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27李成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李成国

(澧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500)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成国

(澧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500)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分析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该组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中平均出血量(42.75±5.63)mL,平均手术时间为(98.16±7.53)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70±1.82)d;60例患者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为85.00%(51/60);术后患者出现3例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后明显缓解。患者术后7 d、1个月与2个月的VAS腰痛、腿痛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患者术后7 d、1个月与2个月的ODI评分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改善功能障碍,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疼痛科常见病,是导致腰腿疼痛主要原因,传统临床采用的半椎板切除术、椎板间开窗术等术式易损伤患者韧带肌肉组织,对脊柱稳定性存在一定性破坏[1]。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属于微创技术,为探究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本研究选取60例患者均予以该技术治疗并分析其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患者术前均经CT、MRI检查确诊。排除腰椎结核、穿刺位置感染及因内科疾病难以耐受手术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5~61岁,平均(37.80±6.07)岁,病程5~24个月,平均(15.27±4.05)个月。

1.2方法:患者均取俯卧位,以X线进行透视定位,透视下标出病变椎间盘侧位线与水平线和棘突的连线,以正侧线交点作为穿刺点。以1%的利多卡因行局麻浸润,经后方的椎板间隙入路并向椎间孔行穿刺,透视下穿刺针至椎体中后1/3处停止穿刺。以美兰与泛影葡胺(1∶3)混合液进行椎间盘的造影,以导针作为中心造长约8 mm的切口,软组织扩张后置工作套管,以髓核钳取出染蓝的椎间盘病变组织,减压神经根并行纤维环的成形。术毕前止血并吸干创面血液与残余的冲洗液,行常规切口缝合。

1.3观察指标:观察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与改良Macnab评分情况;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腰痛、腿痛情况,并分析其手术前后功能障碍评分。

1.4疗效评价:采用Macnab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优: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原先生活与工作;良:伴轻微症状,活动功能轻微受限,不影响生活工作;一般:症状减轻但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差:治疗后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2]。腰痛、腿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分数等级为0~10分;采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患者活动功能情况[3]。

1.5统计学处理:研究资料均以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该组患者基本手术情况与临床疗效:该组患者均成功手术,术中出血量为21.85~59.15 mL,平均(42.75±5.63)mL,手术时间为52.75~123.70 min,平均(98.16±7.53)min,住院时间为3~9 d,平均(4.70±1.82)d。60例患者的改良Macnab评分情况,优33例,良18例,一般7例,差2例,优良率为85.00%。术后患者出现3例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后明显缓解,未出现神经受损、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2.2患者手术前后的VAS疼痛评分情况:患者术后7 d、1个月与2个月VAS腰痛、腿痛评分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患者手术前后ODI功能障碍评分:患者术前ODI评分为(73.18± 21.57)分,术后7 d、1个月与2个月的ODI评分分别为(30.56±11.28)分、(25.73±10.80)分、(18.75±9.07)分,术后各阶段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疼痛科常见病症,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对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者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传统临床一般采用开放手术与介入手术治疗,但开放手术需要广泛剥离椎旁韧带与肌肉,对神经根与硬膜囊的损伤较重,术后恢复较慢,而介入手术的适应证比较窄且易复发,因而均未能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并分析其效果,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表1 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情况(,n=30,分)

表1 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情况(,n=30,分)

注:与术前比较,※P<0.05

项目  术前  术后7 d  术后1个月  术后2个月腰痛VAS评分 7.26±1.85 2.97±1.28※ 2.53±1.48※ 2.30±1.57※腿痛VAS评分 8.13±1.59 1.86±0.92※ 1.35±1.10※ 1.12±0.85※

近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内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则属于典型代表,其是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采用工作管道置入椎管或椎间孔内,通过内镜辅助以取出椎间盘病变组织或致压物的治疗方法,诸多临床研究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效果[4]。本次研究结果亦证实上述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2.75±5.63)mL,平均手术时间为(98.16±7.53)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70±1.82)d,表明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出血量少的特点。分析原因在于,该术的切口<1 cm,术中多行周围组织的钝性分离,术中无明显出血且术后未出现明显组织粘连,同时该术以透视与内镜辅助,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从而提高患者耐受性并促进其术后恢复[5-6]。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术后未出现神经受损、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提示该术具有良好安全性,在于内镜为其提供清楚手术视野以减少术中操作误伤,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本组的临床疗效,患者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达到85.00%,术后7 d、1个月与2个月VAS腰痛、腿痛评分与ODI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再次验证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显著效果。分析原因在于,该术通过辅以腰椎间盘的造影技术以准确进行病变椎间盘的靶向切除,并通过造影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同时术后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引流可减少病变椎间盘的局部炎性介质,在缓解腰部疼痛的同时避免术后感染;此外通过射频电极进行创面止血,可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并避免腰椎间盘的再次突出[7]。因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属于回顾性分析,上述结论还待进一步验证与补充。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障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1]刘守正.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4,10(1):10-14.

[2]王鸿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5):385-387.

[3]夏同霞.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北方药学,2013,10(6):184.

[4]刘超.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疗效[J].中国医药,2013,8(8):1134-1136.

[5]薛双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325-327.

[6]郑拥军.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近期疗效[J].上海医学,2012,35(6):473-475.

[7]顾广飞,张海龙,贺石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J].中华外科杂志,2011,24(12):1081-1085.

R681.5+3

B

1671-8194(2015)28-0053-02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