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激情飞扬
2015-10-26王志华
作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然而学习语文,学生往往最怕的就是写作文。教师布置作文后,许多学生愁眉苦脸,硬着头皮东拼西凑,敷衍完成。如何让学生在作文课上妙笔生花,激情飞扬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要从丰富写作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从各种渠道摄取和收集写作的“食粮”。
一.课本寻素材,激发作文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拥有好的素材,表达时才能信手拈来,妙笔生花。如果没有好的素材,即使再高明的作家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导致知识积累和感性材料匮乏,因而,一旦要他们为之为文,学生就常常可能无从下笔,为了弥补他们知识积累,我常常把语文教科书搬上作文讲堂。因为语文教科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捡出来的。用好了它,对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教师要善于应用,及时抓住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文中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状态的句子很详细、生动,正可以成为孩子们仿写的好素材,于是我让学生课下自己观察火烧云的形状,模仿课文,写出自己眼中的火烧云,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各具特色的火烧云。通过仿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课堂大体验,享受作文乐趣。
1.游戏。玩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在玩耍中,孩子的感受会更深。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在作文课上我们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减少对作文的恐惧感,从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做游戏时,教师可先明确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然后开始游戏。如:我们曾写过《一次有趣的吹气球比赛》,课堂上我分给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气球,看谁能把气球先吹爆,其他组员认真观察。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玩得无拘无束,笑得前仰后合。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说说整个游戏过程,把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感兴趣的地方写出来。不到四十分钟,一篇篇生动具体、朝气蓬勃的文章诞生了,下课时,竟然有的学生还恋恋不舍。
2.实验。运用科学课或生活中的某一科学知识做一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为学生作文积累素材。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但是一次作文下来,发现没有几个同学能把自己观察的东西写出来,大部分同学将动植物的样子描写出来了,但是缺少深入地观察发现,更是没有一个同学写科学探索发现这方面的文章。于是,我号召班里的学生一起“泡豆子”,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将收获记录下来。在几天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从实验过程、实验变化、自身心理活动等各个方面对豆子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不再仅仅局限在豆子的外形上,他们的思维火花一下子迸发了。
三.生活细观察,感受作文魅力。
茅盾曾说:“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样,才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应用,这是积累材料的宝贵经验。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秋天》这篇作文时,一开始,我不要他们马上去写,而是让他们回家去观察秋天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找准自己观察的事物,用眼睛去看事物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用耳朵去倾听事物在秋天里的话语;用鼻子去闻事物的气味,用心去感受事物在秋天的收获。最后,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样,他们也有话可写,长而久之,学生们在慢慢的作文教学中感受到了写作带给生活的美好与充实,感受到了作文的魅力。
四.日记大漂流,作文成为习惯。
近一学期以来,我鼓励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漂流日记,并有意识地引导作文较好的优秀生及时、有针对性的对漂流日记进行修改、指导。漂流日记活动的推展,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家纷纷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在日记中,有几个组甚至还就某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几个月下来,日记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大家乐此不疲,在日记中分享喜怒哀乐,交流彼此感受,作文已经逐渐成为孩子们之间分享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了一种习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如果时刻注意以“趣”字当头,让作文走进生活,成为一种习惯,相信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作文一定很精彩。
王志华,语文教师,现居山东德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