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怎样因材施教
2015-10-27邢江龙
邢江龙
因材施教的意思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其实,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明显,所以学校体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体育兴趣的培养,积极发展学生个性的独立性、创造性。另外,体育教学应视学生具体情况予以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的差异,是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的必要前提,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教材,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我们面对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身体素质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正视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师的职责在于正确地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解学生是件细致、长期的工作,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独立认知的个体来看待,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项“任务”活动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锻炼身体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动作点。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探究。此外,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竞争选择、共生共存,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这不仅有助于个体优势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群体的丰富与协调发展。教学活动的形式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个别操作、分组互动、全班交流;二是游戏、讨论、竞赛和表演等。
1.儿童化教学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另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教学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根据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动态”的评价模式
“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多样化、过程的动态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
四、进行互动有效的提问
课堂提问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照顾学生已有运动水平、性格和身体素质的差异,为了达到不同层次的信息交流,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回答,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有梯度性地提问,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中都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可以真正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日根塔拉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