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分析理论谈ESP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2015-10-26吕海霞
吕海霞
从需求分析理论谈ESP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吕海霞
需求分析理论是ESP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在需求分析和ESP目前的教学现状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指出当前ESP教学中的三大主要矛盾,以期突破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发展的瓶颈,使目前的ESP教学总体水平更上一层楼。
需求分析理论;ESP教学;矛盾
一、需求分析的相关研究
根据Hyland(2006:63),[1]需求分析指的是与课程设计相关的信息搜集和评估的技巧,是实现一门课程“what”和“how”的方法。他指出需求涵盖很多方面,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背景知识、语言水平、学习理由、学习倾向和他们交流所需要的情境。需求可以包括学习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及想知道什么等内容。需求分析是课程发展的首要阶段,它和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评估彼此相互影响,共同构成ESP课程的发展。关系见下表 (Dudley-E-vans and St John 1998:121)。[2]
需求分析在ESP教学中存在已久,直到现在仍在不断发展中。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研究还不是很规范,主要依赖教师的教学直觉。到了70年代,作为一个正式术语进入外语教学,那时的需求分析还建立在结构主义的分析基础之上。到了80年代,发展迅速,当时学者如Richards(1984)[3]强调 “目前情境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和“目标情境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目前情境分析”指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初在语言方面能做什么和课程学习结束后需要能做什么这二者之间的差距(gap)。它还包括一些其他信息,如影响学习者学习方式因素的个人信息、文化背景、学习原因、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期待、语言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管理方式等。而“目标情境分析”粗略来讲,主要关注学习者的需求(needs),目标倾向性(goal-oriented)也更明显。需求分析是PSA和TSA二者的结合,这时的需求分析功能主义倾向非常明显。到了90年代,需求分析更关注语言的体裁分析。
需求分析在国内曾一度不被重视,随着ESP教学的兴起,最近十年内受到学者和高等院校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学者对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课程设置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讨论,无论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的教师方法等,无一例外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开展和进行。需求分析的结果也成为衡量ESP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如王蓓蕾(2004)[4]利用需求分析调查了同济大学的ESP教学情况。从各位学者对需求分析的论述视角看,需求分析宏观上看是社会和行业对ESP教学的要求,微观上是指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二、ESP教学现状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综合英语EGP为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日益加强,社会对于专业化人才在英语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使传统的语言技能教学已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学者介绍并倡导ESP教学。刘润清教授曾说:“ESP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5]正如其所说,21世纪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研究蓬勃发展,很多学者比如蔡基刚(2004)[6]大力倡导并推崇ESP教学,并提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的建议。笔者通过搜索中国知网有关ESP教学方面的文章,选取了三个不同时间段作为参考,以此说明ESP教学在我国近些年迅速发展的基本情况:1993年,有关ESP教学方面的文章仅为14篇;2003年为188篇;2013已增至807篇。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但是在国内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比如,目前ESP课程教学的教材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学校采用的教材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教材设计单一,水平低下。在课程设置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主要英语课程仍然是传统的EGP教学,ESP教学作为大学英语的拓展课程仅处于次要地位,扮演着一个可怜的“配角”角色。从事ESP教学的教师都是临时上阵,没有经过任何的专业培训和学习,直接从EGP教学跨越到了ESP教学,导致ESP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教学方法方面,每年都有很多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讨会,但是专门探讨ESP教学的研讨会却很少。
笔者曾对所任教高校176名来自不同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英语学习需求以及对于自己所学ESP课程的满意度。学生来自土地管理、法学、机械、食品、农业5个专业方向,他们已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前三个学期学习综合类英语,第四学期学习ESP课程。调查时他们已完成大学英语拓展课程阶段的 《生物行业英语》《机械行业英语》《管理行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对行业英语学习的调查中,有70%的学生认为行业英语的学习非常有必要。因为英语学习与专业结合,让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增,并表示对与专业挂钩的英语学习有兴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认为通过拓展课程的学习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习得了部分专业词汇和术语的占总人数的60.8%;认为提高了听力、口语、阅读等语言技能的占总人数的19%;认为收获不大或者基本没收获的仅占20.2%。学生在大学拓展课程中不仅获取了专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语言技能。这恰好印证了蔡基刚的那句话“真正的ESP教学是语言教学而不是内容教学”(蔡基刚,2013)。[7]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后,仍然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对提高自己的ESP英语能力有强烈的愿望和期盼,认为ESP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目前的ESP虽然基本满意,但也认为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对课程提高的建议中,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对于提高ESP整体教学水平有一定帮助,也值得教师借鉴。同时,从学生的反馈和调查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整理出以下三对矛盾,以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将可以使ESP的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三、ESP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社会客观需求与学生主观认识不足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社会对于人才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大学重视EGP教学,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在ESP方面的知识远远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从笔者做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ESP的认识不够全面。他们对于ESP教学提出的建议更侧重于课堂技巧,对于ESP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他们认为课堂应该更加有趣,教师应该增强互动,课堂风格也应该更幽默、更重视口语等。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需求,却不愿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适应ESP教学。蔡基刚 (2012)[8]在2009年11月对21省市36所大学6625名刚入学的新生展开调查,发现大学新生最想提高的英语能力是听(70.2%)和说(86.2%),与自己专业或今后工作有关的英语则排在第三(52.9%)。而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1号文件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这已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认识和社会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
2.学生需求与学校重视不足的矛盾。虽然社会对于学生在ESP方面的要求强烈,学生对ESP学习的主观需求也日益加强,但学校在ESP教学方面给予的重视普遍不够。目前大力提倡ESP的大多是重点院校。二类三类本科院校的重视还不够,导致很多学校仍然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即使开设ESP课程,也只是辅助而已,不占主导地位。以笔者执教的学校为例,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开设时间为两年,前三个学期学生学习的是ESP课程《大学体验英语》,第四个学期才开设ESP课程。学生普遍认为,ESP课程时间太短,甚至有些学校的ESP课程形同虚设。一来,学校习惯于传统的语言技能教学;二来学校即使想要转型也需要时间和足够的师资力量。学校不能及时对教师进行ESP教学方面的培训和进修学习,也导致ESP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另外,学校图书资源也不足,资料不能及时更新,不能跟日新月异的社会现状保持同步并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图书、资料比较陈旧。
3.学生需求与教师资源供给的不对等。随着学生对于ESP学习的需求日益强烈,在ESP教学方面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调查,学生的反馈意见中70%跟教师有关,可见教师在ESP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语言教学,行业相关知识欠缺,所以ESP教师资源匮乏是目前ESP教学发展缓慢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从事ESP教学的主力依然是原来的大学英语教师,但他们大多是无奈而为之,缺乏信心,临阵磨枪,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176人中有80人认为教师应该充实行业英语知识,占45.80%,53人选择了口语,占30.22%。这说明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还有待改进,反映了语言学出身的英语教师在行业英语知识方面的匮乏。在学生对于课程建议的反馈中,笔者发现学生80%左右的建议跟教师和教学有关,70%左右的学生反映喜欢上课生动有趣又幽默的教师。作为行业英语教学一线教师,大多认为行业知识的薄弱是自己的硬伤,也是最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关注最多的不是行业知识,反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个人魅力,比如有趣、幽默等词在同学们的建议中多次提到,这也充分说明了语言教师的重要性。有很多学者曾提出,要改善和提高目前的行业英语教学,可以让专业教师或者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士担任,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来看,英语专业出身的语言教师虽然行业英语知识匮乏,但也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专业教师和实践丰富的人士虽然在专业方面超过了英语教师,但是他们的听说读写尤其是听说方面的技能却和英语教师无法相比,而听说正是学生非常重视和关注的环节。尽管行业英语重在行业知识,语言技能不应放在首位,但作为英语拓展课程,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仍然贯穿整个课堂,而这也正是英语教师最擅长的。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努力跨越行业的障碍,满足学生的需求,让自己成功转型为一名更好的行业英语教师。
根据Nunan(1999),[9]“课程设计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才应该是语言教学中所有因素的核心。鉴于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结合笔者所做的学生对于ESP教学的满意度调查,可以认为,要改善ESP教学质量,必须从根本上解决ESP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只有重视这些矛盾,才能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逐渐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我国ESP教学水平,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Ken Hyland,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M].Routledge:Routledge Applied Linguistics,2006:63.
[2]Dudley-Evans and St John,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21.[3]Richards,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J].ELC Journal,1984,15:1-29.
[4]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2004(1).
[5]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6]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7]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
[8]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5).
[9]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D].Boston:Heinle&Heinle Publishers(1999).
责任编辑:何岩
G642
A
1671-6531(2015)21-0106-03
吕海霞/韶关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广东韶关512005)。