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项材料作文审题技法举隅

2015-10-26刘学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立论蠕虫示例

材料作文一直为高考命题者青睐。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审题。下面就单项材料作文审题技法举例说明。

抓关键词句。语段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材料中的一些词语或语句常点明或暗示材料的意义。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词语或句子,从而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确定立论方向。

示例:有人问著名的生物学家聂弗梅瓦基为什么一生都花在研究蠕虫的构造上,他说:“你可知道,蠕虫那么长,人生却那么短。”

解析:“蠕虫那么长”是关键语句,不是实际长度,是它身上的知识含量、未知领域和研究的长期性艰巨性。

明辨情感倾向。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有时把自己的褒贬爱憎已经注入到材料中了,材料的是非倾向是我们提炼和确立观点的导向。

示例:报载,某地中学有个宏志班,一些品学兼优而生活贫困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有记者问一同学:“你和生活富裕的同学在一起,你有没有感觉生活对你太不公平了?”她十分平静地回答:“没有。我倒认为,贫穷也是一笔财富。”是啊,贫穷也是一笔财富!请你联系材料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解析:材料的要求已经规定了中心论点,我们首先弄清“财富”的全部内涵,即物质和精神,贫穷是精神财富,在人的品格形成中有重大作用,作文时注意二者转化的条件,避免绝对化和片面性。

追本溯源。有些材料给出的是事情的经验教训,我们由结果逆推出的原因,就是材料要表达的观点,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示例:有一位画家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的工夫,可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门采尔严肃认真地说:“如果你用一年的工夫画它,那么只需一天准能卖掉。”

解析:由果及因,从学习任何一门技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投入苦功,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或者从工作中付出的劳动和取得的成绩成正比,没有艰苦的劳作就不会有骄人的业绩处入笔。

回归生活现实。有些材料是童话或者寓言故事、漫画以及特殊艺术手法的诗文,我们在确定观点时不该就事论事,应回到本真意义上来。

示例:翠鸟最初把窝做在很高的地方以避免灾祸,等到孵出小鸟,因为怕它们摔下来,就把窝做得稍低了些,小鸟长出羽毛后,翠鸟越发喜爱它们了,又把窝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狐狸把小鸟吃掉了。

解析:此材料不是就鸟说鸟,而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谈主观上爱子、疼子,客观上则是害子、误子。

打破思维定势。一些材料在表达中没有明确的是非指向,我们常常在材料中析出一个为大家熟知且认同的观点,如果我们逆“路”而行,会得出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示例:人们常用“班门弄斧”这个成语讽刺那些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

解析:我们可以“破旧立新”,从敢于怀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和迷信盲从权威做法的弊端入笔。当然要注意避免偏激。

发散思维。材料中的人和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从不同的人物或事物的角度分析立论,会得出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示例材料: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听之,处士逃。

解析: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可以作为议论对象和切入点。我们可以从宣王泯王的选才标准、宣王的分配原则、宣王的浮夸注重表面、其他吹竽人的和事佬思想等角度成文。

上述仅仅是提炼单项材料观点的一些常见手法,这里只做提示。我们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可结合具体内容运用其它方法或采用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观望材料,析出观点。

刘学飞,语文教师,现居辽宁昌图。endprint

猜你喜欢

立论蠕虫示例
鲁迅《立论》于中学作文课之启发
酒的危害性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蜗牛和蠕虫比赛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