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建议作为首选方案推广[4]。

[1]王福荣,邵文生,黄小玲,等.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6):920-922.

[2]林贵海,林嘉瑜,罗育青.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14(1):89-91.

[3]刘卫怀,李吉,胡志霞,等.腹腔镜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6):473-474.

[4]汤晓东,刘双海,蒋剑,等.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8):589-592.

R575.6+2

B

1671-8194(2015)28-0148-01

猜你喜欢

探查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