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上海市城市规划与城镇化进程
2015-10-27侯璐
侯璐
摘 要:南京路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这里记录了民国乃至今日的上海滩的沧桑,是上海的投影。其周围仍留存有上海人称为“弄(lòng)堂(táng)”的里弄,却不是与繁华交相辉映,而是另一种状态。弄堂的亟待保护和整改透视了上海市城市规划和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南京路;弄堂;人文地理现象;城市规划;城镇化
一、弄堂考察
初识这里,铁丝线缠绕在细竿上伸向窗外,花花绿绿的衣衫在风中晃动。厚重的墙体之间挪出2米左右的狭长小路,最窄时可达1米左右。这还是第一次到访给笔者的第一印象,从简单的介绍中得知这里是老上海市民的生活图景。向下看去,地面不是很干净,或者说还有污水油渍干透残留在地表痕迹。不远处就是一家理发店,大大的手写“男女剪发”“理发”白底红色字牌粘在“日”字木窗上。里弄都是呈鱼骨式延伸,每走几米都会向两边呈现岔口,或倾角很大的不足1米宽的红色木质楼梯,绵延至二楼。这些给笔者只有一种感觉:紧凑或者是拥挤。就像普通居民区一样,老弄堂里也有公告栏和居委会阅报栏,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不过这斑驳的墙壁,不再明镜的玻璃窗,旧旧的一切总把联想拉回至与现在上海所格格不入的时代。
二、转角之后的南京路考察
在一条小径的尽头,安静的弄堂突然喧嚣起来,人头攒动,卖凉皮、臭豆腐、汽水的小摊分散在路两旁,只留下一人可过的路。笔者穿过,街景陡变,左侧是一家银楼,对面是一间商厦,路标上显示:“南京东路”。再回转过头,刚才那出口蓝白相间的牌子写着“五福弄”。
南京路历史要追溯至150年前,由麟瑞洋行大班霍克等人发起,在南京东路丽华百货公司附近建起了上海第一个跑马场,同时搞了一条通往外滩的小路,因为国人经常看到外国人在这路上骑马,故称此路为“马路”。它的正式名字为“花园弄”(PARKLANE),上海人便根据其发音习惯称其为“派克弄”。
曾经的西洋小道现如今已成为上海的地标,繁华是其代名词。道路两旁遍布着各种上海老字号商店及商厦。浓重的商业气息扑鼻而来,服饰风格迥异、追逐时尚潮流的人接踵而至,购物与及时行乐似乎成为每一位来到这里的观光客或路人的归宿。
三、南京路特有的人文地理现象分析
南京路与周边里弄的对比,就是现代化商业经济与滞后生活水平的对比。仅有一墙之隔,一条路之距离,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原因何在?
在笔者看来,有几点值得讨论:
首先,这是老上海的记忆,一种特定空间下的人地关系的阐释。不多见的石库门还在仅存的几条老弄堂入口伫立,尽管门的外围已经被重新粉刷。在这里,“人——文化——环境”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以独特的弄堂景观为载体,老上海居民生活在这里,显示出地理区域对于人的强烈影响。区域面积的狭小使得这里的路成为不过几米宽的小道,家家户户紧密相邻,紧凑而显得拥挤。即使它处于上海市中心的繁华地段,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它具有独特文化地理景观,因此具有存留的价值和不被拆除的理由。
其次,弄堂生活是老上海居民的文化存留。20世纪在还未扩展区域时,上海市区面积相对狭小,稠密的人口使得该地区衍生出一种弄堂模式作为居民居住场所,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程度。作为老上海市民,形成特有的狭窄小道中每日各种叫卖声与热闹融洽的邻里关系,过着晴天伸出长竿晾衣衫与晒被褥的生活。老居民对于这一区域产生很大的影响,改变着这里的地理景观。当人适应一种环境之后,就会不自觉地想停留在当年环境中,“固守”于曾经的生活状态。在与研究民国历史的谢俊美教授走访时,他感叹道:“这就是上海老市民真实的生活图景啊,不过现在这种弄堂已经不多见了,典型的也就剩下这几条了吧。”也就是这几条,还在记录着老市民的生活,形成属于沪上的独有文化。
最后,城市规划下的某种主观阶段性忽略。在国外城镇化进程中,企业与商业扮演了重要角色,更多是市场在运作。而中国是“政府主导型”社会。如果具体到城市规划中即为“地方政府企业化”。“城市政府似乎更应该扮演一个‘公共企业家的角色。E.Lewis(1984)最早将公共企业家界定为:通过创新性行为,尽可能大幅度地改变公共组织对稀缺性公共资源既有配置方式的行为者,从而提升组织权威和影响力。地方政府在权利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将偏离上述对‘企业型政府的界定,而表现出‘政府企业化的倾向,即地方政府利用自己对行政、公共资源等的垄断性权力转变为经济人,追逐特定利益集团的经济与政治利益,这就是西方公共管理中所说的‘城市增长机器(Urban Growth Machine)。这样一种地方政府企业化的特征,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所经历的特定国内与国际环境中,得到了明确表现”。
四、结论与展望
笔者认为,南京路周边的老弄堂有存留的必要性。具体有以下结论:其一,体现特定空间里的特定文化景观,具有保护价值;其二,可以通过一些创造性改造,使其具有商业价值,同时提升市民生活水平;其三,作为城市规划,不仅仅需要宏观的大方面构思,还需要兼顾人本以及细节的关注。因为时间关系,笔者只是匆匆对该区域进行两次考察,并且原计划赴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观看2020年上海城规也未能及时进行。单从图片中看到那大面积的白色高楼群模型以及低矮的绿化,有些困惑:对于这些老弄堂是否有更进一步的规划与整改。
综上所述,这次南京路旁弄堂考察加深了笔者对于城镇化和城市规划的认识与理解。笔者认为,老弄堂亟待保护和整改,希望能够进一步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张京祥.地方政府企业化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化研究.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人文地理,2006.4.
2.上海静安新福康里规划设计.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